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如何往生阿彌陀佛國(三)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6-09 23:36:31
如何往生阿彌陀佛國(三)
玅境長老
1998年於台南普願講堂
我們在一起念佛,由各位法師領導我們,我們按照懺雲老法師念佛的方法念佛,我感覺非
常好,容易一心不亂,所以我很感覺到懺雲老法師功德無量。時間非常地快,我們昨天念
佛、今天念佛,當然念佛只有兩天,不算多,但是也很難得的。
我們念佛這件事,雖然是我們身體在禮拜,我們由口來念佛,實在是心念佛,心在禮拜,
所以我們念佛主要還是心。但是「心在念佛」這件事,若我們信願行的警覺性高,我們才
能夠精進地念佛,如果我們的心對於信願行的積極不夠精進,這個力量薄的時候也就不容
易精進的。古代的大德說了很多的法語,我們念佛的人應該讀一讀古德的法語,它能夠警
覺我們,使令我們精進的力量能發出來。當然我們應該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
》和這個小本的《阿彌陀經》,淨土三經。當然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也應該讀,印光老
法師的《文鈔》也應該讀,《淨土聖賢錄》也應該讀。讀這些書,一方面幫助我們對於淨
土法門的認識,一方面也能夠勉勵我們精進地念佛。所以一個人念佛的時候不精進,自己
有方法可以勉勵自己,這件事也是應該注意的。
日出卯,朝露易晞人易老。試將親友細尋思,眼前多少埋荒草。要修行,須及早,一寸光
陰無價寶。閒時不肯念彌陀,直待臨終空懊惱。
我看《淨土聖賢錄》上有一位居士作一個......那不是詩,應該是詞。他說是:「日出卯
,朝露易晞人易老。」這個太陽出來的時候是卯時,太陽出來的時候有什麼事情我們要注
意呢?他說了,「朝露易晞人易老」,早晨有這個露水,但是太陽一出來這個露水就沒有
了。這表示什麼呢?表示人少年的時候感覺到很好,壯年的時候也是感覺到很如意,但是
很快就老了。這個可愛的少年、壯年轉眼間就過去了,這個老年就到來了。「老」這件事
令人不歡喜,容易感覺到無常。說「我現在不老,我現在是少年,我是青少年,我是壯年
」,這個時候是最可貴的時候,最有為的時候,但是這個時間很容易就過去了,轉眼間就
過去了。「朝露易晞人易老」,人雖然有青少年、有壯年那麼樣如意的事情,就像朝露似
的,很容易就沒有了,人容易老啊!「朝露易晞人易老」。
「試將親友細尋思,眼前多少埋荒草」,這句話說得更厲害了。你試一試,你心裡想一想
你的親戚朋友(你認識的,不認識的不要說),有多少人已經埋在荒草裡頭了?說是「是
他,不是我」,看看就要臨到你了,所以你要警覺,你不可以懈怠,因為時間不是很多。
「朝露易晞人易老。試將親友細尋思,眼前多少埋荒草。欲修行,須及早」,你若想要修
學聖道,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件事,你不要說「我等老的時候再念佛」,不要這麼說,
要早,早一點發心念佛。我們讀經論上佛陀也是這樣說的。
其中有一樣事,我說你們聽聽。我們昨天曾經提過,我們做了一種業,將來會受果報這件
事,這是《涅槃經》上說,如果是老年人造業有可能不受報,有可能不受果報;壯年人他
若造業,容易得果報。這話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壯年人他心力強,老年人多數這個心力
恍惚了,做事情的時候用的心力用得不夠。壯年人他心力強,他若用力,力量是夠達到一
個度數的,所以你若是做罪容易得果報,做功德也是容易得果報;年老的人不一定了。所
以你不要說「我等老了才念佛」,你應該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念佛。當然這是從大多數的
情形來說,有的人年紀雖然很大了,他的心力還是很強,那他就是壯年,他沒有老,應該
這麼說。
「要修行,須及早,一寸光陰無價寶」,短短一段時間就是很尊貴,你不可以浪費,短短
的時間你就用功修行。這個用功修行的事情,比如說勸一個人出家,萬緣放下、出家修行
,你放下以後就永久地放下了,這件事很難。現在我說,不是這樣意思,你放下五分鐘,
這五分鐘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件事應該辦到。你說五分鐘不能萬緣放下啊?這個沒有
理由。或者是我三十分鐘我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也應該辦到。所以我們就學習短時間的
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也是可以的。若是你能安排好,把緊急的事情都安排好,我七天內
