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想要發大財...有違佛法嗎?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11-12 23:52:09
※ 引述《Dodoroiscute (再想想)》之銘言:
: 想要發大財
: 當然是合法不害人
: 但我的問題是
: 想要發財的這個慾望 本身是不是就違反佛法的教義?
想發財的慾望和欲界貪相應違反佛法的教義,
修四念處修到證第三個道智阿那含道智時會斷除欲界貪斷除想發財的慾望,
不過在還沒修四念處證阿那含道智前無法斷除欲界貪斷除想發財的慾望。
: 如果 我每個月都固定花個小錢買樂透彩
: 這樣在佛教的戒律當中 是不妥的嗎?
: 或是想出人頭地賺大錢 更好的物質生活
: 也是虛妄的嗎? 也是佛祖所不許的嗎?
佛教戒律禁止出家人擁有金錢
http://tripitaka.cbeta.org/en/T02n0099_032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九一一)
佛告聚落主:「此則妄說,非真實說、非是法說、非隨順說,墮呵責處。
所以者何?
沙門釋子自為受畜金銀寶物者,不清淨故;
若自為己受畜金銀寶物者,非沙門法、非釋種子法。」
不過釋迦牟尼佛沒禁止在家弟子擁有金錢。
: 可是佛陀自己當過王子 所以後來可以選擇安貧樂道
: 但很多人都沒當過貴族 難道不能追求榮華富貴嗎?
: 我很困惑
在家弟子的五戒沒有禁止追求榮華富貴,
不過佛教出家人當然禁止追求榮華富貴,
一般而言出家是比較好的修行方式不過大多數佛弟子做不到只能比較沒效率的修行。
修四念處修到證第三個道智時會斷除欲界貪斷除想發財的欲望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378.htm
3.屋主品
增支部8集21經/郁伽經第一(莊春江譯)
  大德!我有四個年輕妻子,大德!那時,我去見那些妻子。抵達後,對那些妻子這麼
說:『姊妹們!我已受持以梵行為第五的學處,凡想要者,請就在這裡享受財富與作福德
,或請回自己的親戚家,或者,有其他心儀男子者,我將給你們誰(哪位心儀男子)呢?』
大德!當這麼說時,最年長的妻子對我這麼說:『主人!請給我名叫這樣的男子。』大德
!那時,我派人迎接那位男子後,左手握著妻子,右手握著金澡罐,獻給那位男子。大德
!然而,當我永捨年輕妻子時,不自證心的變動。大德!這是我存在的第三個不可思議的
未曾有法。
  又,大德!我家存在著財富,但,那些[財富]平等地與持戒者、善法者[分享]。大德
!這是我存在的第四個不可思議的未曾有法。
  大德!凡世尊所說的五下分結,我不見任何沒被自己捨斷的。大德!這是我存在的第
八個不可思議的未曾有法。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421.php
妻子出家為比丘尼
  王舍城中有位佛陀信徒,名字叫毗舍可。有一次,他聽完佛陀說法後,就證得三果。
他告訴妻子:「請繼承我的財富吧!從今以後,我不要再管世間事了。」他的妻子曇摩提
那拒絕他的要求,相反地,請求讓她出家,加入尼眾僧團。毗舍可答應她出家做比丘尼後
,她就離開王舍城,努力精進禪修,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證得阿羅漢果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修四念處修到證第三個道智時會斷除欲界貪斷除想發財的欲望,
阿那含已經斷除欲界貪對擁有金錢沒興趣就算沒出家也會把財產分給別人,
阿那含已經斷除欲界貪沒有性欲如果阿那含弟子有妻子就算沒出家也會和妻子分手。
菩薩沒有證得阿那含道智沒有斷除欲界貪
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12_014
出曜經卷第十四
三觀為轉念者,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我未成佛道時,興
三不善念,欲念、恚念、害念。」問曰:「爾時菩薩云何生欲念恚念害念耶?」答曰:「
菩薩苦行六年勤勞,從苦起退,自還念昔日所更,追憶本時歌笑伎樂作倡,由是便生欲想
。復聞調達竊自興意,欲奪宮人婇女,爾時便生恚想。二垢和同,於中便生害想。復次菩
薩從苦行起,難陀、難陀波羅二女,以蘇麻油塗菩薩身,諸女天身極自柔軟狀如天女,於
彼便生欲想愛想。時菩薩便作是念:『設彼五人給使我,不捨吾去者,何由使此女以油塗
吾身?』爾時菩薩便興恚想亦興害想,二垢和同於中便生害想。爾時菩薩復生是念:『我
今已生欲想,自損亦損他人,二事俱損。自損者,諸善功德盡捨而去,是謂自損。云何損
