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14 心經的道次第

作者: ykkdc (ykk)   2023-03-16 14:59:39
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論
講述:達賴喇嘛尊者
中譯:蔣揚仁欽
(三)2012年10月2日 上午
《心經》裡面的第一個「揭諦」,我們講「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
提薩婆訶」。
第一個「揭諦」意思就是說「你去吧!」去哪裡呢?從未獲得大乘之道的現有凡夫,
讓自己獲得了、或者去到了大乘資糧道,所以「去吧!」這是第一個「揭諦」。
再重覆一次的話就是說,想要利益他人「為利有情願成佛」,在此的「佛」最主要指
的是一切遍智,想要獲得一切遍智的這顆心(希求心),自然任運產生的時候,就進入大
乘資糧道了。
進入了大乘資糧道之後,「成佛」或是「一切遍智」並不是無因而有的,它是因緣聚
合而有的。
為了使佛陀成辦的因緣能夠聚合,尤其是成佛最主要的因緣就是六度萬行,六度裡面
最主要的就是後者「般若度」。
這個智慧(般若度的空正見)必須要透過止觀雙運,奢摩他、毗缽舍那互相雙運的情
況下,才有辦法讓它成為非常堅定的緣故,
所以當我們獲得了緣空奢摩他、緣空毗缽舍那,兩者止觀雙運,生起了緣空的「修所
生慧」(即生起了緣空的止觀雙運)的當下,就進入了大乘加行道,就是第二個「揭諦」
了。
「揭諦、揭諦」就是「去吧!去吧!」去資糧道、去加行道。在此資糧道和加行道,
指的是大乘的資糧道和加行道。
光是以緣空奢摩他、緣空毗缽舍那止觀雙運,去認識空性還是不夠的,因為畢竟這還
沒有現證空性。
所以透過了(加行道緣空止觀雙運)反覆的修持,當我們以現量現證空性的時候,就
是當下正在斷除見道所斷,那個時刻我們就進入到了聖道位,就是大乘見道,又稱初地菩
薩了,所以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這個就是「波羅揭諦」的意思。
「波羅揭諦」的意思就是「到彼岸去吧!」「彼岸」指的是聖者的彼岸,「此岸」是
我們凡夫的此岸,從凡夫的此岸到聖者的彼岸去吧!
因為獲得了見道位以上才是聖者,因為現證空性獲得了見道,在當下斷除見道所斷的
緣故,所以稱為「波羅揭諦」,到彼岸去吧!
再反覆的觀修這種緣空的現證空性的止觀雙運,反覆的串習、修習,當我們獲得了修
道的時候,那就是「波羅僧揭諦」了。
「波羅僧揭諦」的意思就是說,不只到彼岸(不只到聖者見道的彼岸),「到清淨的
彼岸去了」(要到成就佛果的彼岸),就是到了修道位(從修道位到成就佛果的彼岸)。
修道位的時候,在七地之前,最主要是以斷除煩惱障為主,所以從初地一直到第七地
,我們稱為未清淨的七地;到了第八地的時候,所有的煩惱障都會被斷除,所以從八地之
後,八地、九地、十地這三地,稱為叫清淨三地。
在清淨三地(八地、九地、十地這三地)的時候,雖然沒有煩惱障要去作斷除了,可
是煩惱障所留下來的習氣、煩惱障所留下來的污垢,又稱為所知障,這個必須要斷除的緣
故,這個就是清淨三地要去斷除的。
同樣的,再透過修道的關係,澈底的斷除所知障的時候,叫做「菩提薩婆訶」,叫做
「建立大菩提了」(成就無上菩提),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建立一切遍智的正覺果位。
所以我們要知道,成佛是透由如此的次第,慢慢、慢慢的累積成佛的因緣,才有辦法
成辦、才有辦法成就的。
並非像我們點燃了火、或者是打開了電燈,馬上瞬間黑暗就消失般的,絕對不是這一
回事的,我們成佛不可能是這樣成佛的,是有次第的慢慢、慢慢,一步、一步的上來。
而且所謂「四身」的佛果位,也都是要靠因緣聚合才有辦法產生的。
這個因緣是什麼呢?就是成佛的方便以及智慧,透過這兩者的因緣聚合,我們才有辦
法使現在這顆凡夫的心續,慢慢、慢慢的轉變成,遠離了煩惱、遠離了所知障的一切遍智
的這種清淨的智慧體。
這個是我們必須要去認知的,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一切遍智,即完善自己斷除煩惱
障、所知障成就佛陀一切種智的覺悟)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待續...)
>>>>>
[1] 道的現觀次第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唐.玄奘法師譯):
「道(內心智慧發展的道路)有五種(五個階梯次第),謂: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究竟道又稱無學道,大乘無學道即佛地)」
[2] 任運生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第一剎那入大乘道,當下即入大乘資糧道。
心經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此句咒語配合大
乘五道十地的成佛之道,分別是指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佛果位)。
[3] 《華嚴經》:
「為欲究竟功德智慧(一切種智),常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善法,曾不誤起捨眾生心
,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棄捨不修迴向,但以菩薩大願甲冑而
自莊嚴,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切眾生令解脫故,起大悲心、大饒益心,欲令眾生悉得解
脫,究竟成就一切種智。」菩薩內心若生起棄捨眾生的想法,則與發心相違棄捨菩薩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