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kkdc (ykk)》之銘言:
: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談佛性~2016年5月6日尊者答信徒問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384772649343369/
(尊者:)空性的詮釋並非專家之間討論的話題而已,佛陀為了讓我等消滅煩惱而說
空性。如同《中論》裡所說的「業煩惱非實,依空戲論滅。」我們剛說到「業煩惱滅故,
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依空戲論滅。」
依空就是依賴著空正見而去消滅戲論,這樣的話,從這句話所顯示的內容是道諦(道
諦是依著空正見現證空性的根本智)。如果搭配著梵文的另外一種詮釋叫做「入空戲論滅
」,也就是說這個戲論於何處而滅呢?就是在入空當中而滅除的(聖者在現證空性的道諦
根本智當中斷除我執戲論的離繫稱為滅諦),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句話就詮釋了滅諦。
(註:「業煩惱非實」的次第:有漏「業」來自「煩惱」,「煩惱」來自「非」理作
意,「非」理作意來自執「實」的戲論,戲論即前篇提到人我執、法我執二種我執。反轉
過程,證得人無我、法無我的空正見,由空正見滅除實執→非理作意→煩惱→有漏業。)
>>>>>
註:聖者的根本智(現證空性),又稱作無分別智─屬第六意知無分別心現證空性的智慧
摘自:2010年 尊者達賴喇嘛尊者對華人請法團開示
何謂緣起?緣起就是觀待而存在。觀待而存在可分為二種:1.所有的事物(屬有為法
)都要觀待自己的因緣而產生(屬因果緣起)。2.一切法(有為法與無為法)都要靠自己
的支分才能存在(屬假立緣起)。「支分」是部分的意思,要靠自己的部分才能夠安立、
才能產生。
「依賴而起」(緣起)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有為法是靠各自因緣而生(屬因果緣起)
,所以叫「起」。如果要解釋無為法,因為無為法不是靠因緣而生,但依自己的支分安立
而存在,所以無為法也是緣起(無為法也屬緣起法,屬緣起法當中的假立緣起)。
現在我們要提的是依賴而假立的緣起──諸法(不論有為法或無為法)都是靠其它因
緣才能產生,或依賴其它的法,所以是依賴而有,不依賴、自主存在的法是不存在的(遮
除諸法非唯依賴名識觀待施設的自方成立)。
《中論》禮讚文提到生滅等八法,主要是針對有為法的特色來說,有為法的特色有八
個:生、滅、常、斷、一、異、來、去。
(主要針對有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自方成立,間接也能在無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
自方成立。在有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之後,要在無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也就輕而易舉。)
有為法有沒有生滅呢?有生滅,但如同我們所看到的生滅──自性的生滅(自性成立
的生、自性成立的滅),是從他方而存在的生滅(不需要依賴觀待名識施設而從它自己方
面成立起來的生、滅),這種生滅其實是不存在的;即,它有生滅,但沒有自性的生滅。
看到諸法生滅以自相而存在(無明的心識,看到境上的生滅為自性有、自方成立),
然而,觀察究竟實相的智慧(觀察究竟的勝義量)去尋找,並沒有找到(勝義量於勝義中
觀察生滅等諸法的施設義不可得自方成立),表示它不是存在於究竟性質中(自相有、自
性有不存在究竟的法性中),所以生滅等不是有自性,不是以自相而存在。這個道理在月
稱菩薩的《顯句論》有提到。
《中論》為何說不生、不滅……?其實,它是依現證空性的無漏根本智(依聖者第六
意知現證勝義諦空性的根本智)而說。
現證空性的無漏根本智只有現證到空性(聖者的根本智唯見諸法究竟的真如─空性)
,沒有看到其它任何的法,所以才說不生(聖根本智當中,沒有生等世俗諸法的顯現)。
所以,這些緣起法有它的特色──生、滅等,但生滅等八法不是以自性存在(境上的
生滅等是有的,但是觀察施設義不可得自方成立,生、滅是有的,不是不存在,但是生、
滅等世俗諸法的本質是無自性、自性空),這就是月稱菩薩在《顯句論》所提到的道理。
因為世尊講了這樣緣起的道理,而且是自己講出來,不是跟隨別人講,龍樹菩薩才禮
敬世尊。(龍樹《中論》:「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般若經》:「心無心」是講,心存在沒錯,但是如我們所見它(心)有自性是錯的
,它(心)沒有自性。
所以禮讚文說到了《中論》主要意思。釋迦牟尼佛通達了這個道理,而且是自己通達
、自己講說,所以祂是諸說中第一,我們如此地禮敬世尊。
>>>>>
摘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善滅諸戲論」,藏文是「開示息滅諸戲論的息滅法」,第一個「息滅」指的是遠離
八有,包括分別心。「息滅法」指的是涅槃法,也就是空性。
討論「善滅」時就談到:「當觀見緣起真如時(緣起真如,即緣起的真實義,緣起的
真實義即無自性的空性,現證緣起真實義的空性屬聖者的根本智、無漏智,又稱作無分別
智,此時是以第六意知無分別心的現量現證法性真如),止息了心、心所的一切運作。」
什麼叫做止息了心、心所的一切運作?
