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貪瞋痴慢疑要斷,要真正學佛,把方向目標改換
下面,『閉塞諸惡道』。「惡道」,《地持經》說,「乘惡行往,名為惡道」。惡行
,五逆十惡,他幹這些事情,「即乘惡行而往之道路」。惡道有三,「地獄、餓鬼、畜生
」,叫三惡趣,「亦有加入修羅」,那就是四惡趣。地獄,瞋恚心重的;餓鬼,貪心膨脹
,沒有底限,什麼都貪,貪財、貪名、貪色、貪權位,貪心重的。瞋恚心重,怨恨惱怒煩
,這五個字都是屬於地獄的。畜生是愚痴。三惡道的業因貪瞋痴,所以佛教我們貪瞋痴必
須放下,不放下,來生就到這裡去了,三惡道時間都很長,很不容易出來。畜生道是論次
數的,做幾十次、幾百次、幾千次、幾萬次,那個麻煩大了。鬼的壽命長,地獄就更不必
說了。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要真正學佛,把方向目標改換,專求西方極樂世界,專求親
近阿彌陀佛,只有這一念,其他念頭全放下,就能夠閉塞諸惡道。有人把修羅算作惡道,
那就變成四惡道。修羅怎麼成就的?貢高我慢,好跟人爭,競爭、鬥爭,總希望自己勝過
別人,別人有比他強的,他不甘心。所以修羅雖然是善道,在人天,死了以後,墮惡道的
機會特別多,他一生惡多善少。所以再往前面看,他就墮惡道去了。
「閉者,關閉也」,閉塞。「令諸眾生免除墮入三惡趣,或四惡趣之厄難,是為閉塞
諸惡道之粗解。《會疏》更進一解,謂六道皆是惡道。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
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決定惡道的時間長,善道的時間短。我們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
念,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念;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念。一天從早到晚,幾個念頭是利
益眾生,幾個念頭是利益自己?先看自己,再看別人,然後拿佛經對照來比比看,就明白
了,為自己想的念頭太多,為別人是偶爾想起,自利的念頭重、多,這就是六道輪迴;利
他,念念利他,這是人天兩道。
《會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會疏》之說,於經有據」,「《魏
譯》曰橫截五惡趣。以修羅分入餘趣。故六趣成為五趣。經云五惡趣即《會疏》所解,六
道均名惡趣」。離苦要離究竟苦,脫離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永遠不再受苦。得樂,得究
竟樂,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佛應化在世間是大悲心起作用,從同體大悲心裡頭,起
心動念,發願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是他們的本願。他們有智慧
有能力,我們要能相信、接受,要能依教修行,他的力量完全加上了。他有加被的力量,
我們不接受就沒法子了。六道都是惡道。「是以閉塞諸惡趣即是斷除眾生輪迴六趣之途」
,離究竟苦。「令出生死之海也」,幫助一切眾生,生死之海就是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
迴,這個生死之海永遠斷了。「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這一段會自漢魏兩種譯本。
二、學佛人的目標方向就是菩提,就是覺悟
末後,『通達善趣門』。「通達者,暢通無壅」,沒有障礙。「門」有兩個意思,「
一者差別;二者趣入」。《大乘義章》第一卷說,「門別不同,故名為門」,分門別類,
部門、門類意思。「又能通人趣入名門」,開門,人可以進出。「法有種種差別,即是有
種種門,皆能使人趣入涅槃」,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每個法門都能幫助我
們破迷開悟,證入大涅槃。「故指經中之法為門」,依經中方法來修,就能離苦得樂,超
越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門的意思。「《四教義三》曰: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
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正是今經中之義」。
「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就是善道。「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跟這段
經意思不一樣。「上既以六趣皆名惡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復稱善趣。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
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如《會疏》曰: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
善趣門」。學佛人的目標方向就是菩提,就是覺悟。覺悟非常寶貴難得。上上根人,這一
生在世間求菩提,他不求別的。菩提就是覺,菩提從哪來?從平等來。平等從哪來?平等
從清淨來。清淨從哪裡來?清淨是從放下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切分別執著、起心
動念統統放下,菩提是自性本具的,自然就現前了。「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
門」。如《會疏》說:「菩提者,則上善所入」。唯有大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沒
進去。權教菩薩也沒發菩提心,不能趣入真實之門。
三、淨宗法門,善趣當中第一善趣門
菩提心是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是菩提心的本體,真誠就
是真心,真誠到極處,用這個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就真發了,不是口裡說的,是
要落實。用真誠心對自己,常常保持這個心,清淨、平等、正覺;對別人、對一切萬物慈
悲,無緣大慈,沒有任何條件,悲是救苦,他有苦有難,我們要幫助他離苦。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沒有條件,自他不二,自他一如,自他一體,要有這個心,這個心就是佛心,
佛之所以成佛就靠這個心。我們這個心跟佛心不相應,所以怎麼學也學不像。清淨平等覺
是真誠心的自受用;慈悲是真誠心的他受用,怎麼對待別人,對待一切生物、動物、花草
樹木、山河大地、九法界眾生,真誠慈悲;對自己真誠,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
特別是淨宗法門,善趣當中第一善趣門,無論什麼人都能進去,只要具足信、願、持
名,就進去了。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一定要清淨平等覺,才能入進去,所以難,我們習
氣太重了,很不好斷。淨宗帶業往生,可以帶著習氣到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阿彌陀
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習氣自然沒有了!「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
「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云通達善趣門。云何洞開?則
唯有成就淨國、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怎麼洞開、大開?阿彌陀佛無與倫比的智慧,
建立極樂世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立刻就能得到解脫,離一切苦,得究竟樂。
四、如果不能導歸極樂,就沒辦法究竟菩提。為什麼?上上根人少
末後這一段,「開藏施寶」。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為眾開法藏』,「承上而言」,「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
」,都幫助他們登涅槃岸。「為實現此願,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就是
教學,這是真正的廣施功德寶。
「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
十九年。大型的,講大經,時間很長,有在人間講的,有在天上講的,到處講經說法。眾
生根性不同,佛所演的妙法也不一樣,幫助各種不同根性眾生,慢慢向上提升。大致分別
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示現成佛,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是
定中講的,什麼人參加?法身菩薩參加,不是法身菩薩,你進不去。三七日中講完,大龍
菩薩收藏在龍宮裡,這個世間沒有。所以小乘不承認大乘,小乘沒有辦法參加法會。
導歸極樂,究竟菩提,這兩句決定不能少,如果不能導歸極樂,就沒辦法究竟菩提。
為什麼?上上根人少。所以為眾開法藏,這個眾是指九界眾生,包括菩薩、緣覺、聲聞、
六道一切眾生。「開者,開佛知見,亦常云開示之義」,開示讓聽眾能悟入,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法性含
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
==
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要真正學佛,把方向目標改換,專求西方極樂世界,專求親近阿彌
陀佛,只有這一念,其他念頭全放下,就能夠閉塞諸惡道。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