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菩提薩埵 (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5-09 08:37:14
: 《佛地經論》(唐.玄奘法師譯):
: 「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不是單只有自利
: 或單只有利他,具足自利與利他二種願欲,由欲利他而自身欲求證佛果),求大菩提利有
: 情故(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又薩埵者,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精進
: 是歡喜於善,所緣是歡喜於成辦究竟圓滿斷證功德,且這種歡喜是堅固不是不堅固的)」
: 所以,看到菩薩這一名詞,要想到菩提與薩埵二者。什麼菩提?此處指佛果菩提,不
: 是聲聞、獨覺菩提;薩埵是有情,菩薩是什麼樣的有情?菩薩是一位覺悟有佛果存在,並
: 且認識到佛果位是能夠達成,以大悲心推動而精進勇猛求取成辦佛果的有情(或稱勇士)。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八〈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若不於佛功德修信,則於佛位不希證得,不能滅除於辦自利執唯寂滅為足之心。若由
修習慈悲門中,見於利他須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於利他中執唯寂滅為足之心,不
能遮前滿足執故,又無餘法能遮彼故。
又於自利執唯寂滅為足之心,非不須遮,以於小乘唯脫生死,唯有一分斷證功德,其
自利義不圓滿故。又此雖脫三有衰損,然未解脫寂滅衰故。
又經宣說圓滿自利是佛法身故,故於佛德淨修信已,則能觀見,況云利他,即辦自利
,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為不退小乘最大因緣。
又前所說初二發心,曾未見說慈悲所引,諸餘經論亦多僅說見佛色身、法身功德,引
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發心。又說誓願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發心。故此二中,雖一一
分亦應預入發心之數。
圓滿一切德相發心者,僅見利他必須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猶非滿足,即於自利
亦見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自利)亦非棄捨利他,亦須為求利益他故。
《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