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不是德國」
在這每4年一次(或者說每2年一次,如果考慮進世界盃之間還有歐洲盃的話),德國人拋
開歷史重擔,毫無顧忌地擁抱他們的國家,慶祝德國成為「德國」時,也有人憂心地提出
警告,此種愛國主義並不該那麼被毫無保留地接受。
在作家布拉許克(Ronny Blaschke)的《來自右翼的進攻:新納粹如何濫用足球》(
Angriff von Rechtsaußen. Wie Neonazis den Fußball missbrauchen)一書,採訪了
比勒費大學長年研究運動與極右派之關係的社會學者海特邁爾(Wilhelm Heitmeyer),
指出在2006年那個夏天的童話之後,根據民調多數人的國家意識、愛國心都提升了;然而
問題不在於愛國,問題在於對很多人來說,愛國就是擊敗他國,這種敵我之爭正是右派意
識形態、仇外及排外心態滋生的溫床。新納粹挪用足球催生之愛國心後,甚至發展出不只
針對外國的仇外,還在內部以種族主義劃出了界限。例如,2006年時的國家隊成員、加納
裔的杰拉德.阿薩莫阿(Gerald Asamoah),因為其種族緣故就遭到新納粹的攻擊。新納
粹們穿著抗議T恤,上面寫著:「不,杰拉德,你不是德國(Nein Gerald, Du bist
nicht Deutschland)。」
前一陣子有另外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事件。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國會議員高蘭(
Alexander Gauland),2016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很多人覺得他是個好足球員,可是
卻不願意有他這種鄰居。」這裡的「他」,是德國與加納混血的德國足球員博阿滕(Jér
ôme Boateng)。博阿滕在柏林出生長大,信奉天主教,母語 是德文,身上刺青是聖母
瑪利亞以及十字架,是個比德國人還德國的德國人,而高蘭認為此人不適合當鄰居,標準
何在?就只因為血統與姓名?
海特邁爾強調,足球場,是一個完全無顧忌地使用國族語彙、定義敵我且未受監督的公共
領域,並且,足球是力量之展示(Machtdemonstration),而所有力量展示都充滿政治意
義。右翼民粹因而在此壯大,而原來沒那麼右翼的人,也很可能在運動競賽的包裝下,不
加省視地受到感染。
在眾人皆歡慶德國勝利的時刻,這不是令人喜歡的聲音。海特邁爾也自承,在其研究以及
觀察出版後,收到無數的抗議信件,認為他的研究非常掃興。不過,我認為這確實是逆耳
的忠言,那些足球場中的肢體及語言暴力,那些隨著加油口號而生的仇恨,那些種族主義
為根底、卻以運動為外衣包裝的觀念,在足球場中、足球場外都可以看到。足球真是那麼
多元與包容?這個問題需要被問,被思考,被回答。
哪一種祖國:血統、種族、價值?