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也應該做得到,應該是可以的。所以,自己常常安排給自己準備這
個信願行的資糧。「要修行,須及早,一寸光陰無價寶」,就是短的時間也是很尊貴的,
所以應該要自己安排短時間內精進勇猛地念佛,應該這樣子。
「閒時不肯念彌陀,直待臨終空懊惱」,說我平常的時候應該念佛,但是我不念佛,一旦
老了的時候,臨終的時候來不及了,你後悔也來不及。所以在生存的時候,你盡量地給自
己安排時間用功修行。
我感覺這位居士他寫這個詞寫得很好。這一首詞是修無常觀,修老病死,觀察人的老病死
,我們要早一點爭取時間努力修行念佛。
無邊大士與聲聞,海眾何妨逐品分。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
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坐臥經行無罣礙,天花隨處落繽紛。
另外我再講一首西齋淨土詩,我們就結束。這一首淨土詩是楚石禪師寫的,我先念一遍你
們聽聽:「無邊大士與聲聞,海眾何妨逐品分。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談玄
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坐臥經行無罣礙,天花隨處落繽紛。」這一共是八句。
這一首詩是讚歎阿彌陀佛國的殊勝,這個境界特別殊勝。第一句是「無邊大士與聲聞」,
阿彌陀佛國那個地方有很多的大菩薩,也有很多的阿羅漢;有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很多的
聖人。聖人分兩類:一個是阿羅漢,聲聞人;一個是大菩薩,分這麼兩類。這件事,我們
讀《阿彌陀經》正是相合的,和那說的也是一樣。和我們這個世界上不一樣,我們這個世
界上不知道誰是聖人?但是凡夫很多很多,而且不相信佛法的人特別多,相信佛法的還是
少數。肯用功修行、肯念佛的人,我認為還是少數,就是不用功修行,是信佛,不用功修
行的人還是占多數,肯用功修行的還是占少數。
阿彌陀佛國和我們不一樣,就是聖人特別多,極少數也不是聖人。比如我們娑婆世界的人
,像我們居住這個世界的人,我們念阿彌陀佛,最後心不顛倒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是聖人
嗎?我看不一定,不一定是聖人,就可能還是凡夫。但是這個凡夫到了阿彌陀佛國,和在
娑婆世界不一樣;到阿彌陀佛國去,他也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雖然沒有斷煩惱,
煩惱不活動,因為沒有煩惱活動的因緣。
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凡夫,我們的煩惱很容易活動。什麼原因呢?第一個,外邊的境
界多數是汙染的境界,容易引起我們的煩惱,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我們心裡面
不能如理作意,所以煩惱就會活動。另外,我們久遠以來煩惱的活動所造成的力量在內心
裡面太多了,很容易它就發生作用。到了阿彌陀佛國,那個地方都是聖人,有佛、有菩薩
、有阿羅漢,所看見的這個大寶蓮花,這一切的境界都是幫助你發道心的因緣,不是引起
你的煩惱的。並且你聽佛說法,你會有智慧,由智慧來調心,所以也不容易起煩惱,所以
和我們這個世界不同。我們說我們這個世界上,這個地方是五濁惡世,這個地方不是淨土
,原因在什麼地方?主要是人不對,倒不在乎一定是黃金為地,就是人與人之間常常地有
鬥爭,常常有糾紛,使令人苦惱,主要是指這個說。
現在阿彌陀佛國和我們這個世界不同,「無邊大士與聲聞」,說那個地方土匪多,我們居
住這個地方不安全,我到一個好的地方去,那個地方治安好,我就到那個地方去,這是我
們平常人都有這種想法。現在阿彌陀佛國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我們的確是應當發願願往
生,往生阿彌陀佛國去才對。「無邊大士與聲聞,海眾何妨逐品分」,這個海是廣大的意
思,廣大的集會,有很多的菩薩,有很多的阿羅漢、聖人。菩薩裡邊和阿羅漢裡邊,還是
有階級的;阿羅漢裡邊有初果、有二果、有三果、有四果,菩薩裡邊也有初地、二地、三
地、四地乃至十地。這個地前也有凡位的菩薩,初果聖人之前也有凡位的、發出離心的這
些修行人,還是有階級的,雖然是聖人,也不完全一樣的,「逐品分」。
「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這兩句話來說明那個地方的那些人是什麼情形。
就是這一個大法會裡邊,聽阿彌陀佛說法的這些人很多,常常是入定的,「一會聖賢長在
定」,心裡面沒有這些虛妄分別,都與諸法實相相應了,能入定。這真是太希有的境界,
