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現觀] 正式的觀=止觀雙運,止觀雙運的界限 (27)

作者: ykkdc (ykk)   2023-06-27 12:46:30
摘自:《心類學顯要》倉忠仁波切教授
* 現前之類別.瑜伽現前(止觀雙運的現量)
經部宗以上而言,「非三乘隨一的聖者」是有的,因此,「非三乘聖者隨一的瑜伽現
前」也是有的。
從聲聞、獨覺阿羅漢迴轉(迴小向大)入於大乘資糧道的修行者,此類修行者的心續中
有止觀雙運,又,因為是從阿羅漢轉入大乘道,故其心續中有瑜伽現前(止觀雙運的瑜伽
現量),彼是不是聖者的瑜伽現前?
也就是問:此類修行者是不是聖者?若是聖者,其心續中的瑜伽現前是何種類別?
(1) 首先觀察:此類修行者是不是聖者?
因為是阿羅漢,故必定是聖者;又,雖是由阿羅漢轉入大乘資糧道,然而其心續中有
滅諦(證獲滅諦的界限是見道以上),故必定是聖者。
(2) 又再觀察:此類修行者是不是大乘聖者?
聖者、凡夫是相違,所以,此類修行者不是凡夫:又,因為未證得大乘見道以上的道
,故不是大乘聖者,而是大乘凡夫;
並由此可知,是「大乘凡夫」不周遍是「凡夫」,例如,從聲聞、獨覺阿羅漢轉入大
乘資糧位、加行位的修行者,彼等是大乘凡夫,但不是凡夫,因為其心續中有見道以上的
道,也就是說其心續中有滅諦。
如是確定:此類修行者是阿羅漢、聖者、菩薩凡夫,但不是大乘聖者。
(3) 然後再觀察:其心續中的道是不是聲聞道、獨覺道?
大乘資糧位補特伽羅的道都是大乘資糧道,若是大乘資糧道則必定是大乘道,絕對不
是聲聞獨覺道,由此能確定:此類修行者心續中的道不是聲聞道、獨覺道。
如上所說,此類修行者是聖者,其心續中的道是聖者道,那麼,彼道是何名?
也就是觀察:其心續中若有聲聞道、獨覺道,有何過難?若是沒有,其心續中的聖者
道是什麼?
有認為:「此類修行者轉入大乘道之前有聲聞或獨覺的瑜伽現前,故應是聲聞或獨覺
聖者。」
此說不合理,因為,彼補特伽羅已捨棄唯求自利、唯希求自我解脫之心,且產生任運
大悲、菩提心而進入大乘資糧道,故是大乘修行者,因此,其心續中沒有聲聞或獨覺瑜伽
現前。
再者,以區分出大乘道而言--
菩提心所攝的道就是大乘道,那麼,聲聞、獨覺轉入大乘資糧道之前,必定已產生大
悲,既已產生大悲,就是已捨棄唯欲求自我解脫之心,更何況,以修七支因果的次第來說
,從最初修知母、念母、報恩等,就是已捨棄唯求自我解脫之心,因此,此類聖者心續中
的道絕對不是聲聞獨覺道任一。
由此可知,此類修行者雖是聖者,但不是聲聞、獨覺聖者,然而也不是大乘聖者,所
以,有一類聖者是「非三乘隨一的聖者」,此類聖者既不是聲聞聖者也不是獨覺聖者,且
不是大乘聖者。
此類聖者不是大乘聖者,因為未證獲菩薩見道以上的道;此類聖者不是聲聞、獨覺聖
者,因為不是小乘見道、修道、無學道隨一,若是聲聞、獨覺修行者則必定安住聲聞、獨
覺五道隨一,然而實際上彼已轉入大乘道。
如是,以聖者來說,除了聲聞、獨覺、大乘三種聖者,另有一種「非三乘隨一的聖者
」,因此,除了三乘聖者的瑜伽現前,還另有一種瑜伽現前──非三乘聖者隨一的瑜伽現
前。
從理路推論能決定,「非三乘聖者隨一的瑜伽現前」是有的,因為--
聲聞瑜伽現前必定是聲聞修行者心續中的功德,獨覺瑜伽現前必定是獨覺修行者心續
中的功德,然而,此類聖者已經是大乘修行者,且其心續中有瑜伽現前,例如,依於不共
增上緣止觀雙運通達補特伽羅無我之瑜伽現前(現量通達補特伽羅獨立實質有空之智),
但是,該現前不是大乘聖者的瑜伽現前,因為彼補特伽羅未證獲大乘見道以上的道,由此
推論決定「非三乘聖者隨一的瑜伽現前」是有的。
>>>>>
[1] 《優婆塞戒經》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眾生有思,名為欲心(意知的欲心所,是緣著所思惟的對境發起希求的作用),以
如是欲(以佛果為所思惟的對境發起希求),善業因緣發菩提心(由大悲心引生,為了利
益一切有情而修善法,發起欲求佛果的菩提心),是則名為菩薩性(如是成為菩薩)。」
[2]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已得無量善利,當求無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
出世間無等等故,若未來世諸眾生等,發意欲求佛菩提者…諸欲求勝果,當發菩提心』」
佛陀勸勉比丘發菩提心,「發意欲求佛菩提」,內心意知發起欲求佛果的菩提心,如
果這位比丘是阿羅漢,聽佛的勸勉,不得少為足,不欲求自了漢,發起菩提心欲求大乘道
、轉入大乘道,即是回小向大的行者,屬於本文所說「非三乘隨一的聖者」,其心續中有
「非三乘聖者隨一的瑜伽現前(止觀雙運的瑜伽現量,屬意現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