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隆波帕默尊者|修行最難的是證悟初果(上)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6-23 23:57:48
修行最難的是證悟初果(上)
隆波帕默尊者
2017年8月19日B|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如果跟隨隆波學法之後,還要去這個寺廟或那個道場參學,就會無法釐清其中的脈絡。
每個地方使用的方法都不相同,即使說法相同,但實際的境界不同。比如講解「四念處」
,誰都能引經據典,但是真的著手實踐時,心是否正確呢?事實是:絕大部分人的心並未
契入中道——不是太緊,就是太鬆。
因此,在開發智慧之前的重中之重是:先要把禪定(也就是心學)認真學好。
有些人來分享:現在有人讚美隆波,說隆波如今已經「改邪歸正」,開始教導禪定啦!隆
波聽了之後,不知道該憐悯他們還是該向他們解釋。因為雖然同樣是在講「禪定」,但是
實踐起來卻是不一樣的。
禪定分為好幾種。有一種禪定,我們稱之為「邪定」。凡是沒有覺性的禪定,都可稱之為
「邪定」,因為它並不是為了抵達道、果、涅槃的,根本不好用。比如,打坐之後心往外
送,看到鬼,看到天神,看到龍等等,那根本毫無意義。最多的是(有人說)看見龍撥弄
手指來傳達數位,沒有任何意義。或是打坐之後迷迷糊糊的,忘了自己,半醒半睡,這樣
的打坐毫無意義。或打坐之後,心跑到外面,光明在外等等,心跑到外面,也沒有任何利
益可言。
正確的禪定是心和自己在一起。心會覺知自己,是自然、平常、普通的。
平常普通人的心本來就已經很好了,我們卻喜歡去改造它,讓心變得不自然。自然的心是
舒服的、不苦悶的,但我們禪坐時卻讓心(變得)非常苦悶、寧靜、呆滯、僵硬等等,如
果是這樣就還是別打坐為好,因為這樣的打坐方式已經錯了。
去覺知自己,覺知。
在打坐時,觀呼吸也行,念誦佛號也行,但不可以缺失覺性,必須始終保持覺性,那樣才
能稱之為「會打坐」。正確的禪定是伴隨覺性的,沒有覺性的禪定是不正確的禪定。因此
,要不斷地覺知自己。
打坐以後覺知,心走神了,去及時地知道;繼續打坐,心再次走神,再次及時地知道。常
常這樣覺知,心最終就會安住並且醒過來。心醒了之後,繼續發展覺性與開發智慧,進一
步修習四念處,觀身工作,觀心工作。不用擔心道與果何時會生起,我們的職責是用正確
的心去修習四念處。
心具備正確的禪定,意即心有在覺知自己,(所用的)其實就是自然、平常、普通的心!
身體一舉一動,覺知;心有任何動靜,覺知。最終智慧就會生起(洞見到)——身不是「
我」,而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苦樂不是「我」,而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好壞
不是「我」,也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這個心同樣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心一會兒貪、一會兒瞋、一會兒痴,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地緊隨著去觀察、去覺知。最後就
