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14 上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06 02:47:48
  【80】十六觀之十一——勢至觀(二)
  (卷十四)
  在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有聲聞道跟菩薩道。聲聞法的修學是單一的,聲聞人的修學
過程,一路走來就是一個心態:好好的都攝六根,直到自己了生脫死為止──所作已辦,
更不管眾生是怎麼回事。
  但是,菩薩道的心情就比較複雜了,你看看菩薩戒就知道,不但要自利還要利他,而
自利跟利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菩薩道面對自己乃是剛強──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
要他專、不能斷要他斷,沒有商量的餘地;但是面對眾生,就必須處處包容、廣設方便、
等待適當的時機,要有無量無邊的胸量和耐性。
  所以,當你要行菩薩道的時候,你是兩種心態:對外,現出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大
悲心;對內,要像大勢至菩薩那種剛強的大勢力。所以大勢至菩薩多分來說,是比較偏重
在大力、大勢,就是一種自我調伏的威德力,我們看祂所表現出來的特色,跟觀世音菩薩
有些不同。往下看經文就會更清楚:
  天冠莊嚴
  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
相,皆於中現。
  佛陀介紹大勢至菩薩也是一樣,從頭乃至於手、腳,也是從上而下介紹的。
  此菩薩的天冠,祂的帽子有五百朵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座寶台;每一寶台當中,能
夠顯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演說妙法的廣長之相。
  肉髻寶瓶
  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
  此菩薩頭頂的肉髻,猶如紅色的蓮華;缽頭摩華是指紅色的蓮華。肉髻上面有一個寶
瓶;寶瓶當中,盛諸光明─充滿著光明,顯現出菩薩自利利他的種種波羅蜜。
  餘同觀音
  余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那麼,此菩薩其餘的身相,跟觀世音菩薩等無有異。
  觀世音菩薩的頭頂,是祂的本師阿彌陀佛立像;大勢至菩薩是頂著一個寶瓶。寶瓶裡
面裝什麼呢?古德解釋說:大勢至菩薩因地修行的時候很孝順,雖然出家修行,父母早已
往生,祂就把父母的遺骨,裝在寶瓶當中頂在頭上,表示對父母的一種感恩與孝養之心。
以下就更能表現出大勢至菩薩的特色,就是關於祂的坐態跟動態,先看大勢至菩薩動態的
表現情況:
  地行妙用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
極樂世界。
  這位菩薩在行走的時候,十方世界一切震動,表示菩薩的威德力,能夠突破一切障礙
,也就是菩薩的行力強;在震動的地方即湧現五百億的寶華;一一寶華的大小莊嚴,就跟極
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的蓮華一樣,那麼莊嚴、那麼高大。這是講到菩薩在行動時,
能夠觸動大地的震動。
  坐相妙用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
,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華
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
  其次,此菩薩坐的時候,即便是靜靜的安坐在祂所居住的──極樂世界七寶國土,也
會產生動搖。怎麼動搖呢?從最下方的金剛佛剎,乃至最上方的光明王佛剎,這是最上和
最下,那麼在這中間的國土當中,有無量無數分身阿彌陀佛、分身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
薩,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滿在虛空當中,各坐在蓮華座上,演說妙法,度化苦惱的眾生

  從這裡我們看到大勢至菩薩──走路的時候大地震動,安坐的時候也是大地震動。從
修行的角度來說,震動表示一種突破的意思。當然,我們現在解釋震動說是地震,地震在
算命學上表示變化,一個國家一旦發生大地震,表示這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乃至於國運,
會有重大的變化,只是變好、變壞不知道。總之,這個國家發生地震之後,會有另一個不
同的因緣出現,可能是往好的方向走,也可能是往壞的方向走,表示會有變化,算命學上
是這麼說的。
  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震動,雖然也表示變化,但是是往好的方向變;比方說佛陀八相成
道當中,有四個相狀能令大地震動──首先,佛陀出生的時候,大地六種震動,表示在黑
暗當中,光明即將出現,有人要為眾生說法了;第二個成道的時候,大地六種震動;第三個
佛陀初轉法輪的時候,大地六種震動;第四個佛陀入涅盤的時候,當光明即將消失時,大
地也會有六種震動。有這四種情況。
  【81】除非有一天你遇到《楞嚴經》
  諸位如果受過戒,還記得受戒的時候,是怎麼得戒體的?第一個要觀想,對不對?你一
定要觀想,不能在那個地方打妄想,打妄想得不到戒體,必須要──心境相應。什麼叫做
境呢?觀想一切有情無情,都是你持戒的物件;以前這些境界都是你造業的物件,現在變成
你持戒修行的物件。那是用什麼心態呢?用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這
三種增上心來跟這個境相應。
  當心境相應的時候,第一個觀想什麼?大地震動!你一念的發心,大地震動,湧出白色
的雲霧:第二個充滿在頭頂上方;第三個雲霧從頭頂灌進去,充滿你的身心,過去的煩惱
黑水就從腳掌排出來,跟大地結合變成堆肥。從今以後,你就是法王座下添新生,你的身
、口、意充滿了戒體,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對不對?受戒它也是六種震動,表示我們的
生命從今開始轉變了!
