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串問個
有回文說在永寧或是頂埔之類設置轉運站不妥、習慣一車直達之類的。
如果說轉運站規劃成劍潭或公館站這種大型公車站是否夠用?畢竟也不能說是太大的規模。
因為有人提到轉乘很痛苦,但我看八里、淡海、三芝都是以轉乘為主,
往板橋的車先不提,757班次並不多、957也沒說太密、704非快速線,早期三芝臺北線是拆8
64、821+縮短,也沒規劃直達車(不進北投)
還有林口,在機場捷運蓋之前,往圓山分流轉乘的旅客就非常多,似乎沒有硬性直達臺北車
站,而且高公局站同時做為公車站節點(現在林口長庚也是節點了);
泰山免費巴士改國光,也是以公有市場為節點(雖然後來582有多繞就是了)
再來就是內科通勤車,大部分會在士林、劍潭、圓山三個地方交會,我看轉三次(公車→捷
運→公車或公車*3)的旅客也不少
所以轉乘本身到底是不是推力?還是說做好轉乘規劃,實際上大家也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