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四種食物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10-15 01:18:45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372 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0/3/1農曆二月初八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中。當時,世尊對諸比丘說:
「有四種食物,可滋養眾生的身心生命,令眾生得以長期繼續存活於世間。是哪四種食物
呢?分別是:一、麤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
在場有一個名叫頗求那的比丘,他站在佛陀的身後手執扇子替佛搧風。他打斷了佛陀
的說法,插嘴問佛陀:「世尊,您剛有說『識食』,那麼請問究竟是誰在食用此『識』呢
?」
佛陀對頗求那說:「我並沒有說有一個在食用『識』的人,因為如果我有這樣說,你
的問題才能成立。然而我剛剛說的是『識是食』,你應該這樣問:『何因緣而有《識食》
?』,那麼,我就會回答你:『能感招《未來有》(來世、下一生),令上一世的五陰(身
心)與下一生的五陰異陰(身心)相續,因而有下一生的六入處(六根)緣生,因下一生的六
入處(六根)又接觸了下一生的外界六境而緣生出『受』」。
頗求那比丘又追問:「那麼到底是誰在接觸呢?」
佛陀對頗求那說:「我並沒有說有一個『接觸者』,如果我剛剛有這樣說,那麼你這
樣問就正確。然而正確的問法應該這樣問:『究竟是什麼因緣而生觸?』我就會回答你:
『因《六入處》而緣接《觸》,因接《觸》而緣生《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那到底是誰在感受?」
「我並沒有說有一個在感受的人,如果我剛剛有這樣說,那麼你這樣問就正確。你應
該這樣問:『究竟是何因何緣故有《受》?』我就會回答你:『因《觸》而緣生《受》,
又因《受》而緣生《愛》(貪愛、瞋恨)」。
「哦~!世尊啊,那到底是誰在『愛』(貪愛、瞋恨)呢?」
「我並沒有說有一個在『愛』的人,如果我剛剛有這樣說,那麼你這樣問就正確。你
應該這樣問:『究竟是何因何緣故有《愛》?』我就會回答你:『因《受》而緣生《愛》
,又因《愛》而緣生《取》(執著、黏著、抓取)。」。
「世尊,那到底是誰在『取』(執著、黏著、抓取)呢?」
「我並沒有說有一個在『取』的人,如果我剛剛有這樣說,那麼你這樣問就正確。你
應該這樣問:『究竟是何因何緣故有《取》?』我就會回答你:『因《愛》而緣生《取》
,又因《取》而緣生《有》(新的五蘊)。」。
「世尊,那到底是誰有『有』(新的五蘊、六根)呢?」
「我並沒有說有一個有『有』的人,如果我剛剛有這樣說,那麼你這樣問就正確。你
應該這樣問:『究竟是何因何緣故有《有》?』我就會回答你:『因《取》而緣生《有》
,感招下一生(新的生命),這就是《有》。
一旦有了六入處(六根),六入處又緣接外界的六境而生『觸』;
因『觸』又緣生『受』;
因『受』又緣生『愛』(貪、瞋);
因『愛』又緣生『取』;
『取』又緣生出下一生的『有』(五蘊、六根);
下一生的『有』又緣生新生的『生命』;
因下一生的『生命』自然又會緣生下一生的『老』、『病』、『死』、『憂』、『悲
』、『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無止無盡的生死輪迴)。
然而當『六入處』滅則『觸』滅;
因『觸』滅則緣『受』滅;
因『受』滅則緣『愛』滅;
因『愛』滅則緣『取』滅;
因『取』滅則緣『有』滅;
因『有』滅則緣『生』滅 ;
因『生』滅則緣『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
是純大苦聚滅(無止無盡的生死輪迴止息停滅)。」。
當佛陀說完此經之後,在場的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qmd0I59.jpg
 
原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一、麤摶
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
時有比丘,名曰頗求那,住佛後扇佛。白佛言:「世尊!誰食此識」?佛告頗求那:「我
不言有食識者,我若言有食識者,汝應作是問。我說識是食,汝應問言;何因緣故有識食
?我則答言:能招未來有令相續生,有有故有六入處,六入處緣觸」。頗求那復問:「為
誰觸」?佛告頗求那:「我不言有觸者,我若言有觸者,汝應作是問為誰觸。汝應如是問
;何因緣故生觸?我應如是答: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復問:「為誰受」?佛告頗求那
:「我不說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應問為誰受。汝應問言:何因緣故有受?我應如是
答:觸緣故有受,受緣愛」。復問:「世尊!為誰愛」?佛告頗求那:「我不說有愛者,
我若說言有愛者,汝應作是問,為誰愛。汝應問言:何緣故有愛?我應如是答:緣受故有
愛,愛緣取」。復問:「世尊!為誰取」?佛告頗求那:「我不說言有取者,我若說言有
取者,汝應問言為誰取。汝應問言:何緣故有取?我應答言:愛緣故有取,取緣有」。復
問:「世尊!為誰有」?佛告頗求那:「我不說有有者,我若說有有者,汝應問言為誰有
。汝今應問:何緣故有有?我應答言:緣取故有有,能招當來有觸生,是名有。
有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
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謂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
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巴利語經文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10-15 04:43:00
Sadhu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10-15 17:13:00
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20-10-15 18:4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0-10-15 21:0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rwrong (風起)   2020-10-16 18:5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babypot (恰恰恰)   2020-10-18 22:57: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