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印度教同源,因此從歷史上來看許多觀念及教理會互相影響,不過另外兩個大型東
方宗教:道教及神道教雖是獨立發展出來的宗教,但因佛教的傳播,所以許多觀念也融入
道教與神道教,印度教的觀念也間接出現在這兩個東方宗教中,下面想討論這四大東方宗
教的異同
我認為佛、道、印度三教在修行目標上有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承認輪回,其次他們都認為
修行後的目標皆為擺脫輪迴,“無明致使人欲,人欲促使行為,行為產生業力,業力造成
果報”為佛教和印度教的共同觀念,且說明了輪回的起因,在道教方面,《太上老君說常
清靜經》說明了人可以放下慾念,使人回歸清靜,避免沉浮於苦海,此為得道
另外在道教觀念中得道者為仙,至少相當階層的仙可擺脫輪迴,從這裡可以
知道,這樣的修行觀念,道教和佛教及印度教是相同的,而道教之所以產生這種觀念,
又是透過佛教從印度吸收進來的。
但另一方面卻存在印度教與道教相同,與佛教不同的觀念,即道教與印度教的核心為泛神
論,存在一個含蓋一切的實體,道教稱之為道,印度教稱之為梵,這兩教的最高神分別為
的為三清道祖和三相神,而祂們又分別為道和梵的體現,對於這樣的觀念,我認為兩者是
獨立發展出來的,因為道的觀念自老子提出時,印度文化未傳入中土,而道教在印度的傳
播基本可忽略,但有趣的是這種觀泛神論的觀念卻是這兩教與佛教根本的區別,因為佛教
講緣起性空,因此不存在如道或梵這種常存的實體,以此為基礎,佛教主張無我,而印度
教卻主張有我,即我便是輪回的主體,道教的貴生思想也不相融於無我的思想,佛教的涅
盤相對於印度教的梵我如一及道教的天人合一亦存在根本的差異
也就是印度教與道教存在我執的現象
從這角度來看這兩教與佛教之間修行的方向和結果會存在不同
這邊再提神道教與佛教的關係,神道教是日本本土宗教,也是日本第一大教,但在思想上
卻比其他東方主要宗教樸素,屬於泛靈論思想,除教派神道與國家神道,神道教可說是日
本民間信仰,基於這個概念,在神道教中,世間萬物都有靈,人與神本質上也是對等的靈
而非被主宰的關係,或者說與人存在長期互助的為神,與人無交集則為一般的靈體,除此
之外還有天皇神話、重視儀式,喜歡“乾淨”,厭惡“污穢”,如行善或生機蓬勃為“乾
淨”的事物,做惡和死亡相關的情境為“污穢”的事物,至於神職人員則類似神的服務人
員,因此在與佛教的交流中與佛教結合,除了佛教傳入初期和明治時期神佛分離期間出現
神佛兩教的衝途突與競爭外,多數時候神道教處於依附與相融的狀態,而非如道教及印度
教在和佛教結合後伴隨激烈的競爭,也就是神佛合習
因為神和人一樣是眾生之一,在佛教傳入後神道的神也想修佛法
所以人們會在神社旁設置附屬的佛寺供神社的神修行,這種寺廟為神宮寺
而部分宗盼認為神道的神被認為是佛、菩薩為度化人的化身
此種學說為“本地垂跡”,綜合以上,神道教是單純的泛靈論思想
並之後與佛教高度結合,因此神道教的信眾若欲修佛較無隔閡
最後是對於各教修行的看法,我的觀點是,站在佛教的立場,以道教或印度教進行修行,
只要選對宗派,在初期階段並無不可,因為破除欲念、消除煩腦、擺脫輪回苦海是共通的
,然而在其基礎思想上存在我執,因此在進階上會出現分歧,進而會有不同的結果,不過
道教修行時提倡養生,印度教推崇苦行則為兩者之差異,至於神道,其泛靈思想並無這類
修行模式,基於與佛教交流 與結合的傳統,神道教徒直接用佛教的方式修行會較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