太殊勝的境界!我們沒有得聖道的人都是辦不到了。「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
」,阿彌陀佛國的這些聖人,他有的時候也出國,也到外國來,到他方世界來。比如說我
們娑婆世界的人,若是往生阿彌陀佛國了,這個蓮花開了的時候,見佛聞法,他這個程度
就提高了,假使沒有得聖道,他也有神足通,也是有神足通的,他可以從阿彌陀佛國屈伸
臂頃,很快地就回到娑婆世界來走一走。
回到娑婆世界幹什麼?有兩件事。一個是娑婆世界,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哥哥、我
的弟弟、我的姐姐、我的妹妹,還有很多親愛的人在這裡。他從極樂世界乘著神足通,當
然不是坐飛機,他就是乘神足通就來了,到這兒來看看我的父親在哪裡,我的母親在哪裡
,看看這些人。有的時候你念佛的時候忽然間感覺到有香氣,忽然間做夢的時候夢見一個
好夢,這都有關係。你若用功修行,有的時候就有些事情,那就是你的親屬中有些人從阿
彌陀佛國來看你,有可能是這樣子,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娑婆世界能聽聞佛法,是因為這個世界有釋迦牟尼佛他說法了,回娑婆世界來
拜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那裡住世,不過我們肉眼一般眼都看不見了。
從阿彌陀佛國來,你那個天眼能看見,來拜釋迦牟尼佛來了,也可以拜彌勒菩薩,是這樣
子。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你想見到釋迦牟尼佛很難,你想要看見彌勒菩薩很不容易。你要見
觀世音菩薩,你到普陀山,那兩個大石頭,在那裡見觀世音菩薩,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方便
了。但是到了阿彌陀佛國,和觀世音菩薩是在一起,隨時見到觀世音菩薩,聽佛說法。這
個時候你的程度提高了,你回到娑婆世界能拜見釋迦牟尼佛,能拜彌勒菩薩,到五台山也
可以拜文殊菩薩、拜普賢菩薩,都能拜見,所以那個時候的境界完全不同了。
「十方來去總乘雲」,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到阿彌陀佛國去,因為和娑婆世界有因緣還會回
來,但是他方世界也有些眾生到阿彌陀佛國去,他也回到他原來那個世界去走一走的,會
有這些事情,所以「十方來去總乘雲」。我們想一想,阿彌陀佛國的人是這樣境界,是這
麼一種境界。
「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這是說阿彌陀佛國學習佛法容易,就是那個七寶
行樹,那個樹有摩尼珠,摩尼珠會流出來水,那個水就演說佛法。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你想
要聽聞佛法還不那麼容易,並且我們這個世界弘揚佛法這件事,你若聽聞多了,你就會感
覺它有問題。你聽這個法師說一樣,聽那個法師又說一樣,這裡面還有問題啊!到了阿彌
陀佛國沒有這個問題,所以阿彌陀佛國聽聞佛法容易使令你發道心,容易增長你的信心,
不會有疑惑,不會有這件事。「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七寶行樹是周遍阿
彌陀佛國的,那個樹林裡面有很多的鳥,很多的鳥也會發出來念佛、念法、念僧的法音,
所以我們在阿彌陀佛國隨時隨處能聽聞佛法,在阿彌陀佛國聽聞佛法比較容易。
我們漢文佛教還有一個問題,還有什麼問題?聽聞佛法這件事是解門,是另一件事,我現
在念佛修行是一件事,「我不需要聽聞佛法」,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還是不對的。今天我聽
人家說一件事,我們漢文佛教大多數就是念佛法門最普遍,對於經教的學習不是那麼普遍
,只有少數人在佛學院裡面學一學,其他的人就是不到佛學院去學習佛法,但是有的時候
、有的地方也會有些講經的法會,但是這實在有時有、有時沒有,所以廣大的佛教徒對於
佛法的學習是不及格的。對於佛法的不及格,我們心情說:「我也不想做大法師,我就念
佛求生淨土!」是的,你這樣想是對的嗎?但是忽然間有人毀謗我們的淨土法門,說根本
沒有極樂世界、沒有阿彌陀佛,你心裡怎麼想?你還能夠保持住你原來的信心嗎?我看不
一定。不要說是對於佛法不大學習,學習多少年的老法師他都支持不住,他對佛法的信心
都支持不住。
從這些事情看出來一件事,你若想要在佛法裡面修學聖道,這個修、行,前面還要有解,
這個解和行是一致的。你若沒有解,你說你修行,那個修行很容易就失掉了。若是你對於
佛法的解非常地深刻、有力量,你的修行也是深刻有力量,它們是一回事,不是兩回事。
我們中國佛教,這個漢文佛教,在今天的情形,如果你們不注意還不知道;你若注意一點
,我們中國漢文佛教非常的脆弱,就是有大風來,很容易就吹到了。這個原因在什麼地方
