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酉二、修習知已,為斷彼故,對治不勤功用。
了解沉沒、掉舉的相狀,也知道如何生起正知,所生起之正知是有力正知,且是有預
知能力的正知。
正知預知沉掉將生起時,就要勤快地調整,對治不勤作用是這段的內容。
【修習正念、正知之法,若如前說,善修習已,生起有力正念、正知。
由正知故,極細沉掉皆能覺了,必無不知沉掉之過。
然彼生已,忍受、不修破除功用,是三摩地最大過失。若心成習,難生遠離沉掉之定。
故生沉掉,為斷彼故,對治不行,應修作行、功用之思。】
生起有力正知、正念後,沉沒、掉舉生起時立即能察覺。
但是已生起沉沒、掉舉,還不關心、不去對治,是修三摩地的最大過失。
「斷五過」中「對治不作行」、「行八行」中「斷而作行」,就是在談有預知能力的
正知,覺察沉掉將生起,在發生之前就要立即調整。
【此中分二:一、正明其思,滅沉掉法;二、明能生沉掉之因。今初
如《集論》云:「云何為思?令心造作意業,於善、不善、無記役心為業。」
如由磁石增上力故,令鐵隨轉,如是於善、不善、無記隨一,能令心之心所,是名為
思。
此中是說,生沉掉時,令心造作斷彼之思。】
認知沉沒、掉舉後,如何斷除?生起沉掉了,不可以無動於衷,要生起對治心。
【為斷沉掉,發動心已,復應如何除沉掉耶?
心沉沒者,由太向內攝,失攀緣力,故應作意諸可欣事—能令心意向外流散,謂佛像
等極殊妙事,非生煩惱可欣樂法。又可作意日月光等諸光明相。沉沒除已,即應無間堅持
所緣而修。
如《修次初編》云:「若由昏沉、睡眠所覆,所緣不顯,心沉沒時,應修光明想,或
由作意極可欣事佛功德等,沉沒除已,仍持所緣。」此不應修厭患所緣,由厭令心向內攝
故。】
如何斷除沉沒、掉舉?先說斷除沉沒方面。
心要明而有力,因為心太向內縮,產生沉沒,就要想讓心高興的事。可欣境是如佛像
等。可欣境有很多,有些可欣境容易生貪,此處不是指這類能生煩惱的可欣境。此外也可
以緣日月光、火光等。
沉沒消除後,就要回到原先的所緣,不間斷修習。產生沉沒時,不要想能生厭患的事
,因為厭離能讓心收攝。
(...待續...)
>>>>>
[1] 此段說,由正知覺察到內心掉舉、沉沒時,要修對治法去除掉舉、沉沒,否則不得定
如《雜阿含1247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隨時思惟止相(隨著正知觀察到內心掉舉散亂時,思惟止相對治掉舉),
隨時思惟舉相(隨著正知觀察到內心昏沉沉沒時,思惟舉相對治沉沒),
…若復一向思惟捨相(以正知觀察到內心發生沉沒或掉舉時,如果一直不去對治、棄
捨沉掉的對治,不去對治沉沒,或不去對治掉舉),則於是處(所緣境)不得正定…。」
[2] 彌勒菩薩《辨中邊論》:「依住堪能性,能成一切義,由滅五過失,勤修八斷行。」
本系列文前面提過,聖者彌勒在《辨中邊論》說到修習禪定三摩地的方法:「八斷行
對治五過失」。不能獲得禪定的五項過失,有一項不作行,即是知道沉、掉卻不作行對治
,這個過失要由八斷行的「思」去對治,思即作行,由對治沉掉的作行除遣沉掉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