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八識規矩頌(二十七)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8-02 23:42:31
八識規矩頌(二十七)
玅境長老 開示
1992年於台北萬里靈泉寺
其次有一種事情叫作『趣生』,這個『趣生』這個地方有一點意思。這個『趣生』這個是
怎麼講法呢?或者說五趣、或者說六趣,就是六道輪迴。『生』就是四生,胎、卵、濕、
化四生。我們造了善惡業,或者善業、或者惡業,在六道裡面流轉,得了果報了,或者是
得天的果報、得人的果報、得三惡道的果報。我們現在姑且用人來作例,說明這件事。比
如說是做了人,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他的這個體質裡邊,究竟是什麼?這個色受想行識
他的真實的地方,究竟是什麼?在唯識的學者來說,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他是這個果
報的主人,他是果報的主人,那麼怎麼知道呢?當然也有其他的理由,現在說『趣生』這
個地方,就在《成唯識論》他用十個理由,這個『趣生』是第三個理由。
這個地方用什麼理由來說明是有阿賴耶識呢?我們前五識不說,說這個第六識。第六識有
的時候他能夠有慈悲心,能夠作善事,是有道德的一種境界,但是有的時候他也能作惡,
這前六識。說是做這個地獄的罪業、三惡道的罪業都能做的。他是忽然間善、忽然間就是
惡的,是這種境界。但是做善的時候,比如說這個修欲定、未到地定、到色界定,他能修
成色界定,或者四空定他都能夠修成了。修成了以後,就是高過了人的境界了,那就是天
了,就是色界天上的人、無色界天上的人了,不是人間的人了,若是你能修成了的話。可
是我們表面上看,他還是人間的人,不是天上的人。說是這個人他或者是一個特別有權利
的人,或者是沒有權利,他常常做惡事,殺人放火,怎麼樣惡事他都能做的,常常做,沒
有人敢干涉他,就是干涉,或者他又跑出來也不一定。但是我們從表面上看,他還是人,
他不是地獄、畜生、餓鬼,他還是人。我們如果在這個地方,我們問一問,為什麼會這樣
子?這個『趣生』這一段文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有阿賴耶識的關係。這阿賴耶識也是由業
力,剛才說了,是「界地隨他業力生」,隨著業力生。那麼隨著業力生到人間做人了,這
個阿賴耶識就是人的境界,就能保持人的境界。你這個第六識去做惡也好、做也好,你學
習佛法,發了無上菩提心,得無生法忍,你是大菩薩也好,第八識還是保持你人的境界,
你還是人的樣子。只要你這個壽命沒有盡,你這一段的業力還在發生作用,因為這個身體
的存在,也要以前成的業力,這個業力還存在,那麼這時候第八識就保持原來的這個境界
不變。不是第六識本身有這個力量的,本身他隨時會變的,那麼為什麼他也能作佛,他也
能作菩薩,也能去做惡,但是表面上這個果報不變,為什麼不變呢?就是有阿賴耶識的關
係。所以從這個地方就看出來要有阿賴耶識,如果沒有阿賴耶識的話,他應該變了,第六
識忽然間作佛,就是佛;忽然間作了餓鬼,那就應該是餓鬼了,應該是這樣子。所以『趣
生』這一段文,說出來這樣的意思。
還有一段文我曾經說過。這個『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我曾經簡單,我現在再多說一點。
這是在《阿含經》裡面有這個話,『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個『名色緣識』,這個名
是什麼呢?就是非色的四蘊,就是受想行識這四個。受想行識這裡面有個識。又有一個識
,『名色緣識』。又有一個識,那麼『名色緣識』,這個名裡面有一個識,這個識是那一
個識?名以外的這個識又是什麼識?名裡面這個識,當然應該說是眼識、耳識、鼻識、舌
識、身識、意識,這是前六識。那麼外邊這個識,那麼應該是第八、就是阿賴耶識了。因
為名和色這二個和另外的識是相依而住,就是互相幫助,我也幫助你,你也幫助我,這樣
子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了。在十二因緣裡面,有這個『識緣名色』的這個話。十二因緣按
人來說,投胎了以後,父母的遺體,遺體裡邊就是有識。識和這個遺體和合起來,和合起
來,這個時候就叫作『識緣名色』。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識緣名色』這個時
候,父母的遺體最初的時候,這個六根還沒長成。沒長成,所以這個『名色緣識』,名裡
邊的識,不應該說是前五識,因為這個前五根沒有長好,就不可能有前五識嘛!不可能有
前五識,那麼第六意識是有的,第六意識是有的。
因為有的經論上說,這個眾生在母胎裡邊,初開始結胎的時候,有的人是有福報的人,有
的人是沒有福報的人。沒有大福報的人,他不知道是住在母胎裡邊,他就認為在牆角那個
地方、在那裡住,或者在一個草堆裡邊,在那裡住,有的時候也聽見風、刮風下雨的這些
境界。那麼若大福德的人,福德的人不是轉輪聖王呀。一些大福德人,他就是另一個境界
,他認為他是在一個花園裡邊,或者是一個很好的一個大樓房,很高貴的一個房子裡邊,
有很好的設備,在裡邊很自在的,大福德的人就是這樣的感覺。那麼我們在想,因為初結
胎的時候,前五根還沒有長成,就沒有前五識。沒有前五識,那麼這個名,『名色緣識』
,名裡邊的識不是前五識,不是前五識是什麼呢?就是第六識。另外這個識,是什麼識?