會洞見——心能夠自行變化,我們並沒有讓它快樂,它也能自行快樂;我們並沒有指揮它
「別痛苦」之類的,心還是會自己苦起來,無法掌控。即使提醒說:別生氣了!它也會自
己生氣。別貪!它也會自己貪起來。別迷啊!一旦刻意想要「不迷」,立即就已經迷了,
迷失於「怎樣可以不迷」的念頭中……
因此,如果我們不斷地去觀察實相,最後就會洞見到實相——心是無常的、無法被掌控的
、不是真正的「我」。因為心若是真正的「我」,我們就可以自主掌控它。但實際上,沒
有任何一樣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在五蘊之中,沒有什麼是我們絕對可以隨心所欲能掌控的
——就是這樣不斷地去洞悉實相,某一天就會明白實相,心就會願意接受實相。
在訓練的初期,心還不願意接受實相,也忍受不了實相。比如,打坐之後感覺到胳膊或腿
不是我,就會嚇一跳,會覺得害怕。有人甚至因此而哭泣,感到惋惜:「我」不見了。為
什麼「我」消失了會覺得可惜?因為誤以為這個「我」會為自己帶來快樂。
如果覺性和智慧獲得進一步提升,「我」消失了……(有這種)感覺是很好的。「我」有
的只是苦,除此之外根本一無是處。智慧不夠才會覺得「我」很好,或是看到「我」消失
了就會傷心。不斷地修行下去,直至有一天心可以接受實相——五蘊不是「我」。
當我們能夠接受實相了,就會見法成為初果須陀洹。初果須陀洹洞見到了「我不存在」的
實相,存在的都只是即生即滅的現象,沒有什麼是一個永恆的實體。
所謂的「我」,意思是一個永恆的實體,一直恆常存在。比如,一般人認為心是「我」,
對嗎?兒時的心和現在的心是同一顆,一個沒有修行的人會認為(過去和現在的心)是同
一顆心,現在的心和明年的心還是同一顆。這是不會修行。
如果會修行,就會照見心始終處於生滅之中——心一會兒好、一會兒壞、一會兒苦、一會
兒樂,心一會兒去看、一會兒去聽、一會兒去想,不停在變化。並不是我們命令它變化,
而是它可以自行變化,它不是「我」。修行至此才可以稱為看到心的實相——心不是「我
」。
這樣慢慢觀察,起初會清除有「我」的邪見,接下來會進一步領悟:五蘊不是「我」。那
五蘊又是什麼呢?五蘊本身是苦。一旦了知五蘊是苦,心就會放下五蘊。只要還沒有照見
苦,就還是放不下。
因此,有些祖師大德教導道:倘若未照見苦,就尚未照見法。
尚未看到苦,就尚未見到法!因為還在迷失,還在把苦當作是樂。比如這個身體是苦,我
們卻以為它是「樂」的,這稱為「不了解法」。
所以要不斷地覺知自己,一定要證得初果須陀洹。在所有的道果中,須陀洹道是最難生起
的。如果我們證得須陀洹的道與果,成為了初果須陀洹,剩下的(道與果)就會自動自發
了,因為未來無論怎樣都會獲證斯陀含、阿那含與阿羅漢(果)。因此,最難的就是體證
初果須陀洹,因為它強烈地違背了我們(通常)的感覺,我們(一直)覺得真的有一個「
我」存在。
所以,我們一定要洞見到「我不存在」的實相。身不是「我」,只是世間的物質,它只是
我們從世間臨時借用的東西而已。心也不是「我」,我們無法去指揮它,它自行運作,時
苦、時樂、時好、時壞。如此反覆地觀察,直到心願意接受實相。
當心願意接受實相,就會體證初果須陀洹。一旦證到初果須陀洹,剩下的就簡單了。平平
常常地修習四念處,不斷地覺知身與覺知心,不斷地去觀察。根器更利了,就會不斷地、
有次第地提升與進步。
我們無法指揮心去證悟道與果,心會自行證悟的。所以我們並沒有做什麼,僅僅只是發展
覺性,不斷地探究名色(身心)的實相,然後心會自行提升。所以說,最難的是證悟初果
須陀洹!
