Re: [地道] 《地道建立》 (100)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4-17 18:04:47
....接續 #1SdsEO0_ 《地道建立》(94)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大乘見道後得智
見第 32 頁第 4 行,大乘見道後得智的定義,此雖標示為(2),但是如前所說,「
大乘見道後得智」實際的順序,是在「大乘見道解脫道」與「不是前述二者的大乘見道根
本定智」之間。
「1 從大乘見道根本定智中出定之大乘諦現觀,2 在心續中具有〔大乘見道後得智〕
自己的補特伽羅的心續中現行者」,就是(2)「大乘見道後得智」。
「大乘諦現觀」是大乘見道的定義[1]。「現行」主要是指大乘見道後得智的現行,
這裡可以加幾個字,改成,「在心續中具有〔大乘見道後得智〕自己的補特伽羅的心續中
(大乘見道後得智)現行者」,此主要是指福德資糧,亦即這些福德資糧在先前根本定的
狀態中並沒有現行,但是當從根本定出定到了後得位時,這些福德資糧就都起現行了,而
這些現行的福德資糧就是這裡所說的大乘見道後得智。
以大乘見道的行者來講,十地配合十度來講,大乘見道的行者屬於初地。十地配合十
度來講,初地是以布施度為主,但並非沒有其它九度,還是有其它九度,但是以布施度的
修行為增上。同樣的,第二地(修道位)是以持戒度的修行為增上,也並非沒有其它九度的
修行。
如果以初地(或說大乘見道)的行者來講,當他在根本定的狀態中,這時候的心唯有
現觀空性的心,這時他心續中的大悲心、出離心、菩提心,還有布施的心,都是潛伏、不
起現行的狀態。
一旦這位行者從根本定出定到了後得位,這時候反過來現觀空性的心是潛伏、不起現
行的,而先前在根本定中潛伏不起現行的菩提心、大悲心、出離心還有布施的心,就都起
現行,這些部分就是後得智,或是屬於福德資糧。
所以智慧資糧是在根本定中起現行的現觀空性的智,後得智就是從根本定出定之後,
到了後得位起現行的菩提心、大悲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這些是屬於後得智。
在根本定中不起現行的菩提心、大悲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及在後得位不起現行
的現觀空性的智,這些都是歸到第三類「既不是根本定智也不是後得智的大乘見道」。
對於有學道的行者,此處主要是針對大乘見道位及大乘修道位的行者來講,當他心續
中的菩提心、大悲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起現行的時候,現觀空性的心必然不起現行;
反過來講,當現觀空性的心起現行的時候,菩提心、大悲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必然不
起現行。亦即對於有學道的行者,這二類的心不可能同時起現行。
有沒有人這二類的心可以同時起現行呢?有的,除了無學道位(佛)之外,沒有一位
有學道位的補特伽羅有這樣的能力,佛是可以現觀空性的心起現行的同時,菩提心、大悲
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也起現行[2]。但是除了佛之外其他有學道位的補特伽羅,只要
一類的心起現行,另一類心就必然不起現行。
它(大乘見道後得智)的意義就是:一個在根本定的階段中未現行之道(如菩提心、
大悲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到了後得位的階段中現行,並發揮道的作用者。
在根本定的階段起現行的心一定是現觀空性,所以在根本定的階段能發揮道的作用主
要是現觀空性的心,其它的變成都是潛伏的。此外,在根本定的階段中主要累積智慧資糧
,而在後得位的階段中則主要累積福德資糧。這個大乘是如此,小乘也是如此。
根本定智一定是智慧資糧是毫無爭議,但是後得智大多數都是福德資糧,有少部分是
智慧資糧,少部分智慧資糧如何安立呢?
了解空性(諦實成立空)的心、了解補特伽羅無我(補特伽羅獨立實質有我空)的心及了
解二空(能取所取異體空)的心,有現量及比量二類,在後得位的階段對有學道的行者來講
,不可能有現觀空性的心,不可能有現觀補特伽羅無我的心,不可能有現觀二空的心;但
是有透過義總(義共相)的方式了解空性的心,有透過義總(義共相)的方式了解補特伽
羅無我的心,有透過義總(義共相)的方式了解二空的心,這些是比量、是後得智,但又
是智慧資糧,這些比量是智慧資糧,是因為他們了解的境是屬於比較微細的境,所以了解
這些微細境的心都是屬於智慧資糧,但又都是後得智,所以後得智中有少部分是智慧資糧
的原因在此,因為這些是比量的緣故,而這些比量在後得位的階段是可以起現行的。
以上已經談完大乘見道根本定智與大乘見道後得智,要注意(1)是大乘見道根本定
智,它一定要起現行,而且起現行的一定是現觀空性的心,現觀二空的心,現觀補特伽羅
無我的心。(2)大乘見道後得智也一定是現行的心,但是它現行的主要是福德資糧,包
含大悲心、菩提心、出離心、布施度的心、持戒度的心。所以(1)及(2)的心都是要現
行,只是現行的是不同的心,而第三種(既不是根本定智也不是後得智的大乘見道)是只
要是不現行的(根本定階段不現行的與後得智階段不現行的)都歸到第三類。
‧俱非彼二見道(....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