只好說是阿賴耶識,沒有別的識了嘛!所以從這句話也証明有阿賴耶識。但是佛沒有說那
麼明白。不明白地說出來。所以從佛的這一句話,也証明有阿賴耶識,你小乘佛法的學者
不可以否認的,這是一個。
其次,這個壽、煖、識,這個壽、煖、識也和『識緣名色』差不多,也有相同的意思,就
是我們人的這個身體,什麼叫作壽呢?可以從二方面解釋。就是我們這個生理的組織,這
個四大的前五根,和我們的識,我們身體一部分是物質,一部分是精神,他們這二部分連
持在一起不分離,這個不分離的力量就是叫作壽。或者說是得這個果報的那個業力,就叫
作壽。這個業力盡了,人就得死了,這是個壽。另外一個煖,這個身體有溫度。另外還有
個識,另外有這個識,這個識是那一個識?就是第八識了。為什麼說他是第八識呢?這又
有一個理由。有什麼理由呢?說他是六識可不可以呢?說他是前六識不可以。因為有的時
候前六識停止活動了。停止活動了,就沒有識了。沒有識,那麼這個時候的壽、煖,那個
識是誰?壽、煖、識這三個常常在一起不分離的。不分離,若是前六識不活動,就是分離
了、分離了,說這個識說不分離是不對的,而佛是說不分離,這可見,那個就是阿賴耶識
,這裡有這個意思的。
一共是《成唯識論》舉出來十個理由的。十個理由我想我們不必都說,我就說這麼多。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這個「浩浩」就是廣大的意思、廣大無邊的境界
,就是阿賴耶識這個境界是很廣大的,他能夠遍緣一切法界的境界。
「三藏」,三個藏,就是能藏、所藏、還有一個執藏。說是阿賴耶翻個藏、叫藏識。可是
這個說「三藏」,念ㄘㄤˊ也可可以,能藏、所藏、執藏。這個能藏怎麼講呢?就是世間
上一切一切的萬法都有他的種子,這個種子是都藏在阿賴耶識裡邊。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
身意,和外邊的境界接觸的時候,這六個識就發出作用,觸、作意、受、想、思,或者貪
瞋癡的煩惱,或者是有了善心所的活動的時候,活動的時候,就在阿賴耶識裡邊熏成了一
種功能。你做善,也會熏成了善的功能;做惡,他就在阿賴耶識裡面熏習了惡的功能;不
善不惡也好,他都熏成了功能,不會有一點事情空過了的。不管怎麼樣有智慧的人,會隱
藏自己,但是阿賴耶識,你不能隱藏的。他如實的給你記錄下來。你所有的善也好、惡也
好,善惡都有不同的程度的,他都收藏在裡邊,那麼就叫作種子。這是能藏。就是阿賴耶
識能儲藏無量無邊的種子,你前六識,第七識一樣,你一動,在阿賴耶識裡面就收藏這個
力量,你一動就有力量。這個力量就藏在阿賴耶識裡邊,阿賴耶識能藏,所以叫作能藏。
所藏,就是這無量無邊的種子,阿賴耶識是所藏的處所、所藏的地方,就是種子是所藏的
、阿賴耶識是能藏。這就說為二個地方,二個藏。所藏的處所,叫所藏。
這個我愛執藏,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第七識他執著阿賴耶識的明了性,是我的本體、是我
,這也有一個藏的意思,叫執藏。這個執,就是執著,就是他不容易轉變,他很執著,認
為這個是我。如果換一句話叫作愛,也可以。就是我愛。我愛著這個我,其實也就是執著
。那麼愛的關係,也就是這個藏的意思;這個藏就有愛的意思在裡面,所以這是三個藏。
這三個藏的境界,這個能藏、所藏境界是非常廣大的;這個我愛執藏只是侷限在第七識。
「不可窮」,這個阿賴耶識這三個藏的境界,是非常的微細、深奧,這個凡夫和二乘人是
不能夠通達的,所以叫「不可窮」,二乘人不能通達。就是要佛說,當然要佛為我們開示
這件事,我們才能夠依稀的可以明白這件事;如果佛不說,我們沒有辦法明白,所以叫是
「不可窮」。因為佛在《阿含經》沒有明白的、明顯的說出來,所以二乘人沒有辦法懂,
所以「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這是說到阿賴耶識和前七識的關係。這個「淵深」和「浪」這是一
個譬喻,譬喻阿賴耶識是個大海,大海是特別深的,是個「淵深」。這個大海,他這個海
水是譬喻阿賴耶識所藏的無量無邊的種子,所藏的種子。這個種子怎麼說他是浪呢?這水
是譬喻種子的,水怎麼有了波浪了呢?
「境為風」,就是前六識的境界,或者是第七識也有所緣境,這個境界一出現了的時候,
這七個識就活動出來了,七個識一活動,這個境界一出來,一活動,境界的活動和前七識
的活動,能緣識和所緣境的一活動,都是種子的力量,那麼就是水就變成浪了。我們從這
個譬喻上看,應該是更明白地知道前七識和第八識的關係,是分不開的。這個大海是個阿
賴耶識,水是阿賴耶識的種子,水的波浪就是前七識的活動,這是分不開的境界。
這個「淵深七浪境為風」,這個境界,這個識的所緣境一出現了的時候,就等於是有風了
。有風了,這海水就有波浪了,就是第八識這個種子就動起來了。種子一動,也就出現能
緣識、所緣境的境界,這是分不開的境界。這可以看出來阿賴耶識和前七識並不是能分開
的、不是能分開的。在《攝大乘論》上解釋的不像《成唯識論》解釋的那麼繁碎,那麼能
夠更明顯地明白一點。
文章來源(附音頻):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嗔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
心得: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
般若波羅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