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到底是先修小乘再學大乘?還是先學大乘再學小乘?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 (第8 卷/共20 卷)編輯/出版:淨願蘭若 / 釋心賢
天臺智者大師講到我們修行的次第,有講到通、別兩種:有些修行方法是可以融通的
,比方說到底是先修小乘再學大乘?還是先學大乘再學小乘?這就很難講了。有些人必須先
修小乘,然後才能夠修大乘,回小向大;有些人是先把大乘的思想弄清楚,再運用小乘的
各種方法,來加以對治。這個就是良由眾生根性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
所以佛陀講到很多自力的修行法門,答案都是不確定的。
對這個人這樣講、對那個人那樣講,這叫應機說法。
換言之,在自力的聖道法門當中,佛陀會用比較融通的方法和角度來宣說。怎麼樣呢
?經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但是屬於他力門——本尊相應的法門,如何跟本尊感應道交,規矩就很多了,佛陀是
用別,一種次第的教授。
在密宗和淨土宗的觀想當中,它的次第不能有任何差錯,因為這些都是屬於事相修法
──托彼依正,顯我心性。我們是假藉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來開顯我內心的善根、滅除
我的重罪,這種次第就很清楚了。
蕅益大師說,這種屬於他力門攝受的,一定是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這個過來人只
有一個──就是佛陀,沒有人有資格宣說。
所以我們研究本經,對於觀想次第就要很清楚了,跟你研究楞嚴經、其他的教理,那
你可以把前後混著修都沒關係。但是講到本尊相應法,就要第一、二、三漸次修觀!
就像本經的修觀次第,就很清楚了,最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如果你不是如此觀
者叫邪觀,就把這樣的次第,特別強調出來。
【46】十六觀之四——樹觀(一)
接看第四樹觀。
這個依報的觀法,它是越觀越複雜,由粗到細。
前面落日觀,取它的光明相,是最容易觀的。然後再觀大地,取琉璃地的清淨,大地
能夠離一切相,表顯菩薩的願力是沒有雜染的。光明表示智慧,大地表示悲願,那麼樹觀
就講到莊嚴了。
菩薩的功德、菩薩的波羅蜜就是:光明相、清淨相、莊嚴相。
講到這個莊嚴相,樹觀就將這一主題表達無遺,對於極樂世界互含互攝的功德莊嚴,
有很詳細的描繪。
結前啟後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
佛陀告訴阿難及韋提希,地觀想成就之後,接下來觀什麼呢?觀寶樹。由此可知,佛
陀所教的觀法,是由粗到細,由粗的光明、清淨,進入到微細的莊嚴,是一步一步的往下
觀。
觀相之法
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想,一一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
不具足。
觀寶樹者,一一觀之。跟前面的道理一樣,有次第的。這個地方的次第,是先觀樹的
樹幹、再觀它的小枝、再觀葉、再觀枝幹華果,是由粗到細觀下去。怎麼觀呢?
首先,你要取一個單位,因為極樂世界的樹很多,有很多樹,不是一點點樹,所以必
須用七重來作一個小單位,叫七重行樹。
什麼叫七重行樹我們解釋一下:
它是一重的寶樹,中間有一重的道路;再一重的寶樹,一重的道路,如是到七,叫七
重行樹。當然極樂世界的樹,不只七重而已。這地方先作七重行樹,如果取太大的單位你
也觀不來,所以一般是以七為一個極限,先取七重當一個小片段,觀想成功之後,再把放
大,觀想它遍滿極樂世界。以七重行數為一個小單位,那每一棵寶樹,要觀想多高呢?八
千由旬。這個由旬有小、中、大,最小的是四十華里,中的是六十華里,大的八十華里,
我們姑且用最小的是四十華里,四十華里就有八千由旬,三十二萬華里,極樂世界一片葉
片,就比臺灣還大,都是很廣大的境界。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極樂世界的寶
樹,都是七寶所成的華、七寶所成的葉,無不具足。
前面已經說過,極樂世界的七寶,不是娑婆世界的七寶,因為極樂世界的那些寶,娑
婆世界沒有,只能用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去作譬喻,所以引用七寶來作譬喻。這是講到觀相
,必須要有次第、先觀樹幹、再觀枝葉華果,慢慢的觀進去,無不具足。再看它華葉的相
貌:
色光映飾,一一華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瑪瑙
色中,出硨磲光,硨磲色中,出綠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眾寶,以為映飾,一一華葉
,作異寶色。
那麼極樂世界的樹葉和華朵,有不同的光和不同的顏色,以下講出譬喻:在青色的琉
璃當中,出金色的光明;在紺青的玻璃當中,出紅色的光明;在紅色的瑪瑙色當中出硨磲,
硨磲是白色的光明;在白色的硨磲當中,出綠色的真珠的光明;乃至珊瑚、琥珀等一切眾寶
,它的顏色光明,是互相參雜、互相照耀、互相裝飾的。極樂世界的的五塵,前面說過是
互含互攝的,為什麼呢?你看諸天的寶物,諸天的寶物是單一的,光明就是光明、顏色就
是顏色,因為諸天的光明也是業感緣起。
所以一般慈善家在行善業時,首先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也就是沒有空正見。其次
,沒有菩薩的願力。所以他造善事,叫做一時興起;他到菜市場看到一個眾生很可憐,突
然生起惻隱之心,就把它買下來放生,他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一時的惻隱之心。所以慈
善家做善業,缺乏持續的動力,因為他沒有貫穿善業的願力,沒有這種貫穿性。一般的慈
善家,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說吾道一以貫之。
菩薩修學善業就不是這樣,菩薩修學善業具有空正見、又有菩提心,所以菩薩的善業
叫做波羅蜜啊!諸位要知道:人天乘沒有波羅蜜,二乘也沒有波羅蜜,只有菩薩去行佈施
、去持戒,後面加一個波羅蜜,因為他有道啊!吾道一以貫之!菩薩的所有善業,一定是跟
般若智慧相應,也一定跟他的菩薩本願相應,他的菩提本願如大地一樣堅定,大地能攝持
所有的樹木華草,所以得果報時,他的功德就不可思議啊!