佛陀曾經對他的兩位上首大弟子——舍利弗尊者與大目犍連尊者作過比喻。
大目犍連尊者神通自在,誰的心是什麼樣,他全都知道。他也非常精通於調整和糾正弟子
們的禪修狀態,擅長於教導初果聖者令其證悟更高的法,乃至證悟阿羅漢。而舍利弗尊者
的智慧極為寬廣,但神通不及大目犍連尊者那麼多——雖然他同樣也有神通,但是沒有那
麼多。但舍利弗尊者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擅長教導凡夫,令其能夠證悟初果須陀洹。兩位
上首大弟子,他們擁有各自的天賦。
佛陀推崇舍利弗尊者,因為舍利弗尊者就像是賦予我們新生的父母一樣,讓我們能夠出生
於出世間,即聖者的境地——成為初果須陀洹聖者。而大目犍連尊者就像是我們的師哥師
姐,在我們出生以後,撫養我們長大成人,讓我們健壯,教導我們自食其力。因此,佛陀
說:舍利弗尊者就如同是父母,而大目犍連尊者就如同是學長。
請大家仔細體會,佛陀為什麼如此重視體證初果須陀洹?因為只要證得了初果須陀洹,有
一天就肯定會證到阿羅漢,不可能原地踏步,心將會自行提升。因為初果須陀洹已經洞見
到「我不存在」的實相,於是就會不斷地覺知,覺性、禪定和智慧將開始自行運作。它不
會忘記自己,它會不斷地覺知自己,(接著)覺性會好起來,禪定會好起來,智慧也會好
起來。
心不斷地覺知自己,不斷地照見自身的實相。最後就會照見身體是苦,根本沒有任何快樂
,心就會從世間跳脫,徹底抽身而出,契入三果阿那含的境界。如果我們有「耳朵」、有
「眼睛」,那麼誰是三果阿那含,只要瞥一眼就知道了——因為他的心再也不會黏著於世
間。
所謂世間,其實就是名法與色法。我們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世間的,心不再
執著了,就不會再跑到世間,欲界的貪和瞋就再也無法干擾到心。心不再迷失於所有的色
、聲、香、味、觸,欲界的貪與瞋便不會再生起。慢慢去用功,一旦證到三果,心將會從
此世間徹底解脫出來,抵達另一個界地。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間被稱為「流浪五欲的界地」,也就是心依然還浪跡在眼、耳、鼻、舌
、身,像個流浪漢一樣居無定所,不停地浪跡於五欲之中,所有的色、聲、香、味、觸仍
在拐騙我們的心。
一旦證到三果阿那含,心就不會再浪跡於五欲中,無論何種色、聲、香、味、觸,心對它
們都再無興趣,心會喜歡更細膩的所緣,即色界貪與無色界貪,比如喜歡藝術品,喜歡高
級的藝術,或是喜歡寧靜。這是更微細的界地,即色界、無色界,心對它們依然喜歡。依
然還有微細的煩惱習氣,還會和別人對比,還會散亂在法裡,依然還黏著於色與無色,但
不會再黏著於五欲。
比如,(有的人)就很喜歡藝術品之類的東西,心對此依然有所黏著。中國人喜歡字畫的
也大有人在吧?也有人喜歡瓷器,看到瓷器後心會有快樂,還有人喜歡佛牌。有些佛牌的
外觀並不美,但有的人看到後會感到很快樂,非常享受,那是更微細的貪欲。
有的人每年都要印刷日曆來結緣。有一年的日曆裡附有金屬鑄造的佛牌圖片(「帥氣」與
「鑄造」在泰語是同一個詞),使用金屬「鑄造」的佛牌成為「帥氣」的佛牌。隆波打開
來一看——哪裡帥氣了?一點都不帥。外觀很難看,但是擁有者卻激動不已,感到快樂。
並不是由於外形美帶來的快樂,快樂是來自於心裡,這屬於更微細的貪欲。
證得初果以後,大家就不用擔心了,心會慢慢地自行探究、自行提升的。
要有覺性,先持守五戒,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將戒持到最好。作為居士,有時候會破五戒
,破戒以後別難過,重新再提醒自己去用心持戒。然後每天讓心和自己在一起,不要魂不
守舍。
去訓練讓心頻繁地跟自己在一起的方法,即練習某一種禪法,比如念誦佛陀或觀呼吸,然
後在心跑掉的時候及時地知道。「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呼吸、呼吸,
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心跑到呼吸上了,也及時知道,等等。接下來,心跑的一瞬間,
即刻覺知,禪定就會生起,心會和自己在一起而沒有溜走。
這樣就能夠獲得良好的禪定——在毫無打壓的情況下,心輕輕鬆鬆地和自己在一起。有些
