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業的果報
佛在世時,有一群婆羅門教徒行於樹林、溪邊,這群修水行的外道者在溪邊的樹林中看到
一群彌猴在水邊戲水、林中跳躍,他們心中想著:「人與畜生究竟造了什麼業,而生為人
、生為畜生?」心念轉動,就互相議論研究。
這時候,他們遠遠地看到佛陀,威儀莊嚴、形態安詳地延著山路向他們走近。這些修水行
的外道者立即離開溪邊,來到佛陀的面前,起了恭敬心,也生出疑惑之念,他們就提出剛
才互相議論的問題來請教佛陀。大家指著彌猴群問佛說:「這些猴是因造何業而來?」
佛陀很安然地回答說:「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位得到無漏智慧與神通的修行者,他在山
中修行,在溪邊生活,行動非常輕盈。走路離水離地,過河時如行於陸地一樣,輕盈靈巧
,走路時像風吹雲而過月,無比威儀、無比自在。
「那時有數百個外道者看到這位修行人,起了嫉妒之心,不但不贊嘆他的修行,大家還一
起開玩笑,說修行者輕盈敏捷、翻山過嶺的行動,好像彌猴登山爬樹一樣。一群人邊說邊
笑,結果,由於一句戲言,取笑修行者像彌猴,而墮入五百世的畜生彌猴群!」
人在社會中,跟他人相處,處理各種問題,說話就成了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能說話或者
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的文字就都形成了口業。話也有好話和壞話之分,這就給自己造下了
善與惡的果報。
《無量壽經》教我們善護「口、身、意」三業,並把口業擺在第一,頭一句話就是告訴我
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句話極重要,它告訴我們學佛要先從「口業」開始,其
次才是「身業」和「意業」。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步一步慢慢的變化過來的,
意業清淨了,身和口怎麼還會不清淨呢?
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時時地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不可妄言、不得綺語、不可兩舌、更不
可惡口,日常生活要記得放棄昨日的雜念,要謹慎於今日的舉止行動。
https://i.imgur.com/jGwN0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