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止觀:住所緣後應如何修-抉擇沉掉之相 (4)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4-30 15:52:47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第十五〈奢摩他〉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第三、住所緣後應如何修。分二:一、有沉掉時應如何修;二、離沉掉時應如何修。
: 初又分二:一、修習對治不知沉掉;二、修習知已為斷彼故對治不勤功用。初又分二:一
: 、抉擇沉掉之相;二、於正修時生覺沉掉正知之方便。今初
───────────────────────────────────────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章講記 法音法師
  【問,由餘煩惱,從所緣境令心流散,及於所餘善緣流散,是否掉舉】
  這是辯論掉舉與其他散亂煩惱的差別,有人問道,如果由其餘的煩惱,其他煩惱的緣
故,而讓定心從作散亂的流散,譬如定心不能安住,再者對其他善所緣境,去作流散。緣
著善所緣境而散亂,或緣著其他所緣境而散亂,這是不是掉舉。底下是回答。
  【答,掉是貪分,由餘煩惱流散非掉,是二十隨煩惱中散亂心所。於善緣流散隨其所
應,是善心心所,非一切散皆是掉舉。】
  這是辯證其差別,自宗回答說,會障礙得止的掉舉,是貪心所攝的煩惱心所。相反地
,如果定心因為其他煩惱的緣故,而流散或散亂,這個不是掉舉,它屬於二十種隨煩惱中
的散亂心所。
  掉舉與散亂是三句關係,第一句是掉舉也是散亂,如掉舉。第二句是散亂不是掉舉,
如緣著佛像的散亂,原來要緣著佛像修止,想到佛功德去,那個是散亂,不是掉舉,掉舉
一定是貪心煩惱,為惡性的。第三句既不是掉舉也不是散亂的,如沉沒。所以散亂的範圍
比較廣,掉舉為散亂的一種。
  更進一步,掉舉,散亂之外,還有流散,流散是於善緣,如其所應,善心及其心所。
如正緣著佛像修定,突然起個念頭:這個佛像好莊嚴。那是善性,不是惡性的,可是它是
障礙,因為心不能專注。不是一切的流散都是掉舉,應該說,流散跟掉舉是相違的,是流
散就不是掉舉,是掉舉就不是流散。因為流散是緣善性的,掉舉含遍是惡性的。
  掉舉為貪分所攝的散亂心,因為是緣著染污的可悅愛境生起貪念,故是惡性。其所緣
境一定是曾經有過或串習過的,如熟悉的對境,去過的地方,喜愛的人事物,才可當作所
緣境。不熟悉的境不能當掉舉的所緣境,要想也想不起來。
  掉舉的種類分三,1)粗分掉舉,在修定時,對原來的所緣境已完全不安住了,整個
心都散亂到外面去,此時應下座。2)中分掉舉,在修定時對原來所取的所緣境有安住,
但安住不了,將散亂於其他所緣境。3)細分掉舉,修習止的時候,於原來所取的所緣境
,既有安住,又有清明澄明,但執持力不強。它安住著沒有跑掉,但有些鬆弛,心力不那
麼強地執持著,為細分掉舉。所以細分掉舉很像得止,它沒有什麼障礙。細分掉舉即是將
生未生之際,力量不強,很容易被滅掉。在心中應將掉舉的分類確認好,牢牢記住,若不
認識障礙的行相,修行則無法進步。
  散亂的定義為心思紛亂,散動於其他所緣境的心。其中有惡性的散亂,即掉舉。也有
善心的散亂,即流散。也有有覆無記的散亂。總之,散亂有惡性,善性及有覆無記性。有
覆無記如既不緣佛功德,也不緣染污的可悅愛境,那時的散亂為有覆無記性。
  流散的定義是忘失了原來的所緣境,而散亂於其他善所緣境的散亂心。如專注安住佛
像為所緣時,突然生起佛像極為莊嚴的念頭,或想佛像而心生信心,那時的心為流散心。
它屬於善性的,不是貪心所攝的散亂,其所緣境包括尚未串習的所緣境。不過它也是得止
的障礙,因為心不專注了。
  底下看沉沒。(....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