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愛情詐騙溫情造夢 銀髮女成獵物

作者: petestar (酥酥麻麻。小派皮)   2024-07-09 05:22:40
愛情詐騙溫情造夢 銀髮女成獵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082060
前天刑事局發布新聞,一名約七十歲的退休女子,與自稱「在烏克蘭擔任戰地醫生」的男
網友在臉書加好友,女子以為遇到真愛,卻被詐騙新台幣二四九萬。這類「愛情詐騙」並
非鮮見,但仍然令人感到擔心、難過又焦急。
這幾年國內外高齡者遭受「愛情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且日益猖獗。依據美國聯邦貿易委
員會的報告,二○二二年收到了二百多萬件欺詐報告,其中三分之一是六十歲以上受害者
,損失超過十六億美元。報告指出,四十至六十九歲最有可能成為「愛情詐騙」受害者。
依刑事局統計,台灣「假交友真詐騙」逾二成是五十歲以上的被害人,且女性多於男性。
近日因進行「高齡婦女網路交友」研究,訪問多位六十五歲以上女性,幾乎每一位受訪者
都遭遇過「愛情詐騙」。有些人能夠在經驗中歸納出一套判斷真偽與自我保護的法則,也
有人受騙遭受巨額金錢損失。
這些「愛情詐騙」集團常利用臉書、IG或交友APP做連結,再透過LINE通訊軟體
加好友聊天。他們常自稱是離異、喪偶、單身的歐美國家軍官、外交官、醫師、機師、工
程師,以噓寒問暖、甜言蜜語的溫情攻勢,謊稱要來台結婚定居,取得受害人信任,再以
寄送禮物、代保管美金或地契需手續費用、工作遇困難要資金周轉、存款被凍結需代付兒
女學費、親人住院手術費用、支付見面旅費,或引薦投資管道等理由,誘使受害者匯款境
外。
雖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戀愛騙局的受害者,但根據英國勞埃德銀行的報告顯示,六十五
至七十四歲的人最有可能被騙去匯款轉帳。她/他們因為社會孤立或心理孤寂,容易受到
詐騙,擁有房產或退休金的人,更可能成為被鎖定的目標。浪漫騙局會給受害者帶來毀滅
性的影響,不僅要面對經濟損失,還有更嚴重的精神創傷。她/他們大都夾雜著震驚、憤
怒和羞愧,甚至對自己產生厭惡感。
調查顯示,受騙的高齡婦女大都具有一定教育水平和經濟財力,她們熱切渴望情感交流,
在害怕被拋棄和被欺騙的矛盾情緒下,往往會否認或合理化懷疑,寧可用各種方式掩飾被
騙情節,也不要面對夢想被戳破的心碎。有些受害者對失去「理想伴侶」的沮喪,甚至比
經濟損失更為沉重。由於「怪罪受害者」的社會心態,一些高齡婦女只好選擇獨自面對創
傷,以免遭到排斥、恥笑和指責。
台灣社群媒體,有近百個「老人交友社團」,擁有幾十萬成員;如何增進數位素養和網路
安全知能,變成高齡者關鍵議題。政府及相關企業、機構,應積極開發各種圖像、資訊識
別、反向搜索,及各種過濾警示工具,提供更多對高齡者的教育和支持,幫助她/他們更
安全的使用網路交友平台,避免潛在風險和受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