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入中論》十善業道-8 (十善業道為總戒相)

作者: ykkdc (ykk)   2023-05-27 14:35:39
摘自:慈悲心與空性 達賴喇嘛尊者 1997年訪台教授
平常對於佛教教義的解釋,比如什麼是佛教心要?什麼是佛教精華?我是出自於見與
行而來解釋的。我所謂的佛教的見(智慧)與行(行持),是指緣起見與無害行。
什麼是無害行呢?事實上它是以慈悲心做為攝持的動機而去行持的。如果能夠以慈悲
心去行持無害行,最好是能夠持利他,否則最起碼也不要傷害眾生。
正知與正念的訓練,就來自於增上戒學,也就是別解脫戒,它有幾項的分別,幾項的
種類,可以分為出家的別解脫律儀與在家的別解脫律儀。在家的別解脫律儀,也就是在家
戒,有八關齋戒與五戒;而出家戒有沙彌、沙彌尼戒,以及比丘、比丘尼戒。
我們的大悲善巧世尊,為了能夠救護、救拔他教化的眾生,觀待他所要教化眾生的能
力根器機宜而施予不同的教誡。這一切教誡(不論出家的別解脫戒或在家的別解脫戒)的
根本在於斷除十惡業,也就是行持十善業。
什麼是十惡業?就是屬於身體的業有三種:殺生、偷盜、邪淫;屬於口〈語〉的業有
四種;就是妄語、兩舌、粗惡語、綺語;屬於心的業有三種:就是貪、瞋、痴。
在了知行持十惡業的過患,當有外境迫使你去造作十惡業的時候,心起一種防護的心
不去造作,這稱之為斷十惡業,也就是守護十善。能夠行持十善業的話,它的果報就是人
天的果報。事實上,別解脫律儀,它是一種出離戒,是一種救畏的戒,也就是說必須在出
離心的攝持上去防護守護這個戒,為了能夠得到解脫而持守的戒。
行者本身基於正知與正念,一直去觀察到底有沒有相違。如此,正知與正念就會愈來
愈廣增。也就是經由增上戒學的修學,可以廣增,可以堅固我們的正知力與正念力,進而
修學增上定學。(...下略...)
>>>>>
[1] 《大智度論》云︰「十善為總相戒....十善道則攝一切戒。」
佛陀在《十善業道經》明白指出,十善業道是人天、聲聞獨覺、菩薩共通的基礎,咸
共依此而得成就。佛法不論以三乘或五乘分別而說,十善業道都是一切佛法的共法。佛法
是良善的、正面的,遠離三惡趣的苦是佛法教導離苦得樂的基礎,佛法不教人墮三惡趣。
[2] 經云:「攝心為戒」,如何攝心?如尊者在本文教授提到以正知正念攝心、護心,而
一切戒學的根本,十善為總相戒,攝心、護心的根本斷除十不善業,行持十善業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