《攝大乘論》上說:菩薩行佈施時,他是依止菩提心、空正見,也就是說他佈施的心
態,具足了持戒的心、忍辱的心、精進的心、禪定的心、智慧的心,六度都具足了。他佈
施時不是只有施捨的心,還包含了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因地的善行是互含互攝,
得果報時,當然也是不可思議,互含互攝,叫做法界緣起,這跟世間以及諸天的業感緣起
,是不一樣的!
其實,這三段都只是一種綱要的總說,真實的寶樹觀,下一段就解釋得很詳細,它的
莊嚴相是怎麼回事?它有什麼樣的功能呢?
【47】十六觀之四——樹觀(二)
看經文:
華樹莊嚴
妙真珠網,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
宮,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億釋迦毗楞伽摩尼以為瓔珞,其摩尼光照百由
旬,猶如和合百億日月,不可具名,眾寶間錯,色中上者。
寶樹的莊嚴,分四段來觀察:首先觀寶樹上的宮殿,再觀宮殿居住的環境。妙真珠網
,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
這個寶樹當中,有很多真珠所串的真珠網,彌覆,滿滿的覆蓋在七重樹上。就是樹上
有很多的真珠網,在每一棵的寶樹上,都有七重的寶網,這個七重的寶網就好像是七重的
寶塔,它是一重網、一重網、一重網,有七重,就像寶塔的高度一樣,越來越高,有七重
的真珠網。
這七重的真珠網是做什麼的呢?每一個網當中,有五百億個微妙的香華所成的宮殿,
這宮殿就像大梵天王所住的宮殿一樣莊嚴。極樂世界的諸天童子,自然在中。童子,是譬
喻相貌莊嚴的天人,這些天人,是住在樹上的真珠網當中的宮殿。
一一童子,五百億釋迦毗楞伽摩尼以為瓔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猶如和合百億日月
,不可具名,眾寶間錯,色中上者。諸天童子的身上都有五百億釋迦毗楞伽摩尼。釋迦毗
楞伽翻成中文叫能勝,摩尼叫如意,即如意寶珠。他們就將這些如意寶珠配掛在身上,來
做裝飾。這種如意寶珠,它放的光明能照耀百由旬,就好像和合一百億個日月那樣的光明
,沒有辦法形容的光明。樹上的眾寶,也是互相的間隔、交錯,它的顏色也是最為殊勝的
。這是講到極樂世界的寶樹,有七重的真珠網,而每一個真珠網,都有妙華宮殿,諸天童
子就住在宮殿當中。
再看它的華:
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于眾葉間,生諸妙華,華上自然有七寶果。
這七寶樹是行行相當,寶樹的排列,每一排列有一定的次序。樹葉跟樹葉之間的間隔
,也都很有次序。在這眾葉當中,有種種的華、開種種微妙的香華,華上自然有七寶果,
七寶莊嚴的果實,所以極樂世界的華果是同時的。我們娑婆世界是先開華,等華謝了之後
,果實才出現。極樂世界是生諸妙華,華上自然有七寶果。這是比喻菩薩修因、證果是同
時的,因為他是稱性起修──因地的心性就有果地的功德,所以是因果同時。
這是講到華,以下再講到果。
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有百種畫,如天瓔珞,有眾妙華,作閻
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湧生諸果,如帝釋瓶。
每一片樹葉,它的縱就是豎,廣就是橫,橫豎有多大呢?二十五由旬,大概是一千華
里左右,它一片樹葉比臺灣還大。樹葉有千種顏色,有百種的畫。所謂樹葉上的畫是指什
麼呢?就是樹葉上有葉脈,它的脈絡就好像是一幅很精美的畫一樣,很像畫一樣。
如天瓔珞,就像天人所掛的瓔珞,很有次序也非常莊嚴的樣子。而這當中有很多的妙
華,它是什麼顏色呢?它是紫金磨色,就像是光明的火輪,在樹葉之間旋轉。極樂世界的
樹葉,它的光明是流動的,前面講到的光明是靜態的,琉璃色當中有金色的光明、玻璃色
當中有紅色的光明,是靜態的光。這地方樹葉上的華,會釋放出光明,這個光明是移動的
,就像旋轉的火輪,在樹葉華之間旋轉。後文講到池水,極樂世界的功德水,也是流動的
,所以它的莊嚴有靜態的莊嚴和動態的莊嚴。
湧生諸果,如帝釋瓶。極樂世界華的上面有種種果實,這果實有什麼功能呢?就像帝
釋的寶瓶。帝釋有一種寶瓶,能夠所求如願,極樂世界的這個果,也是可以讓我們所求如
願,如帝釋瓶。帝釋是指釋提桓因,他有無量的上品善業,所以招感一個寶瓶,能生出你
