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hasata (御宅士‧北萌子)》之銘言:
:
: 什麼樣的心在觀?
:
: 1.依照般若經的定義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以這樣的心 觀 這樣叫做不二觀
:
: 操作型定義 就是 禪宗所謂的 參話頭 重點是怎麼深入 綿密參入微細心識
: 如果本身沒有色禪禪定的基礎能力 你要怎麼深入 達到物我雙忘的疑情境界中參究?
:
: 二禪無覺無觀 初禪有覺有觀(或譯作尋伺) 普遍認為最低標準初禪未到地金剛三昧
: 如久在疑情參究 身心純熟 五蘊身心突聞外聲 或觸或見 抖落我執 登無學位
:
這種抖落我執,應非可以對應原始佛教的真登無學位,而只是 粉碎虛空 或 悟見自性。
粉碎虛空 或 悟見自性 都還沒證到真正初果。
: 哪裡觀無常 苦 空 無我? (我只是給問號 我沒有否定這個路線)
: 著名近代例證 如 虛雲和尚 禪宗案例也很多 如唐 香嚴智閑禪師
:
虛雲老和尚的『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只是粉碎虛空。
觀見三相其實就是當下覺察觀見諸法如是 無常 苦 無我 而已。
三相之苦,也叫行苦,就是諸行之苦。
諸行之苦,不是一般覺受的那種身心之苦,而是某種壓力束縛,相較而言是微細沉伏的。
這種行苦要慧觀才會察覺,是慧觀到一定程度,體會到諸行束縛有降低,才會察覺。
一般是到第二觀智,開始可以察覺諸行起始,就會體會到諸行束縛減低。
所以慧觀會是在 覺支之樂 與 諸行之苦 的對照中進行。
一方面察覺到 覺支之樂 的擺脫諸行束縛,一方面察覺到 諸行之苦 的束縛壓力。
然後隨著觀智深入,諸行之苦會愈發明顯,直至證果入無相心定而體會到擺脫諸行束縛。
這與禪定不同,入定後是體會不到苦的,而是只有禪支之樂。
所以禪定可以休息,慧觀如果是要修行前進就不是休息。
要證果解脫,一定要由四念處的慧觀去修,就一定會覺察到無常、苦、無我的三相。
這三相不是要在慧觀中特別去想或找,而是會自然顯現於慧觀者的體驗。
: ps.3
: 開悟如果只是 想蘊清淨 那不究竟 力量不夠 指名起碼慧解脫層次的開悟
對,不是用想的,而是自然體驗到的法爾如是。
定住宅到陸級已經很高,可以提昇生命境界,卻不能就此走向解脫。
次元量子坍縮只是在於外在色性的時空萬物,還沒到達真正自我內在的坍縮粉碎。
而真正證果是需要自我心性的坍縮粉碎。
MBSC的大越禪師可以幫忙指點如何證果,他很歡迎善知識討論佛法慧觀修行的問題。
https://mbscnn.org/
把握此生機緣,不然高深住宅的往生,去那裏是無法證初果的。
只要先在此證得初果,將來往生就算住宅高深,也可以繼續向上證果至於究竟解脫。
:
: 2.依照阿含經的定義 無常 苦 空 無我 以這樣的心觀
:
: 請教 在自身沒有實質經驗 實質智慧去分辨 舉例 觀空/無我 好了
: 如何自知 住在第四禪無想定中? 別理論太多 經驗就是要實地實踐
: 若入無想定 但從未入過滅盡定 請問 如何得知自心在無想定中?
: 何從比較 而心知境界 清清楚楚
:
無想定就是相關粉碎時空,所體驗到生滅止息的無相心定。
無想定就是最初步的無相心定。
:
: 又 若不入禪定 那要如何深入微細心識境界 看個YT 每一frame都在變動 所以無常?
: 心中思考人生 充滿苦 然後呢? 這樣就可以證阿羅漢?
: 一邊做愛 一邊思考覺得苦 覺得無我 這樣就可以證阿羅漢?
:
:
: 我上文明明就說 深入禪定 才有機會證解脫/漸次道果 這等價什麼意思?
: 等價就是共外道禪定 你認為我白癡不懂還是怎樣?
:
深入禪定會更有機會證果,但光是只有深入禪定並不能證果。
要將禪定定力轉助慧觀而提升覺支,才有機會可以證果。
有禪定力(尤其已到四禪)其實是很容易修行慧觀得力,因為禪支可以容易轉換對應覺支。
譬如有四禪定力去修慧觀,是較容易就可修到對應四禪的第五壞滅觀智。
但慧觀得力有個很大前提是要放下執著,不然修不起來,即使有禪定力卻無法放下亦然。
因為禪定可以專一在固定不變目標,而慧觀要隨觀變動生滅的目標,有執著會難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