  為什麼在修行當中很強調震動、變化?當然,如果你是看天臺宗,那就不覺得重要,
因為天臺宗講真如是不生不滅的;如果你是學唯識,就會知道這個很重要。
  《唯識學》解讀人生,認為人是有情識,所謂識就是情感。這個情感是什麼呢?事實
上就是第七意識的一種執著。讀唯識你就會發覺人要改變很困難,非常困難──好比你前
生喜歡喝咖啡,今生也一定喜歡喝咖啡;你前生喜歡喝茶,今生也一定喜歡喝茶,沒辦法
改變的。為什麼?唯識學講種現相熏──因為阿賴耶識有種子,你為什麼喜歡它呢?你有這
個種子,有這個潛在的功能,所以當種子起現行,你造作之後,現行又熏種子,種子與現
行,這樣互為因果,輾轉相續,永遠就在惡性循環當中。換句話說:你有這種傾向,你就
會去造作;去造作的時候,又加強這種傾向。
  所以《唯識學》說,一個人想要改變,很困難,就是因為有等流性──你有這種個性
,你就容易生長在這種環境;有這種環境,你又很習慣造這種業;你造了這種業,使令你來
世又投胎在這種環境;也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第八識的種子,把你習慣性
的第六意識思考創造出來,第六意識的造作,又回去加強第八識的種子。所以才說:七佛
住世猶為蟻子,因為沒辦法改變!
  除非有一天你遇到《楞嚴經》,開始懂得迴光返照──用我空、法空的智慧,觀察這
一念心─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的煩惱習氣這麼多,是怎麼有的?其實我們以前是心隨妄轉
,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這時候你開始迴光返照,從你內心深處去找答案。只是我們
已經忘卻來時路,都不知道家在哪裡?離家太遠了。那麼《楞嚴經》說:你要向內找生命
的根源、找到生命最初的本來面目,這時候你才真實的開始改變,大地六種震動就是這個
意思。
  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自己願意改變,你自己不願意改變,誰拿你都
沒有辦法。你念佛念了三十年,個性還是這樣,很正常,因為你不想改變;佛陀可以現出
無量的相狀,進入到你的心中,但是祂不能幫你改變,沒辦法,沒那麼容易!一定是你自
己想要改變,佛陀才有辦法幫你改變。
  你看觀世音菩薩的相狀,祂是以手為主─利他,現出慈悲的光明,普遍的攝受眾生,
祂是一種調柔相。但是大勢至菩薩祂那個腳在走路的時候,十方世界一切震動;他的腳,
雙腿一盤的時候,七寶國土一時動搖,都是在調伏我們的妄想習氣。諸位看《念佛圓通章
》的結尾: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所以在利
他的時候,是普門示現;但是到了佛堂之後,開始要都攝六根,把所有的分心全集中起來
,這是自利和利他心態上的不同。
  諸位如果有因緣去蓮因寺,會發覺到有一個特色,你看懺公師父,他把大殿莊嚴得跟
皇宮一樣,法王住的地方,那是具足種種莊嚴──有蓮華的莊嚴、光明燈、幡蓋,五花八
門,非常多元化。但是如果到懺公師父的寮房,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非常的單調,就是
一張很古舊的桌子、然後幾張椅子、旁邊一個窗戶,只有這樣。所以從大殿進入到懺公師
父的寮房,就像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兩種景象好像兜不太起來。其實,懺公師父的精神就
是這樣──攝受眾生是普門示現,大殿是給大家用的,必須讓大家生起歡喜心、恭敬心;
但是自受用的時候,他的寮房卻很單純。可以這樣講:老人家在設計佛堂的時候,是取觀
世音菩薩的精神,但是自己的用功佛堂是取大勢至菩薩的精神,修行越簡單越好。所以才
說:個人用功和利他,那是兩回事。
  【82】人如何來世變成鳥……
  結示觀名
  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
觀。
  這一段做個總結,說:我們能夠做這個觀,就是觀察大勢至菩薩的真實色身相,這是
第十一觀。這樣觀想成功之後,有什麼功德呢?