想要的東西來。極樂世界的華,能湧出種種果實,如帝釋的寶瓶。
再看這個水果有什麼作用呢?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
亦於中現。
極樂世界的這些果,它是放大光明,在光明當中,能夠變化成很多的幢幡,乃至無量
的寶蓋;在寶蓋當中,能夠現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佛,弘法利生的事業。十方諸佛在哪
一個地方行佈施波羅蜜、弘法波羅蜜、各式各樣的波羅蜜,種種的佛事,我們都可以在寶
蓋當中看到,乃至十方諸佛的國土莊嚴,也都於中顯現出來。
我們說明這段文的意思:極樂世界的這些果實,能出現十方諸佛的國土,這是什麼意
思呢?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十方世界這麼多佛土,為什麼偏贊西方淨土?在中國的佛教傳承
裡面,幾乎講到淨土,絕大部分都是講西方淨土,少部分講彌勒淨土,只有少部份。那麼
為什麼十方諸佛的淨土,要偏贊西方淨土呢?乃至在《阿彌陀經》當中,釋迦牟尼佛讚歎
極樂淨土之後,六方諸佛即出廣長舌相,異口同聲讚美阿彌陀佛淨土的莊嚴?
這當中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蕅益大師說的──因為往生西方就等同生十方!
表面上,我們很狹隘的鎖定一個目標──往生西方淨土,把求生西方當作生命的唯一
目標。但事實上,當我往生西方淨土之後,我等同往生十方國土。這地方的其中一個理由
,就是說,為什麼生西方就是生十方淨土呢?因為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可以受用十方諸佛
說法的情況,你可以同時看到藥師佛說法、看到普光佛、普明佛說法,這是十方世界所沒
有的特色!
所以蕅益大師說:極樂世界的規劃,對我們凡夫眾生特別有很大的幫助!他說:十方
凡聖同居土,沒有這樣的規劃。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在凡聖同居土所受用的,幾乎是等同
實報莊嚴土的功德,這在其他淨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十方的佛土,它的四土清楚分明
,你有什麼功德,你就到哪裡去;你是帶業往生的凡夫,就到凡聖同居土去;你是法身菩薩
,就到實報莊嚴土去。凡聖同居土絕對不可能說在一個果實當中,看到十方世界諸佛的顯
現,不可能的事!這是什麼境界啊!這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法界緣起啊!除非是初地以
上菩薩,否則不可能有這種功德相。
但是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就有這種情況,不可思議啊!如果我們比較各佛土的實報
莊嚴土,那就沒有好壞之分。藥師佛的實報莊嚴土,和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都是法界
緣起。但是比較兩者的凡聖同居土,一個帶業往生的凡夫,能夠去受用凡聖同居土,那我
們真的要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極樂世界是最為殊勝的!就著凡夫來說,阿彌陀佛的
四十八願,偏重在救護生死凡夫,阿彌陀佛對我們生死凡夫幫助最大,所以才說十方三世
佛,阿彌陀第一!這句話,對我們生死凡夫來說,的確是這樣。因為他的四土是互含互攝
,橫具四土啊!一個凡聖同居土的眾生,能夠受用實報莊嚴土的功德,從這個地方可以看
得出來──
寶蓋當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於中現。這是實報莊嚴土的境
界!
看最後的總結:
觀成之相
見此樹已,亦當次第一一觀之,觀見樹莖,枝葉,華果,皆令分明。
總結觀名
是為樹想,名第四觀。
這地方講到功德相狀,就是說我們在觀樹時,也應該次第觀之,凡是觀極樂世界的莊
嚴,一定是有次第的,怎麼觀呢?先觀它的樹幹,再看它的細的枝葉,最後是華果,然後
再觀成七重行樹,再慢慢的擴大到整個的極樂世界。總之,你必須要依照經文,次第觀之
,而且是了了分明,不能有任何的模糊或含糊籠統,是為樹想,名第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