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w78vT9EzA
問:
「毘婆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為依。」昨日沒有聽清楚,請師父再說一次
答:
善友,誰是我們好朋友?經律論是我們的好朋友,學習經律論,就知道什麼
是「毘婆舍那」了。
但如果你用人作為我們的好朋友,那這個人就是一個善知識,你親近他,讓
他替我們講解也可以。
可是今天的佛教是有點問題,今天來個居士提到「止觀」兩個字。我初開始
出家時,在佛學院裡也有這個問題,今天他(居士)提起,我想起這個問題,
什麼叫作止觀呢?我們的好朋友告訴我們,「寂而常照」就是觀,「照而常
寂」就是止。最初就是這麼講,心裡面明了就是觀,心裡面寂靜住就是止。
經過我們長時間學習經律論後,發現這件事講錯了,心裡面「寂而常照」是
止,不是觀,那什麼叫作觀呢?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這是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觀。
「觀」是智慧,通達諸法實相的是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只是在那裡明
淨而住,沒有分別,怎麼能算是觀呢?
所以我們漢傳佛教很久以來都是這樣,就是都把佛法講錯了。
你若是不學習經論,怎麼能知道這件事呢?不知道的
所以說:「毘婆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為依。」
誰是我們的好朋友?經律論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告訴我們的話可以相信。我
們若不讀經律論不行呀,很多講的不對,我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