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世界盃25大事件之14:伯爾尼奇蹟 (上)

作者: CHERYL7 (Hurricane Gilbert)   2014-05-22 20:53:52
World Cup: 25 stunning moments ...
No14: the Miracle of Bern
by John Ashdown (衛報 2014.5.6 )
匈牙利人在過去的四年裡不可戰勝,西德隊看似毫無機會。然而 1954 年的世界盃決賽機
會渺茫的一方卻創造了世界盃歷史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照片:弗裡茨-瓦爾特(Fritz Walter)手持雷米特杯,右邊被粉絲們扛在肩膀上的是他
的隊友埃克爾(Horst Eckel)。】
細雨籠罩著整個伯爾尼,匈牙利人無限接近雷米特杯了!普斯卡什(Ferenc Puskas)在第
六分鐘為匈牙利首開紀錄,塞博爾(Zoltan Czibor)在兩分鐘之後擴大了領先優勢。10
分鐘內便取得了 2:0 的領先,這樣一隻球隊在 4 年之中未嘗敗績,而這場比賽中的對手
還是一隻他們在小組賽中 8:3 血洗的隊伍,這支隊伍在 4 年前還不存在。
翻開之後的 80 分鐘的故事,將這段往事描述為使一個國家重獲新生並在另一個國家播下
革命的種子無疑是浪漫的。即使用最平凡的辭藻描述他們仍然要加上一句「世界盃決賽史
上最偉大的逆轉」來形容這場比賽,匈牙利人十分鐘便取得兩球領先,笑到最後的卻是西
德人,他們最終捧起雷米特杯。
篳路藍縷,德國隊通往瑞士之路
戰間期的德國足球躋身歐洲列強之一。1934 年他們在世界盃中獲得第三名,在三四名決
賽中他們擊敗了奧地利的「夢之隊」。三年之後,被稱為 "佈雷斯勞小精靈" (Breslau
Elf)的傳奇教練塞普-海爾博格(Sepp Herberger)已經創造了 11 場不敗的佳績,其中
更是獲得了 10 場的勝利,而這一綽號則是在佈雷斯勞 8:0 橫掃丹麥後獲得的。當是當
1938 年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統一」的德國卻未能延續光榮,首輪即被瑞士擊敗 [1]。
接下來進入戰爭時期,足球隨之淪為宣傳工具。由納粹主辦的聯賽成了激勵士氣的工具。
在整個戰爭期間,作為隊伍唯一負責人的海爾博格盡其職責避免事態向有害於國家隊的方
向發展。只有經過周密的設計,從前線歸來之後的球員們才能踢上球——國家隊的教練通
過偽造文件來召回球員。教練員可以將自己的球員安排在遠離前線的位置上。許多球員們
在空軍基地獲得了相對安全的工作,其中便包括了海爾博格的得意門生,弗裡茨-瓦爾特,
而這樣的好運只能降臨在這個國家最棒的隊伍的球員身上了。
即使如此,海爾博格的努力依然不能避免悲劇的產生。阿道夫厄(Adolf Urban)本是沙爾
克的明星前鋒,早在 1935 年年僅 21 歲的時候便作為「小精靈」的一員參加了國際比賽
,他幫助俱樂部在 1942 年獲得聯賽桂冠,並在決賽中幫助球隊擊敗慕尼黑1860。然而這
是他的最後一場比賽,本場比賽之後作為 200 萬人中的一員,其中便包括了雙方的隊員,
阿道夫厄被送到了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前線,再也沒有回來。
由於戈培爾(Joseph Goebbels)提出「全面戰爭(total war)」的計畫,國際比賽最終
與 1943 年 2 月被取消,足球俱樂部亦於 1944 年八月最終偃旗息鼓。戰後的德國隨即一
分為四,傳統的俱樂部遭到取締,大量的組織被宣佈非法,球員是否能夠踢球取決於他們
屬於哪一部分。漸漸地,俱樂部們開始重組或者新建,大的俱樂部周遊四方同小的俱樂部
比賽,作為報償可以得到燃料和食物。初級的聯賽戰後即初步恢復,但是直到 1949 年一
月德國足協才重新成立。在海爾博格的幫助下,西德國家隊於 1950 年重新成立,需要指
出的是,儘管海爾博格是納粹的一員,但是他逃脫了戰後的審判。同年九月,西德足協獲
得國際足聯承認,十一月,西德同瑞士在斯圖加特進行了一場友誼賽,海爾博格的球隊以
1:0 勝出。這樣的結果也許不能預示著嶄新強者的誕生,對陣土耳其和愛爾蘭的失利令海
爾博格感受到了壓力。這樣的背景下他們開始了 1954 年預選賽的征程,在奧斯陸他們
1:1 戰平挪威。在薩爾布呂肯,德國人碾壓般地以 3:1 戰勝新獨立的薩爾蘭,這足夠將海
爾博格的球隊帶入決賽圈。
志在必得,匈牙利通往瑞士之路
「在 20 世紀上半葉,不論是政治上還是在足球領域,匈牙利似乎都存在於奧地利的陰影
之下,」喬納森-威爾遜(Jonathan Wilson)在《倒轉的金字塔(Inverting the Pyramid
)》一書中寫道:
「因此匈牙利人對足球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受到雨果-梅斯爾(Hugo Meisl)[2] 及其多瑙河