呢?就是我們漢文佛教徒對於佛法的學習不夠!若是我們能夠深入地學習佛法,他們怎麼
樣毀謗我們的大乘佛教,我們的心不動。
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這個藏文的佛教、這個喇嘛,他們也是有佛學院,佛學院畢業了以
後還要閉關的,閉多少年的關,要深入地修行,這麼一來就不同了。他深入地學習佛法,
經過辯論大會及格了,給你一個學位,他們有這種制度,和我們中國佛教、漢文佛教完全
不同。就是學習的時候也很認真,而且要閉關,閉關就是要修行了,由學習的認真和修行
的認真,他的程度提高了。若是南傳佛教來毀謗,說是密宗怎麼怎麼不好,他心裡不動。
為什麼不動?就是他學習得深刻,有修行的體驗。我們為什麼受不了?人家一批評、一毀
謗我們,我們就沒有信心了?你對於佛法學習的不夠,你的修行也不夠,是這麼回事。如
果你不注意,好像也沒有什麼,但是你若注意現在我們漢文佛教的情況,你才知道我們漢
文佛教的程度有問題,是有問題的。
但是到了阿彌陀佛國不是這樣子,阿彌陀佛國學習佛法容易,而且那個地方沒有障道因緣
,大家用功修行容易有成就,都能容易得不退轉。到了阿彌陀佛國就是不退轉,因為那個
地方沒有退轉的因緣,和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同。「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
,到了阿彌陀佛國有很多的好處。
最後兩句:「坐臥經行無罣礙,天花隨處落繽紛」,在阿彌陀佛國這些人,他要到十方世
界去,乘著神足通隨時可以去了,隨時可以回來,也可以到他方世界去見佛、聽佛說法,
到他方世界、十方諸佛去聽佛說法。如果不去,就在阿彌陀佛國學習佛法也是很方便。這
樣子學習佛法的程度高了,他修行也是高起來。「坐臥經行無罣礙」,他坐在那裡入定,
或者是臥在那裡入定,或者經行,或者到他方世界去了,不管是什麼情形,他心裡面都是
沒有障礙的,就是沒有執著。這表示阿彌陀佛國的人程度都很高,和我們這個世界不同了

「天花隨處落繽紛」,這個地方這個天花,《大方廣佛華嚴經》,花表示什麼呢?表示因
,有花就有果,有因就有果,表示這個意思。「天花隨處落繽紛」,表面上是阿彌陀佛國
的花特別多,愛花的人也願意往生阿彌陀佛國。但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國的這
些諸上善人,到處都是修學聖道而得無生法忍,得初地、二地乃至第十地,有成果、有成
就的。不像我們娑婆世界,信佛的人也做功課,但是你信佛幾十年了,不要說在家居士,
就說出家人,你出家幾十年了,你有什麼成就?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子?這是個問題啊!
這樣的情形,如果說是我們若想改變這種情形也不容易,不容易改變,所以只好念阿彌陀
佛倒是對的,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到阿彌陀佛國去來改善自己,這倒是好辦法。
這個詩我再念它一遍:「無邊大士與聲聞,海眾何妨逐品分。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
總乘雲。」「一會聖賢長在定」,表示阿彌陀佛國的人他們在禪定裡面修止觀,修行。「
十方來去總乘雲」,表示也到十方世界去親近十方諸佛聽佛說法,你在阿彌陀佛國聽阿彌
陀佛說法,也可以到十方世界去見佛聞法,也是可以,有這種境界,廣大無礙的境界。「
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坐臥經行無罣礙,天花隨處落繽紛」。
我剛才講的那個詞,是由老病死來警策自己要精進地用功,後面這一首詩是說阿彌陀佛國
的殊勝,所以我們要發願,真誠地精進念佛。
文章出處: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teaching/kaishi_jingtu/434/aud
io/0
YouTube音頻:https://youtu.be/JJ8PgebkOxU
==============================================================================
今日是六齋日,亦是半月布薩日(農曆每月十五與二九/三十,誦波羅提木叉戒與齋戒的日
子),同時是長老講述〈如何往生阿彌陀佛國〉最末篇,願淨土行者臨終無障礙,蒙佛接
引往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https://fayun.org/public/#!/fy/story/details/story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