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
蓮池大師晚年徹底放下,「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死心
塌地念阿彌陀佛,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得到究竟圓滿的成就。這是祖師大德、古聖先賢做
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會看。發願教化眾生,古時弘法利生的不是凡人,宗門沒有見性,
教下沒有大開圓解,不許講經,大開圓解就是明心見性。統統都要求大徹大悟後,才能講
經,才能教學,真正是佛知佛見。我們沒有能力講經,講什麼?講註解,註的人負責。
真正開悟了,講的是自性的,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流出來沒有兩樣。諸佛如來從自
性流出千經萬論,菩薩亦如是,包括羅漢也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我們是凡夫,只能講古人
的註解,看得懂的講,看不懂的念過去就好,沒有錯。強不知以為知,要負因果責任。淨
宗方便,絕對正確,跟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說的相同,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決定
沒有過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目標是自見,自見
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再去廣學博覽,用經典、古聖先賢的註疏,印證我是
真悟、假悟。與經所講的,與古大德的註疏講的相應,正知正見,沒錯誤。如果不一樣,
那就應當把自己的悟處放下,再加功用行。再讀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到一萬遍。
念經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直念下去,不要想經上什麼意思,那一句什麼
意思,不要去想,沒有意思,唯有沒有意思能出無量義。用的時候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
德,不同根性的人,一音所說,大家都能得利益、都能理解。所以讀書千遍萬遍,沒有別
的,就是把你心裡的妄想雜念念掉,恢復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這就是三昧,真心
起作用就是覺、就是智慧。別人不問,什麼都沒有,般若無知;有人問,隨問隨答,沒有
考慮、想一想,沒有,自自然然答覆出來,無所不知。如果句句段段都求意思,悟門堵塞
了,你學到知識,甚至把經搞錯了。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把妄心伏住、斷掉。
二、度自己才是真正度眾生
持戒非常重要,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從哪裡做?五戒十善。《無量壽經》講三種
淨業,口業擺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為什麼?口最容易造業,從這下手。口業
清淨,則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身業清淨。講求什麼?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
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
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裡面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瞋恚的根是傲慢,有時候傲
慢自己不覺得,要細心觀察,把傲慢的習氣斷掉。愚痴的根是懷疑,對自性不能懷疑,對
聖賢教誨、祖宗教訓不能懷疑。累積懷疑就是愚痴,累積驕慢就是瞋恚,累積親情就是貪
欲,它障礙我們的道業。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真正持戒念佛,要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我們會跟海賢一樣常常見佛。這事不能說
,如果常常在別人面前誇耀,常常給你看到的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貪瞋痴慢疑
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佛為我們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心沒斷,佛
不現前,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傲慢心。所以有人問老和
尚念佛的境界,老和尚笑而不答。這就是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道在穿衣吃飯,在生
活中,在工作中,一句佛號從不中斷。眾生的時節因緣他看得清楚,沒有成熟時別去動,
不找麻煩,緣成熟了,很好教。修自己,自己修成了,得一切諸佛威神加持,眾生緣熟才
能普度眾生。所以度自己才是真正度眾生,自己不認真幹,假的,不是真的。
三、老實念佛,念佛三昧現前,華藏世界也現前
《合贊》「法界唯心」,法界就是全宇宙,全宇宙是心現,真心現的,妄心變的,真
心是自性,妄心是阿賴耶,這都叫佛華嚴。「以因行華,嚴果德相,令顯著故。入此三昧
」,海賢老和尚入的是念佛三昧,跟華嚴三昧是一不是二。用念佛手段叫念佛三昧,用華
嚴止觀叫華嚴三昧,是一不是二,入此三昧,現前就見到十方佛、見到佛土。見到了一句
話不說,這是我們要學的。
「又《嘉祥疏》曰:此三昧皆飾法身,故云華嚴。」這個三昧裝飾法身,法身沒有形
相,這個意思很深很廣,要細心去體會。有心去想它,不行,愈想愈亂,距離愈遠,不想
,老實念佛,念佛三昧現前,華藏世界也現前。「因此三昧,莊嚴法身故。以上諸說皆明
華嚴三昧之義。其中《合贊》所謂法界唯心名佛華嚴,此表一真法界唯是自心,于此了達
即華嚴三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法界唯心。全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全
宇宙裡頭任何一法,乃至一粒微塵,都是自性。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從體上看它平等,
相有差別,性沒有差別。見性不著相,這是菩薩。性相一如,不二,二邊都不著,這是法
身菩薩,在一切法裡頭得大自在,這是真正的圓滿,真實的受用。所以一定要知道,一真
法界唯是自心。自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隨拈一法。真誠到極處,用真心,證實相。
四、如如不動,不被酸甜苦辣鹹所轉
法身沒有相,法身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統統是從三昧來的,所以正受重要。譬如吃飯
,菜酸甜苦辣鹹,吃的時候,酸甜苦辣鹹都不知道、都沒有,算不算開悟?不算,你是白
痴,酸甜苦辣鹹都不知道。那知道呢?知道,你是凡夫。那怎麼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智慧;如如不動,不被酸甜苦辣鹹所轉,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能把酸甜苦辣鹹看
作平等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心現識變,這真懂得了。入到口裡,我們是隨酸
甜苦辣鹹起念頭;他不是,他生平等心,起喜悅相,法喜充滿。我們嘗到酸甜苦辣鹹,他
嘗到妙法。飲食起居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不要挑剔。人走奢侈是險道,會增長貪心
,貪心沒有邊際,麻煩就大。所以持戒要精嚴,生活愈簡單愈好,養心。心好身體就好,
精神就好,養心,不要重視物質。心沒有欲望,隨遇而安,什麼都歡喜,得到沒有歡喜相
,失去也沒有悲傷,心永遠保持在平靜。
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十法界,戒定慧太重要了。認真努力專學一門,
一門通了,開悟了,再廣學多聞。為什麼?不費力氣,全通了,一部書翻幾頁完全明瞭。
過去龍樹菩薩開悟了,明心見性,三個月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部讀完。惠能大
師不認識字,《法華經》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就全明白。人家學《法華》學了十
年還沒通,他只聽幾句他就明白,講《法華經》大意,法達就開悟了。悟從哪裡來?從定
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佛法教學總綱領。我們走這個路子。我們學一部經、學一
部論,目的是得定。一門深入,讓心定下來,開悟之後再廣學多聞。
==
強不知以為知,要負因果責任。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決定沒有過失。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