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珍貴開示——參禪打坐的具體方法
用功的法門雖多,諸佛祖師皆以參禪為無上妙門。楞嚴會上佛敕文殊菩薩揀選圓通,以觀
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為最第一。我們要反聞聞自性,就是參禪。這裡是禪堂,也應該講參禪
這一法。
一、 坐禪須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裡不是道場,本用不著什麼禪堂,也不是坐才是禪的。所謂禪
堂,所謂坐禪,不過為我等末世障深慧淺的眾生而設。
坐禪要曉得善調養身心。若不善調,小則害病,大則著魔,實在可惜。禪堂的行香坐香,
用意就在調身心。此外調身心的方法還多,今擇要略說。
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不可將腰作意挺起,否則火氣上升,過後會眼屎多,口臭氣
頂,不思飲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縮腰垂頭,否則容易昏沈。
如覺昏沈來時,睜大眼睛,挺一挺腰,輕略移動臀部,昏沈自然消滅。
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
然後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狂著魔。
坐禪,有些受用時,境界很多,說之不了,但你不要去執著它,便礙不到你。俗所謂「見
怪不怪,其怪自敗。」雖看見妖魔鬼怪來侵擾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見釋迦
佛來替你摩頂授記,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歡喜。楞嚴所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
聖解,即受群邪。」
二、用功下手——認識賓主
用功怎樣下手呢?楞嚴會上憍陳那尊者說客塵二字,正是我們初心用功下手處。
他說:「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
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升天
,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
者,名為塵義。」
客塵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來或往。
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隨妄想忽生忽滅。所謂「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塵質
自搖動,本礙不著澄寂的虛空。喻妄想自生滅,本礙不著如如不動的自性。所謂「一心不
生,萬法無咎。」
此中客字較粗,塵字較細。初心人先認清了「主」和「客」 ,自不為妄想遷流。進步明
白了「空」和「塵」 ,妄想自不能為礙。所謂識得不為冤,果能於此諦審領會,用功之
道,思過半了。
三、 話頭與疑情
古代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達摩祖師的安心,六祖的惟論見性,只要直下承當便了
,沒有看話頭的。到後來的祖師,見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機詐,每每數他人珍
寶,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門庭,各出手眼,才令學人看話頭。
話頭很多,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等等。但
以「念佛是誰」為最普通。
什麼叫話頭?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
話頭。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
、不掉舉、不昏沈、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
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回光返照,這「不生不滅」 ,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
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拐杖。
何謂疑情?如問念佛的是誰?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還是用心念呢?如果
用口念,睡著了還有口,為什麼不會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什麼樣子?卻沒處捉摸,
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
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
若疑念在,不要動著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初用心時必定靜中比動中較得力些,但
切不可生分別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動中或靜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
了。
「念佛是誰」四字,最著重在個「誰」字,其餘三字不過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飯的是
誰?痾屎放尿的是誰?打無明的是誰?能知能覺的是誰?不論行住坐臥,「誰」字一舉,
便有最容易發疑念,不待反復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誰字話頭,實在是參禪妙法。
但不是將「誰」字或「念佛是誰」四字作佛號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誰,叫做
疑情。有等將「念佛是誰」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彌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亂想
,東尋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於欲升反墜,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發的疑念很粗,忽斷忽續,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僅可叫做想。漸漸狂心收籠
了,念頭也有點把得住了,才叫做參。再漸漸功夫純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覺得坐在什麼
處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單單疑念現前,不間不斷,這才叫做疑情。
實際說起來,初時那算得用功,僅僅是打妄想,到這時真疑現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時候。
這時候是一個大關隘,很容易跑入歧路。
(一)這時清清淨淨無限輕安,若稍失覺照,便陷入輕昏狀態。若有個明眼人在旁,一眼
便會看出他正在這個境界,一香板打下,馬上滿天雲霧散,很多會因此悟道的。
(二)這時清清淨淨,空空洞洞,若疑情沒有了,便是無記,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
頭」 。到這時就要提,提即覺照。(覺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亂,即是定)。單單的
的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動,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煙,一線綿延不斷。用
功到這地步,要具金剛眼睛,不再提,提就是頭上安頭。
昔有僧問趙州老人道:「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州曰:「放下來。」
僧曰:「一物不將來,放下個什麼?」
州曰:「放不下挑起去。」
就是說這時節,此中風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說可能到。到這地步的人,自然
明白;未到這地步的人,說也沒用。所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不獻詩。」
四、照顧話頭與反聞聞自性
或問:「觀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怎見得是參禪?」我方說照顧話頭,就是教你時時刻刻
單單的的,一念回光返照,這「不生不滅」(話頭)。反聞聞自性,也是教你時時刻刻單
單的的一念反聞聞自性。
「回」就是反,「不生不滅」就是自性。「聞」和「照」雖順流時循聲逐色,聽不越於聲
,見不超於色,分別顯然。但逆流時反觀自性,不去循聲逐色,則原是一精明,「聞」和
「照」沒有兩樣。
我們要知道,所謂照顧話頭,所謂反聞自性,絕對不是用眼睛來看,也不是用耳朵來聽。
若用眼睛來看,或耳朵來聽,便是循聲逐色,被物所轉,叫做順流。若單單的的一念在「
不生不滅」中,不去循聲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顧話頭,也叫做反聞自性。
五、 生死心切與發長遠心
參禪最要生死心切,和發長遠心。若生死不切,則疑情不發,功夫做不上。若沒有長遠心
,則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
只要有個長遠切心,真疑便發。真疑發時,塵勞煩惱不息而自息,時節一到,自然水到渠
成。
我說個親眼看見的故事,給你們聽。前清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京,我那時跟光緒帝慈禧
太后們一起走,中間有一段,徒步向陝西方面跑,每日跑幾十里路,幾天沒有飯吃,路上
有一個老百姓,進貢了一點番薯藤,給光緒帝,他吃了還問那人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吃。
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風,那曾跑過幾步路,那曾餓過半頓肚子,那曾吃過
番薯藤,到那時架子也不擺了,威風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餓得了,菜根也吃得
了。
為什麼他這樣放得下?因為聯軍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後來議好和,御駕回
京,架子又擺起來了,威風又逞起來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餓不得了,稍不高興的東西
,也吃不下嚥了。
為甚他那時又放不下了?因為聯軍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沒有逃命的心了。假使他時常將逃
命時的心腸來辦道,還有什麼不了!可惜沒個長遠心,遇著順境,故態復萌。
諸位同參呀!無常殺鬼,正時刻要我們的命,他永不肯同我們「議和」的呀!快發個長遠
切心,來了生脫死吧!