人的心雖然和自己在一起,可是卻在打壓。不要打壓,如果是這樣就不好用了。苦悶的心
是無法開發智慧的,禪定也不會生起。
心是輕輕鬆鬆的,禪定方能生起,因為快樂是生起禪定的近因。我們就這樣平常而普通地
去生活,輕輕鬆鬆的,呼吸以後覺知自己,或念誦佛號,然後去覺知自己。心一旦跑掉了
,知道,心又跑掉了,再知道,然後繼續回來觀呼吸或念誦佛陀。心又一次跑掉,又再次
知道,並不阻止心跑。如果強迫心不跑,心就會苦悶,就又不好用了。心一定要是「不苦
悶」的才行。因此,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
修習任何一種禪法,然後心跑了,知道,這樣我們就會獲得正確的禪定。一旦具備正確的
禪定,心和自己在一起之後,我們就去觀身工作、觀心工作。一旦憶念到身體,就會感覺
到它不是我,它只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而不是「我」;或是苦、樂的感覺生起時,
我們的覺性能夠記得苦樂生起了,進而就會看到苦樂不是「我」,只是被覺知的對象;當
貪、瞋、痴或善法生起時,覺性會馬上捕捉到它們,進而照見到生生滅滅的貪、瞋、痴或
善法也不是「我」,我們無法掌控它們,它們來了就走。
就是這樣不斷地探究自己的心:一會兒是知者,一會兒是想者,一會兒又是跑去聚焦的緊
盯者,它不斷地變化,不是「我」,不是「我的」,我們掌控不了它。就是這樣不斷地開
發智慧,有覺性地覺知身,有覺性地覺知心,照見身的實相——不是「我」,洞見心的實
相——也不是「我」,最後智慧生起。心願意接受「我不存在」時,就會成為初果須陀洹
,最終在未來某日成為阿羅漢。
因此,遠道而來的中國人要牢牢掌握原則。看到大家的臉,隆波感到非常欣慰,也隨喜各
位!大家的面孔都顯示出有在覺知自己,很好!
不過此刻開始不欣慰了,因為你們開始緊盯了,一旦聽到隆波讚美自己很好,(就覺得)
必須去呵護「冠軍」的頭銜。被呵護的心是呆滯的,這樣不好。心現在開始變得僵硬和呆
滯了,別去打壓它。
要如其本來地覺知,然後有一天就會挖到寶藏。
修行並不是打坐,也不是經行,修行是不斷地有覺性了知身與心的實相。如果打坐的時候
不知道身心的實相,就還不好用;或者經行時,一邊經行一邊走神;或者經行後,心只是
一味地靜如死水,這也不行。
重點在於:不斷地有覺性、有智慧去探究身心的實相,到了某天就會自行見法,不難的!
那些已經證悟的人會說:「不難!」比如去問三果阿那含聖者:「體證初果難嗎?」聖者
會說:「沒什麼難的!」再去問阿羅漢聖者:「證到三果難嗎?」聖者會說:「根本不難
的,非常簡單!」
以前祖師大德教導隆波:「哦哟,不難的!帕默,不難的,修行很簡單!」然後又會沉默
一下:「嗯,但同樣也很難!」
難嗎?我們要不斷地覺知自己。
難嗎?長年累月地讀同一本書,讀同樣的內容——身和心。探究自己的身和心,就像讀一
本書。(這本)有關身和心的書,只有單一的主題,要長年累月地讀同一本書,甚至好多
年。
難!因為懶得去讀,心想去看別的,想要去看電影或聽音樂。難!是因為我們不去看、不
去實踐。如果我們去看、去實踐,常常地覺知,就不難,心會自己上路。
接下來作禪修報告,讓住寺廟的人先開始。誰覺得有必要交禪修報告就提交,沒必要的就
傳話筒。要儘量自助,別太過於依賴隆波,因為人太多。如果每一個人都來問隆波,是不
可能完成的。
以前隆波跟隨祖師大德學法,一次只有一兩個人。哦哟!祖師大德們可以教上好幾個小時
。現在無法這樣了,因為人太多了。
文章出處: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full-txt_9/
YouTube影音(泰語中文字幕):https://youtu.be/tks81dGqRNo
==============================================================================
玅境長老《和尚法語》(八十五):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這句話,怎麼能自淨其意
?就是要摩訶般若波羅蜜,才能自淨其意,不然是不能的!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