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切諸佛菩薩修行證果都是一條路,戒定慧
「憍陳如,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陳如。阿若是名,憍陳如是姓」,意思是「了本際」,
或翻作「知本際」、「已知」、「無知」。無知的意思,「無知之義,非無所知,是知無
之義」,就是對於無他知道。無是什麼?無是真相、是實相,有是假相。《金剛經》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知虛妄就是知無。知無好處太多了,知無你就能放下,不會
把它放在心上,它是假的,是無。知無人心是定的,知有人心是浮動的,叫心浮氣躁。所
以知無是真智,真實智慧。本際就是本性,了本際就是明心見性,知本際也是明心見性,
明瞭、知道了,見到性了。
「淨影曰」,隋朝小慧遠法師說,阿翻作無,若翻成智,無智,「證無成智」,證得
萬法皆空,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無知的意思,真正知道無。佛法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
始無終,一切諸佛菩薩修行證果都是一條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慧就是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成佛,都是這一條路。可是現在修行沒有開悟、沒有證果的,
什麼原因?沒有修定。為什麼沒有修定?沒有持戒。戒沒有了哪來的定?定沒有了怎麼開
智慧?無論哪個法門,依戒定慧就能成就,捨戒定慧不能成就。現在戒定慧沒人教了,老
師找不到,沒有學生,真正依戒定慧修的沒有了,也找不到,這個事情嚴重。
大乘戒律,台灣的果清法師,他是李老師晚年最後辦的內典研究院,在戒律上下了三
十多年功夫,成就絕不亞於弘一大師,我們非常欣慰、讚歎。將來必須要辦律學院,大乘
戒律需要他們去講、去教,不這樣教很難出人才。念佛法門例外,這個法門真正難信,難
信易行,而且成就快速,這是個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特別法門。
我們在教下幾十年功夫,我到八十五歲才放下。所有法門,自己衡量,沒有戒定的根
基不能成就,想來想去只有淨土這個法門。它把成就分成兩段,第一段往生極樂世界,第
二段在極樂世界圓滿成佛,真正成就戒定慧三學是在極樂世界。我們想想,行,做得到。
這個世間一生成就戒定慧非常困難,我們自己做不到。所以晚年專修淨土,一部經、一部
註解、一句佛號,萬緣放下,念念求生淨土。八十八年看清楚、看明白了,覺悟回頭了。
二、戒律比什麼都重要
「憍陳如於世尊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時,首先悟道」。《法華文句》說:「是釋迦法
中第一弟子。」這是智者大師講的,第一個證阿羅漢果就是憍陳如。《增一阿含經.弟子
品》,「佛稱之為」,釋迦牟尼佛稱說「我聲聞中第一比丘」,聲聞是小乘,小乘畢業證
阿羅漢果。阿羅漢翻成無學,阿翻作無,羅漢是學,他小學課程學完了,叫無學。
我們要記住,戒律比什麼都重要。小乘的老師很多,我見過不少,都很難得,大乘的
老師要認真培養。中國從唐朝晚年,小乘用儒跟道來代替,祖師大德有德行、有學問。但
是現在儒不學了,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大乘架空了,這是中國佛教的衰。從什麼地方
救起?一定要遵循老規矩,要重視戒律。海賢老和尚雖然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戒律,但是
他有定共戒,他有道共戒,心地清涼自在,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過失,這就是圓滿的戒律。
圓滿的淨宗、圓滿的大法,戒定慧三學、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在他身上看到,確實是佛
門的好榜樣。我們學他,那就是釋迦法中第一弟子,彌陀法中第一弟子。
三、能聞受此經法者,皆是第一弟子
佛在《阿含經》裡讚歎憍陳如,「寬仁博識」,寬是指他的心地,心胸廣大,量大,
能包容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仁是慈悲、仁慈,大慈大悲;博識,他認真學習,有智
慧、有學問。「善能勸化」,歡喜教學,教化眾生。「將養聖眾」,將是帶領,是大眾當
中的班長,教養他們,「不失威儀」,教得好,講得好,能遵守規矩。「今經」,「首列
尊名」,第一個列他的名字,「正表能聞受此經法者,皆是第一弟子」。把他擺在第一,
什麼意思?表能聞,你能聽到這部經、受持這部經,真學、真幹,你就是阿彌陀佛的第一
弟子,也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你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往生就是圓滿成就。
「本經非是小乘品」經文,「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海賢老和尚
就是這樣的人,他聽阿彌陀佛名號是二十歲,師父就教他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生
喜愛之心。「歸依瞻禮」,歸是歸心,依是依靠,這一生就依這一句佛號,一生不改變。
一生不希求一切法,真正是《金剛經》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把一切佛法都放
下,就依這一部經、一個名號就行了。為什麼?這一句名號統攝一切諸佛名號,念一句阿
彌陀佛,一切諸佛如來統統念到了。顯教密教所說的諸佛如來,都在一句阿彌陀佛當中,
一個沒有漏掉。
一切經教也包括在這一句名號當中,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經教都不離阿彌陀佛。阿是
無,彌陀是量,佛是智慧、是覺悟。合起來,無量智慧、無量覺悟,哪一尊佛的名號不是
無量覺?哪一部經論不是無量覺?這一句阿彌陀佛統攝諸佛名號,統攝一切經教,你沒有
漏掉一個。
四、一向專念,如說修行
海賢老和尚說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什麼都知道,是大徹大悟的人。
也就是說他跟六祖是同一個等級。六祖是從禪定、聞法開悟的,海賢老和尚是從念佛開悟
的,方法不一樣,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這就叫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
無量法門,都可以幫助你達到這個境界,只要專一,一就能得定,定就能開智慧。就怕學
得太多、太雜,那就學亂了,開智慧的機會就沒有了。心雜念太多、妄想太多,就定不下
來,所以一定要專。他老人家說,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心不專就沒辦法了,只要心
專,天下無難事。成佛不是普通的難事,成佛要專,專一,經上教我們,一向專念,你就
能成就。專太重要了,沒有比這個更重要,要記住,不要搞雜了,不要搞亂了,要放下,
放下障礙、放下煩惱、放下習氣。
歸依這兩個字重要,歸是回頭,依是依靠;瞻禮,瞻禮是恭敬。學佛最重要的,真誠
心、恭敬心,你一定能入門;沒有真誠、沒有恭敬,佛來教你都沒用。「如說修行」,修
行就是真幹,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無量無邊,佛歸納三大類,身、口、意。心是念
頭,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動作是身業的行為,身口意三業行為錯
了,有了過失,把它改過來,叫做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思想、言語,修正錯誤的造作
,這叫修行。修行的標準要如說,用佛教導的標準,用戒律、用禪定,智慧就開了。
「當知此人」,這個老實、聽話、真幹的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
弟子」,第一弟子釋迦牟尼佛說的。「正表能聞受此經法者,皆是第一弟子」,這個第一
弟子是佛在經上講的,引用佛的說法。現在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證明,依照這個經、
這個註解修行,決定沒有錯誤,而且是釋迦、是彌陀的第一弟子。我們要直下承當,不要
客氣,我們確確實實是佛的第一弟子。
==
學佛最重要的,真誠心、恭敬心,你一定能入門;
沒有真誠、沒有恭敬,佛來教你都沒用。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