布雷特浩爾觀察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1970年代,德國職業足球員內澤爾(Günter
Netzer)要從門興格拉德巴赫(VfL Borussia Mönchenglabach)轉到西班牙皇家馬德里
時,媒體上一片罵聲,稱他「心無祖國」(Vaterlandslosigkeit)。
今日,德國職業足球員轉到國外一流球隊被視為是值得祝賀的事,不會再被視為心無祖國
者。但是當年這個指責點出了,足球運動中確實存在著為祖國爭光的因素。這個因素在世
足或歐洲盃這種國家隊大賽時,更是被放大到極限。然而,到底什麼是祖國?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厄齊爾與京多安兩人,他們激起了德國社會的嚴重反彈,媒體均熱議,
他們是否應該離開國家隊,因為兩人所支持的艾爾段顯然與德國強調的民主自由價值走在
不同的路上。不過,即使引起極大爭議,兩人還是隨著國家隊出賽,希望能為德國帶回第
五座金杯。可是,德國媒體們還是在這件事上窮追猛打,在合照風波後,厄齊爾保持沉默
,甚至不出席德國足協的記者會,被媒體斥為懦弱。即使德國聯邦總統史坦麥爾(
Frank-Walter Steinmeier)親自接見兩人,也難平眾怒。在賽前測試賽中上場時,甚至
自家球迷噓聲四起。
眾人的怒氣可以理解,國家隊雖無一定的種族、文化認同要求,但是厄齊爾多年來在國家
隊出賽的場合,從未開口唱過德國國歌,似已選擇了與眾人不同的國家認同。這次事件中
更是雪上加霜,艾爾段在德國的形象太過爭議,甚至直呼德國為納粹國家,抗拒德國對其
批評。更何況,現在仍有德國籍的記者未經正當審判程序身陷土耳其的監獄中。
足球無可避免將激發愛國主義,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情緒反應,事實上也讓比賽更有張力。
厄齊爾說,足球應該是跨越國界的,這是理想,也不可能完全落實。換句話說,身為支持
自己國家隊的球迷,我們不可能不愛國。可是,即使要愛國,也必須再思考:我們愛的是
什麼樣的國家?
現在許多網路言論責備兩位國腳背棄了德國,是另一種「無祖國者」,可是這種祖國論述
批判是很危險的,很容易演變為對於「誰才是德國」的意義詮釋權之爭,進而將某些不符
合愛國者形象的人,打為叛國者,例如希特勒時代便曾發動「因為你就是德國」(Denn
Du bist Deutschland)的政治動員。因此在評論合照事件時,應該對其中的國族論述小
心翼翼。
可是,兩位國腳確實可被批評。他們來自土耳其文化圈,不可能割捨自己文化中的土耳其
成分,這可以理解;但能將艾爾段視為自己的總統嗎?不應該,因為在德國的愛國心,不
應該建立在血統、種族上,而是價值。也許,足球員都必須補修政治學分,自問,當他們
披上德國三色球衣時,是為了一個什麼樣的德國而團結在一起?為了什麼樣的價值而奮鬥
?
在德文中,祖國是Vaterland,也就是父親(Vater)之國(Land),可是,土耳其裔的德
國國腳們,不能那麼簡單地承認父親所來自之國,而必須問,如果這個父親之國與我出生
成長為之流下血汗的國家,對於人權及自由有著不同的信念及理解,我要選擇哪一邊?正
如同場邊加油的球迷們都該問,我們支持的這支國家隊,其背後的國家所代表的價值是否
值得我們為之捍衛?
而德國這支球隊所必須在乎的,正是架構起這個社會之秩序的憲法價值。國家隊的足球員
沒辦法那麼天真、也不應該那麼天真,多年來始終是鎂光燈焦點的職業球員,不可能宣稱
不知道合照影響居然如此巨大、宣稱合照與政治無關——更何況,「我的總統」一語本就
是個政治宣稱。而在選前,在眾多土耳其選民可以不在籍投票選土耳其總統的德國,在這
個投票給艾爾段的正義與發展黨(AKP)比例甚至高於土耳其本土的德國,一位德籍土裔
職業足球員站出來驕傲地說「我的總統」,這正是一種明確不過的政治姿態。而這樣的表
態,確實不能不讓德國人質疑他們加入德國隊的正當性。一切都是政治,國足攸關國族。
法國思想家赫南(Ernest Renan)曾於1882年舉行了一個知名的演講「什麼是民族?」(
Qu'est-ce qu'une nation?),他這麼描述民族:「民族的存在是——請容許我這種隱喻
—— 一種每日發生的公投。」
在足球中浮現的國家與民族,也是這樣的一種意志對決。你要什麼樣的國家?你支持什麼
樣的球隊?你對於這個共同體,有著什麼夢想?當你在球場裡想像著我與眾人的共同體時
,不管作為球員或球迷,你都在為這些問題,做了一次公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