高峰妙祖說:「參禪若要克日成功,如墮千丈井底相似,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千思想,
萬思想,單單是個求出之心,究竟決無二念,誠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
若不徹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語,永墮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樣大悲心切,恐怕我們發
不起長遠切心,故發這麼重誓來向我們保證。
六、用功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初用心的難易;老用心的難易。
(一)初用心難——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氣放不下來,無明、貢高、嫉妒、障礙、貪嗔痴愛、懶做好吃
、是非人我,漲滿一大肚皮,那能與道相應。
或有些是個公子哥兒出身,習氣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點苦頭也吃不得,那能用功
辦道。他沒有想想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個什麼人出家的,或有些識得幾個文字,便尋章摘
句,將古人的言句作解會,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
遇著一場大病,便叫苦連天。或臘月三十到來,便手忙腳亂。生平知解,一點用不著,才
悔之不及。
有點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個下手處,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終日煩煩惱惱,自怨
業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 拼命,憤憤然提拳鼓氣,挺胸睜眼,像煞有介
事,要與妄想決一死戰,那知妄想卻拼不了,倒弄得吐血發狂。
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來。或有將心求悟,那知求悟
道、想成佛,都是個大妄想,砂非飯本,求到驢年也決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兩枝靜香的
,便生歡喜,那僅是盲眼烏龜鑽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實在功夫,歡喜魔早已附心了。
或有靜中覺得清清淨淨很好過,動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動靜兩魔王的眷屬。
諸如此類,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頭實在難,有覺無照,則散亂不能「落堂」 ;有
照無覺,又坐在死水里浸殺。
(二)初用心的易——放下來單提一念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頭路又很易。什麼是初用心的易呢?沒有什麼巧,放下來便是。放下
個什麼?便是放下一切無明煩惱。
怎樣才可放下呢?我們也送過往生的。你試罵那死屍幾句,他也不動氣;打他幾棒,他也
不還手。平日好打無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諸多習染的也沒有了
,什麼也不分別了,什麼也放下了。
諸位同參呀!我們這個軀殼子,一口氣不來,就是一具死屍,我們所以放不下,只因將它
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愛憎取捨,若認定這個軀殼子是具死屍,不去寶貴它,根本不把
它看作是我,還有什麼放不下?
只要放得下,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動靜閒忙,通身內外只是一個疑念,平平和和不
斷的疑下去,不雜絲毫異念,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不怕什麼妄
想,有什麼打得你閒岔,那個去分動分靜,那個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
;覺清淨,早已不是清淨;怕落空,已經墮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謂運水搬
柴,無非妙道;鋤田種地,總是禪機。不是一天盤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辦道的。
(一)老用心的難——百尺竿頭不能進步
什麼是老用心的難呢?
老用心用到真疑現前的時候,有覺有照,仍屬生死;無覺無照,又落空亡。到這境地實在
難,很多到此灑不脫,立在百尺竿頭,沒法進步的。有等因為到了這境地,定中發點慧,
領略古人幾則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為大徹大悟,吟詩作偈,瞬目揚眉,稱善知識,殊
不知已為魔眷。
又有等錯會了達摩老人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
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意義,便以坐在枯木岩為極則。這
種人以化城為寶所,認異地作家鄉,婆子燒庵,就是罵此等死漢。
(二)老用心的易——綿密做去
什麼是老用心的易呢?
到這時只要不自滿,不中輟,綿綿密密做去,綿密中更綿密,微細中更微細,時節一到,
桶底自然打脫。如或不然,找善知識抽釘拔楔去。
寒山大士頌雲: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
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
首二句,就是說獨露真常,不屬一切,盡大地光皎皎地,無絲毫障礙。次四句,是說真如
妙體,凡夫固不能識,三世諸佛也找不到我的處所,故曰無人識。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
老人家方便譬如這個境界。最後兩句,怕人認指作月,故特別提醒我們,凡此言說,都不
是禪呀。
就是我方才說了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閒岔,凡有言說,都無實義。古德接人,非棒則
喝,那有這樣羅索,不過今非昔比,不得不強作標月之指。
諸位同參呀!究竟指是誰?月是誰?參!
《虛雲和尚全集》參禪法要
https://i.imgur.com/BZK0N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