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菩提正道菩薩戒論》
CBETA B0028_001《最極清淨菩薩戒藏持戒行相菩提正道論》
二、受戒法。此復有二,一者、通義,二者、本義。
初通義者。龍樹菩薩雖僅造有《發心儀軌》,未別造有受戒儀軌。
然於《發心儀軌》中云:
「我發最勝菩提心,
廣攝一切諸有情,
樂行最勝菩提行,
為利有情願成佛。
如是三誦,發菩提心。」
又云:
「我今當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持禪定、觀解智慧、善巧方便,隨以一種,
皆為利樂一切有情,求得無上正等菩提。隨諸過去、未來、現在,具大悲心,住大乘道已
,入大地諸勝菩薩,而勤修行。願諸聖者,我今當作菩提薩埵,仰祈證許我作菩薩。」
>>>>>
[1] 受戒時,戒子必須具備的意樂動機,必須具備的發心思惟:
1.受別解脫戒時,受戒者必須具備出離心的發心思惟,方得別解脫戒戒體。
2.受菩薩戒時,受戒者必須具備菩提心的發心思惟,方得菩薩戒戒體。
[2] 菩薩戒《發心儀軌》提到,菩提心的發心思惟:「為利有情願成佛」
此中,「為利有情」即希求利他圓滿,「願成佛」即希求自利圓滿成佛
--所以「為利有情願成佛」雙具二種希求:
--希求「為利有情」而希求「願成佛」,菩提心的思惟是具有此二希求之發心。
菩提心即「因為大悲不忍眾生苦,所以我要挑起這個責任,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
所以我誓願獲得成就無上菩提佛果」的發心希求。
以這樣發起菩提心的動機思惟,來受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