快打旋風(Danubian Whirl)的影響,但恰恰思想是最為關鍵的東西,和在維也納一樣,
在布達佩斯,足球同樣被認為是智力的較量。」
和德國一樣,匈牙利在一戰前就已經大殺四方。他們贏得了 1912 年的奧運會冠軍,在
1938 年他們則在世界盃中殺進決賽最後惜敗於義大利 [3]。和德國一樣,即使在二戰期間
國際比賽仍然進行著,直到 1943 年才被停止。而二戰結束的四年之後,他們迎來了黃金
時代。
「匈牙利足球總是以傑出的球員為基石,」威利-梅思爾(Willy Meisl,譯者註:雨果-梅
思爾的兄弟)這樣寫道,事實上在 1954 年世界盃之前整個隊伍都是由這樣的傑出球員組
成的。其中的六個人作為被稱為「Aranycsapat」即黃金之隊的核心,1949 年以前便處於
同一隻球隊裡面:普斯卡什和希代古提(Nandor Hidegkuti)在 1954 年便參加國際比賽
了,守門員羅西斯(Gyula Grosics)和後衛伯茨克(Jozsef Bozsik)在 1947 年入隊,
柯奇士(Sandor Kocsis)是在 1948 年入隊,齊博爾(Zoltan Czibor)則是在 1949 年
加入。 主教練西貝(Gusztav Sebes)在同一年掌控了球隊的核心,以上提到的 6 名球員
中有 5 人效力於他治下的洪恩維德(Honved) [4],只有希代古提效力於另外的一隻俱樂
部 [5]。
但即便是這樣的一隻隊伍,未能使匈牙利享受世界盃帶來的榮光,1949 年在布拉格輸給
捷克斯洛伐克的比賽成為了引發變革的最後一根稻草。「那場比賽之後隨之而來的就無法
避免了。」普斯卡什在他的自傳中寫道「如果我們想在國際足壇獲得領先地位,匈牙利必
須嘗試一種新的方式來比賽。」他們確實是這樣做的,從而形成了足以名垂青史的輪轉體
系。「球員對隨著比賽的進行不斷地變換自己的位置,」普斯卡什寫道:「這樣一來我們
的隨手便不能猜到我們的球員身向何處,他們攔截我們會變得更加困難,而這一切都是在
傳統英式足球模式下人們從沒有經歷過的。」
廢棄了傳統的英式足球,普斯卡什可以不必像最初的帕拉托斯那樣拘泥於傳統的九號位,
與此同時希代古提雖然身穿 9 號球衣卻身居 9 號半的位置。這樣的做法帶來了十分傑出
的成就,在 1950 年 5 月到 1954 年世界盃,強大的匈牙利人 30 多場比賽保持不敗,
並在 1950 年獲得了自己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乘火車從赫爾辛基返回布達佩斯的途中,
火車每到一站便停下來接受瘋狂人群的朝拜,而在首都,有 40 萬人夾道歡迎英雄們的歸
來。
在德國人還在和挪威以及薩爾蘭血拼之時,匈牙利人兵不血刃地獲得了 1954 年世界盃的
參賽資格,波蘭人在 2 進 1 的預選賽中不戰自退。
在 1953 年 11 月 25 日,匈牙利黃金之隊兵臨溫布利,迎戰英格蘭。客隊 6:3 獲勝,這
可是三島之外的球隊第一次在溫布利做到的,此舉也永遠改變了英國足球自我感覺良好的
狀態。在布達佩斯他們更是贏了沃特-溫特伯頓(Walter Winterbottom)[6] 的球隊一個
7:1,為 1954 年世界盃做了最後的熱身。匈牙利人已經做好了準備征服世界,當然全世界
都希望看到他們失敗。
(待續)
註釋及擴展信息:
[1] 1938 年世界盃在法國舉辦,當時有 16 只球隊參加,不設小組賽,首輪即為淘汰賽,
德國和瑞士首輪相遇,常規時間 1:1 打平,經過加時賽戰平,加賽後德國 2:4 敗北。
http://goo.gl/BpPyMx
[2] 梅斯爾出生在奧匈帝國波西米亞的一個富足的猶太商人家庭,1924 年,創建奧地利足
球職業聯賽,使奧地利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個進行足球職業化的國家。此外,他還創立了兩
項影響深遠的國際賽事:米特羅帕杯(Mitropa Cup,第一項跨國之間俱樂部參加的賽事
)和中歐杯(Central European International Cup,歐洲盃的前身)。1927 年,梅斯
爾成為了奧地利隊的主帥。在梅斯爾的率領下,奧地利隊展現出引人入勝的觀賞性,成為
當時最出色的球隊。球隊的風格基於蘇格蘭校園足球風格,崇尚快速傳球。梅斯爾堅持靈
活和控球的原則。他的名言是「我不能依靠瞬間的靈感、對手的失誤甚至是運氣來贏球。
[3] 巴黎進行的決賽,意大利 4:2 匈牙利奪冠。詳情見 [1] 鏈接。
[4] 洪恩維德是一隻屬於軍隊的球隊,性質類似於中國的八一隊,當時集中了匈牙利國家
隊的多名主力以及替補球員。http://goo.gl/pYD5MU
[5] MTK 俱樂部,是匈牙利最成功的球會之一,曾經 23 次奪得聯賽冠軍及 12 次匈牙利
杯冠軍。http://goo.gl/XEURKQ
[6] 沃特 - 溫特伯頓爵士 1946 年至 1962 年執教英格蘭國家足球隊,先後代表英格蘭出
戰過四屆世界盃。2005 年入選英格蘭足球名人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