  觀成之益
  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游諸佛淨妙國土。
  第一個,從現世的安樂來說:過去所造的種種五逆十惡的生死重罪,在觀想菩薩的相
狀過程當中,即能滅除。其次,講到來生的功德:若是能將大勢至菩薩觀想成就,來生不
處胞胎。三界的輪回都是以胞胎為主,不處胞胎表示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蓮華化生,就能
夠游于諸佛淨妙國土,得到身心自在,
  總辨觀成
  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
  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想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色身相。
  到這個地方整個正報的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其實已經圓滿了
。這個觀想是怎麼回事啊?《楞嚴經》講到觀想的修行,有舉一個譬喻說,為什麼我們要
觀佛菩薩的相狀?這叫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菩薩每一個相狀的出現,都是不簡單的,三
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菩薩的相狀都是功德所成就的。所以祂的相狀在我們身口意運轉
的時候,就像我們的身上沒有香氣,但是我們經常把佛菩薩的相狀在心中轉來轉去,我們
身上也有戒定慧的香氣,有一種所謂的淨法熏習──功德熏習的意思。
  《楞嚴經》裡面說,我們心中經常出現什麼相狀,會影響我們來世輪回到哪裡去。它
有講到十二類生,就以人道跟畜生道來說,如果一個人,經常生起一種欲想的相狀,比如
說你這個人很重感情、有情有欲,那你來生是胎生,因為有情有欲的相狀是粗重相,所以
就會在地上活動。那為什麼它會做鳥呢?同樣是畜生,為什麼有些畜生是在地上跑,有些
是在空中飛呢?《楞嚴經》說因為他心中的相狀,輕舉躁動,他這個人做什麼事沒有定性
,一個東西玩幾天就沒有興趣,所以才做鳥,它的相狀是一種動相顛倒。你看那些鳥飛到
地上,在地上叼兩口,然後東看看西看看,又飛走了,鳥類的眾生沒什麼耐性。而這當中
的動態有兩種:一種是天上的飛鳥,一種是水類的魚,叫卵生。胎生是屬於欲顛倒,它是
有情、有欲的;卵生是屬於動顛倒,它的習性是躁動的。
  那麼同樣是畜生,為什麼它會變成濕生呢?就是遇到水、光明溫暖它就會化生,從水
裡面化生。這種人的相狀喜歡趨炎附勢、唯利是圖,他看誰有福報,就喜歡靠上去。這種
人喜歡攀緣別人,以這個攀緣為相狀,來生就容易變成濕生。又什麼叫化生呢?化就是假
託,他喜歡假託A去傷害B;喜歡用假託的情況,就變成化生;像蝴蝶小時候是毛毛蟲,長大
之後變成蝴蝶,它就是以假託為相。
  這是講到眾生輪回的相狀,都是屬於一種顛倒相,如果我們心中經常生起顛倒相,就
是是心作眾生,結果是心是眾生。在生命的惡性循環當中,過去造了很多顛倒的罪業、生
起顛倒的煩惱,所以很容易生起過去的等流習氣、產生顛倒的相狀。怎麼辦呢?怎麼改變
呢?佛菩薩有無量的功德方便,祂設定了很多相狀,然後進入到我們心中,讓我們產生變
化──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我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要憶念阿彌
陀佛的功德、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憶念大勢至菩薩的功德──能得佛菩薩的加持而具
足種種功德,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會有香氣,是這個意思。
  關於這個觀想,當然你要信心具足,你要相信這就是十方諸佛、菩薩的化身,你用真
實的信心去觀想諸佛的相狀,那真的能消除罪障,乃至未來能夠常游諸佛國土;也就是以
真實的相狀,來破除我們過去的顛倒相,是這個意思,這叫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