他人?若食他信施,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不能消化,遂增塵勞不獲果實眾德有闕,
是謂損他也。取要言之,二垢和同者便生害想。是時,菩薩厭患二事,求滅不善想,以忍
之力降魔勞怨,永棄亂想不生惡念,速成道果。』」
漢傳佛教出曜經記載釋迦牟尼菩薩最後一世修完外道苦行後成佛前都還沒斷除欲界貪,
更何況是你!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減損經講記》81頁開示:
當菩薩內觀五蘊的生滅時,菩薩次第地開展內觀智慧,
成就了第一階段(須陀洹),藉由須陀洹道及果證涅槃;他
在斯陀含階段再證涅槃,而且在阿那含階段又證涅槃;最
後,隨著所有煩惱障的息滅並證獲阿羅漢果位,他證涅槃並
成為無上的佛陀。
菩薩要到最後一世在無佛教的人間坐在樹下修四念處無師自悟時才會依序證
須陀洹道智、須陀洹果智、
斯陀含道智、斯陀含果智、
阿那含道智、阿那含果智、
阿羅漢道智、阿羅漢果智,
然後證阿那含道智斷除欲界貪斷除想發財的欲望,
最後證阿羅漢道智時會得到「一切知智」成佛。
佛教四念處禪修逐漸消除欲界貪的方法
佛教定義的禪修就是將心的注意力集中在固定範圍內,
如果心胡思亂想就將心拉回固定範圍內。
禪修久了心的注意力就會習慣待在固定範圍內不會胡思亂想這就是入定,
入定的時候心不會胡思亂想(例如性幻想),任何煩惱都不會生起。
根據佛教教義所有禪修方法可以分成兩大類,這兩大類就是奢摩他和四念處。
奢摩他的禪修所緣是固定不變的概念法,
四念處的禪修所緣是當下不斷剎那生滅的五蘊(身心),
佛教將身體稱為色,心理分為受、想、行、識四個部分,
根據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修四念處的活在當下就是
當下的受、想、行、識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五蘊(身心)。
根據佛教教義要增長智慧消除貪嗔痴唯一的方法是跟善知識學修四念處,
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是當下不斷剎那生滅的身心(五蘊),
根據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心無法覺知自己(當下的心)不過心可以覺知過去已壞滅的心,
修四念處的活在當下其實是當下的心覺知過去前幾剎那剛壞滅不久的身心。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想發財時,
發財是概念法,
發財沒有剎那生滅的特性所以不是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想發財的貪心剎那間生起又壞滅是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如果是馬哈希四念處禪法修四念處分心想發財時就會默念「想發財」,
用當下的智相應善心覺知過去前幾剎那想發財的貪心注意貪心的特性、變化、生滅,
然後就會逐漸克服貪心。
不過不管怎麼樣在修四念處證阿那含道智前無法斷除欲界貪斷除想發財的欲望。
修四念處一開始只是逐漸了解自己身心逐漸消除煩惱,
不應該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這就像是去操場跑幾圈就想拿奧運金牌這樣只是自尋煩惱。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馬哈希尊者《毗婆舍那講記(含法的醫療)》說明如何修四念處增加智慧斷除所有煩惱。
http://ebooks.dila.edu.tw/series/WZK/books《正念禪修方法》簡短說明馬哈希禪法。
https://santi4u.blogspot.com/ PTMC 馬哈希寂靜禪園
卡諦那是佛教重要的節日在這天供養袈裟給僧團功德特別大,
今年11月15日(星期日)馬哈希傳承的上座部佛教長老會在南投明善寺舉辦
「MBSC卡諦那供奉袈裟慶典法會」,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下面網頁報名。
https://www.facebook.com/minshantemple/
「MBSC卡諦那供奉袈裟慶典法會」訂於11月15日(星期日)上午8:30~12:00舉行。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11-13 04:57:00
Sadhu隨喜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11-13 17:42: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