《入中論自釋》:「由於此智(聖根本智)真實義境(現證緣起真如無自性的空性)
,諸心、心所畢竟不轉。」在《顯句論》中則更清楚說到是遠離分別的心、心所。
《顯句論》:「分別謂心行,真實性義(現證空性的根本智)由離彼故,是無分別(
聖者的根本智是第六意知離開了分別心的義共相而現證空性,屬第六意知無分別心的現量
)。如經云:云何勝義諦?謂尚無心行(現證勝義諦空性的根本智是第六意知無分別心的
現量,沒有分別心的現行),況復文字(遠離了分別心也就沒有分別心安立的名言)。」
因此,理解起來,說的是止息分別識的運作,而不是完全沒有識。(我們的心識覺知
分為:分別、無分別,前五根知屬無分別心,第六意知的分類包括分別心、無分別心。)
也就是,佛陀有智慧等,可是佛典上有「善滅一切見」的字眼,沒有見(正見)就沒
有智慧等(智慧屬於正見、屬於第六意知),難道佛沒有見、沒有識嗎?對照解釋來看,
它指的是息滅分別識,而不是沒有一切識(佛陀的第六意識屬於無分別心的現量)。
(聖根本智的覺知,諸心、心所不轉,並不是說沒有心、心所,而是指沒有分別心的
心、心所。此時第六意識心王及其同俱相應的定心所、慧心所等,屬無分別的心、心所。
根本智是第六意知無分別心的現量空性,此時第六意知的心、心所遠離了分別心的義
共相,根本智的現量屬無分別的心、心所,第六意知現量空性的根本智又稱作無分別智)
同樣,談到沒有諸戲論—沒有八有(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八種自性有
)。聖者,像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現證空性),此時息滅了八有諸戲論。
諸戲論包括什麼?能知、所知等。在聖人看來,難道沒有能知、所知嗎?若是,則我
們討論一大堆能知、所知就不對了,因為不存在。
這是說在根本定(聖者的根本智)前面沒有能知、所知,而不是在聖人看來沒有能知
、所知,也不是在名言識看來沒有能知、所知。
聖根本智是現證空性的智慧,現證空性時,這個智慧(能知)與所證的空性(所知)
無二無別。通常的譬喻是如水裡加了水。水裡若加了牛奶,還有水與牛奶的差別,但在水
裡加水,加進去的水與原本的水根本就分不出來。
聖根本智(能知)與所證的空性(所知)無二無別,並不是說別人看到時無二無別或
是名言識看時無二無別,是說聖根本智自己感覺不出來
(比如,佛陀看到一位聖者入定根本智時,會說那位聖者有能知、所知,那位聖者的
能知是現證空性的智慧、所知是空性,但是現證空性的聖者自己感覺不出來能知、所知。
對一位聖者來說,現證空性的根本智,是屬於能知與所知二現隱沒的覺知,這時候能
證的有境,即聖者根本智的能知,離開了分別心的義共相,與對境空性如水注水的現證,
此時聖者根本智的第六意知是無分別現量的現證法性真如──空性。
聖者的第六意知,以無分別的現量直接現證空性時,如水注水唯見法性的勝義真如─
─空性,此時聖根本智當中沒有二現,聖者的根本智的第六意知當中,沒有世俗諸法的顯
現、沒有實有的顯現、沒有能知與所知是相異的顯現。但不是說沒有能知、所知。)
像眼識看境時,會覺得境(所知)在那邊、識(能知)在這邊,任何其他識在了解境
時也是一樣,有了解的內容(所知)在那邊、了解者(能知)在這邊的感覺,了解者(能
知)與了解的內容(所知)不會融洽在一起,所以叫有二現。
一切世俗法都是現證自己的智慧(屬世俗名言量)以有二現的方式了解的。
空性(勝義諦)則是現證自己的智慧(屬勝義理智量)以無二現的方式了解的。既然
無二現,就更不會有能知、所知,這只是說它在聖根本智前沒有(聖者在根本智當中自己
感覺不出來能知、所知),而不是說事實上沒有(不是說事實上沒有能知、所知)。
有來去、生滅。那麼,《中論》說「不來不去」,這又是怎麼回事?這要加簡別。
就像有眼耳鼻舌身意,與《般若經》中說無自性存在的眼耳鼻舌身意,並不衝突;有
眼耳鼻舌身意,與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才是衝突的。這邊(不生、不滅等)就像說,無自
相有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情況,這個要分清楚。
(沒有自性有的生、沒有自性有的滅,而不是沒有生滅。般若經、心經說無眼耳鼻舌
身意的無,亦是如此,要加簡別;眼耳鼻舌身意是存在的,無眼耳鼻舌身意是說沒有自性
存在、無自性存在的的眼耳鼻舌身意,不是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
>>>>
註:根本智是現證空性的道諦,根本智無間道正對治所應斷,伴隨根本智解脫道證獲滅諦
入道的補特伽羅,第一次獲得現證空性的聖根本智,於見道時發生,見道無間道的根
本智依於現證空性的現量斷除所應斷,緊接著於下一剎那見道解脫道的根本智證獲滅諦。
聖根本智(現證空性)的無分別心(第六意知的無分別心現量)緣勝義諦無二現,出
了根本智的後得位的分別心(第六意知的分別心)緣世俗諦有二現。
在後得位中,因為之前根本智現證空性之力,於後得位從空出假,能如實了知細分緣
起之理,不再由貪瞋等煩惱造作能引生死流轉的能引業,故說「見諦無能引」,聖者不再
引生生死流轉。
經典提到不生不滅的心,如心經提到「是故空中」,即現證空性的智慧(屬道諦)當
中,不生、不滅等,是指觀待聖者現證勝義諦空性的智慧而說。聖者第六意知現證空性的
根本智當中,沒有生、滅等世俗諸法的顯現。
這是告訴我們,凡夫所見對境並不如同顯現般真實──無明的心識所見對境為自方成
立。思惟聖者現證空性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減除不符合事實真理的顛倒知,以及由執持
自性有、真實執著的顛倒知產生的非理作意,帶來的煩惱與有漏業,如此才能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