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第六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3-07 02:25:23
念佛莫求福報第六
世間有人,發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問之曰:「汝精進念佛,所求何事?」則答之曰
:「為修來世。」如是之人,就是願頭打錯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門,乃是為著娑婆世
界眾生,備受眾苦,逼迫心身,無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離娑婆之苦,得
極樂之樂。今念佛不願往生西方,乃願再生人世,享受人間福樂,實為可惜。殊不知人間
,萬般皆是苦、空、無常,何有真樂?縱得富貴榮華,得受世間財、色、名、食、睡五欲
之樂,此等快樂,都非真樂。古德云:「只這色身,誰信身為苦本。盡貪世樂,不知樂是
苦因。」
又經云:「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五欲不除,塵不可出。」若求來世福報,轉生富貴
之家,享受福樂。哪知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只恐福中不肯修福,報終必墮
苦趣。其受樂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長也。獅子峰云:「個個戀色貪財,儘是失人身捷徑。
日日飲酒食肉,無非種地獄深根。眼前圖快活一時,死後受苦辛萬劫。」
念佛本來可以離苦得樂,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極樂,則身在娑婆苦海,苦終不離。娑婆是
極苦世界,其苦無量,說不能盡。今按人中略說八苦,舉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隨業受報,依前生之業緣,與父緣、母緣,三緣和合,中陰身方得投
胎。初見父母交媾,忽動欲念,由是流愛為種,納想成胎。處在母身,生髒之下,熟髒之
上,中為胞胎。母吃熱時,熱深難忍,幾如鑊湯地獄。母吃冷時,冷觸壓迫,無異寒冰地
獄。幽囚十月,臭穢雜處,是名胎獄。又當出胎之時,胎衣脫下,便受風刀割身之苦。故
孩兒出世時,便就哇哇叫苦。凡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歲月遷流,形容變易。眼花耳聾,發白面皺。身枯齒落,力弱氣銷。凡事不得
自由,一切仰賴於人。楞嚴會上,佛問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王言
:「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時,膚腠潤澤。年至長成,
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發白面皺,逮將不久。」如此可見雖是國王,貴為天子
,富有四海之內,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能消兩鬢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調,百種病生,世間少有一生無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
苦,健時都為別人忙。」姑勿論沉屙酷疾,即使齒痛頭暈,則不自在,行坐不安,寢食頓
減。以此例知,一切諸病,無非是苦。三國張飛,性情剛勇,對諸葛武侯曰:「我誰人都
不怕。」於是武侯掌中書一「病」字,與他一看,問曰:「這個汝怕不怕?」張飛大聲疾
呼曰:「噯嚇可怕!」足見病苦臨身,即英雄力士,亦復無可奈何。吾人能於病中,一心
念佛,不為病苦所惱。如是則臨欲命終,百苦交煎之時,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經云:「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人身有生,則必有死
。生時假借四大以為身,死時則四大分離,喻如生牛剝皮,痛苦萬狀。皮肉筋骨,為地大
。津液精血,為水大。周身暖觸,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運轉,為風大。死時風大先離
,故鼻息斷絕,手足不動。次火大離時,身發冷觸。三水大離時,屍水流溢,只剩皮包骨
頭之地大,諺云「白骨山頭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為世人所必經之事,無一人可以倖
免。吾人未至死時,當善觀察,世間最大為生死,白玉黃金盡枉然。縱使妻兒相惜,無計
留君。假饒骨肉滿前,有誰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也要輪到我。
古人云:「紅紅白白莫相瞞,無位真人赤肉團。死去不如豬狗相,即今便作死屍看。」豬
狗死時,其肉尚有人要買。人若死時,誰人肯要?
五、愛別離苦。愛即恩愛。世間恩愛,莫過於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最難捨離,總望常相
聚會,舉家歡樂。倘若別離,則心如刀割,即所謂:「千種情懷千種恨,一分恩愛一分憂
。」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屬無常,有合則必有離,何須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終有別,
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六、冤憎會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業所感,重者結冤構仇,輕者厭憎嫉視。冤
憎之人,若能遠離,其苦自無。哪知業力使然,欲離偏合,或為父子,或為兄弟,或為夫
婦,或為朋友。冤則索命討債,憎則刺激精神,因緣聚會,無法脫離,亦如啞子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羅狀元詩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
七、求不得苦。世間哪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則必有求。所求順遂,自必稱心,喜形於
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惱,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癡迷不覺。當知得失有定,貧富在天。豈
不聞:「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八、五陰熾盛苦。五陰,乃色、受、想、行、識。五種煩惱之火,焚燒眾生之心。煩惱若
重,如火熾盛之貌。或依內根外塵,所起煩惱,屬色陰。或依五識,領納五塵,所起煩惱
,屬受陰。或依意識,想念法塵,所起煩惱,屬想陰。或依七識,恒審思量,所起煩惱,
屬行陰。或依八識,微細流注,所起煩惱,屬識陰。前七種苦是別,別指一種而言。此一
種苦是總,總括諸苦而說。真是世事萬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彌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說。無論智、愚、賢、不肖,皆不能免。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
相同。若發願修來世,再來做人,還是吃苦,豈不是打錯了願頭?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
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彌陀淨土,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超過諸佛國土。念佛之
人,不但不可願來生,再來人間享福。並不可願身後,生天受樂,以天福亦有終盡。「八
萬劫總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永嘉禪師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當知求生淨土,經稱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
師云:「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是以暫持聖號,勝於布施
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為。發心原為修
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
入於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故勸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間福報,如以明珠,而貿一
食一衣之飽暖,豈不可惜?應當願生淨土,如《彌陀經》佛勸發願云:「眾生聞者,應當
發願,願生彼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