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忍辱仙人 (佛陀與歌利王,發心為利他)

作者: ykkdc (ykk)   2023-04-16 05:51:18
補充:菩薩想利益一切有情,不是說利益一切有情,卻好像對方不是一切有情裡的一份子
不是說遇到像歌利王這樣對自己不好的有情,我想利益的一切有情就不包括他、就棄捨他
========
摘自:2014《釋量論》略講 圖滇悲桑格西/如性法師翻譯
「欲利生」(發心欲求利他)這個主題,要說明的是大悲心(大悲心欲求利他)。
大悲心是以一切有情為對象、希望他們能夠離苦、帶著愛(愛護)的行相的心。
要真正擁有這種心,光靠著對文字的理解、在口頭上唸誦「願一切有情離苦」,這樣
並不夠,你必須真的把一切有情都納進心裡才行。
為此在鍛練大悲心之時,必須把「一切有情」化為「每一位有情」,然後逐一去練習。
無論對方是敵、是友、是中庸,同族或異族,美麗或醜陋,富有或貧窮,這麼多不同
的、各式各樣的有情,你要逐一以他們做為對象,練習大悲心,唯有如此練習,一切有情
才會真正成為你的所緣;否則,如果總是只以模糊概括的方式思惟,無法達到這種效果。
即便是一位經常思惟「一切有情遠離痛苦豈不善哉!願其遠離!我令遠離!」的人,
一旦生氣或是遇到不喜歡的人,很可能不但不想要對方離苦,反而會親手讓對方受苦,那
種樣子,就好像對方根本不是「一切」有情裡的一份子。
因為平常沒有逐一去練習,一遇到事情,便忘記對方也是一切有情裡的一份子。所以
,經常這樣去練習的人,要練到即便在非常生氣的時刻,依舊能提起正知正念,想得起對
方是一切有情中的一員。
生氣的時候,要有能力這樣提醒自己:「『一切有情遠離痛苦豈不善哉!願其遠離!
我令遠離!』在我經常練習的這句話裡,也有包括他啊!也有包括他在內啊!」
尤其,我們幾乎都在達賴喇嘛尊者前受了菩薩戒,立誓要利益一切有情。
所以,無論來到你面前的人是誰,就算他再討人厭、再惹你生氣,他也是一切有情中
的一份子。在那樣的時刻裡,你要用正知正念提醒自己:「我在發心時想著的一切有情,
他也包括在裡面啊!」
修習大悲心時,「一切有情」在你心中如果只是個模糊總體的概念,沒有逐一以每個
有情為所緣去練習,那麼,當你生氣之時,就算有想起「願一切有情離苦」這句話,但你
恐怕也會很想把他從「一切有情」的名單裡剔除吧!
就像喝湯,同樣喝下一碗湯,但你喝到的營養可能差別很大。才剛煮開就關火的湯,
大概要把整鍋都喝掉,才能喝到一點營養;但如果是熬了很久的湯,哪怕煮到只剩一小碗
,雖然只喝了一小碗,但你得到的營養卻是一整鍋。
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針對每個有情逐一去練習,只從總的有情去練習,就像喝下剛
煮開的湯,雖然有喝,卻沒什麼營養;
如果有一個一個去練習,練到最後,當你心裡想著「願一切有情遠離痛苦」之時,就
像喝下一小碗熬很久的湯,雖然只有一小碗,整鍋的精華都在裡面。在那個時候,一切有
情才真正都進到你心裡。
練習大悲心之時,不只要針對每一個有情去練習,而且也要把所有的苦,都逐一思惟
才行。我們希望眾生離開的苦,包括了苦苦、壞苦、行苦,透過逐一的練習,一切苦才會
成為一切苦;否則,只用整體的概念做模糊的練習,無法生起真正的大悲心。
>>>>>
[1] 《華嚴經》:
「(菩薩發心為利他)起大悲心、大饒益心,欲令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一切種智
(成佛),復作是念:我所修行,欲令眾生皆悉得成無上智王,但欲救護諸眾生。」
[2]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一開始我們不應該觀總相的有情,應該觀個別的眾生,而且所觀的對象,必須是我們
可以清楚看到對方的模樣。
若是一開始就觀一切有情,你或許會覺得好像可以生起慈悲,可是當你看到個別有情
的時候,慈悲心又不見了,會有這種危險。
所以開始時,緣別相觀修,而不要緣總相觀修。別相觀修做得不錯時,再慢慢擴展到
更多的有情,最後到一切有情,屆時再緣總相,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3] 此處提到很重要的觀念,我們修習大悲心時,雖然大悲心是想利益一切有情,但是,
我們在練習大悲心時,對於有情,應先一個一個去練習,而不是一下就緣一切有情。
平常生活中遇到任一對象,應一個一個練習大悲心,這樣大悲心的修習才會紮實,如
果你不是這樣一一的練習,只是想著"一切有情",但這樣的"一切有情"內容是虛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