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orAku (反或_諾拉阿古)》之銘言:
: 借串問個
: 有回文說在永寧或是頂埔之類設置轉運站不妥、習慣一車直達之類的。
: 如果說轉運站規劃成劍潭或公館站這種大型公車站是否夠用?畢竟也不能說是太大的規模。
一車直達臺北是因為早期路線的規劃一直用到現在,
要縮短營運區間也不是不行,但就是老問題,業者、地方意見、主管機關3方要有共識
習慣一車直達的多半是不太會思考到轉乘方式的,
但花費的旅程時間不見得比較短,車資是否便宜也不一定。
: 因為有人提到轉乘很痛苦,但我看八里、淡海、三芝都是以轉乘為主,
: 往板橋的車先不提,757班次並不多、957也沒說太密、704非快速線,早期三芝臺北線是拆8
: 64、821+縮短,也沒規劃直達車(不進北投)
八里、淡海、三芝是因為捷運淡水線通車,加上這三地往台北方面沒有高快速道路,
(洲美快速道路直到2002年底才通車)
也因此當時尚未減速的捷運淡水線成為轉乘的誘因,
757之所以還能保留除了大度路之外,一方面是直達沒有捷運的重慶北路的需求,
(撇除2010年通車的大橋頭站不提)
957則是為了能讓淡水居民往返內湖科技園區,但公運處公告路線時只開到劍南路
即便要到內科還是得在劍南路轉乘,但至少轉乘上比全程搭捷運方便。
: 還有林口,在機場捷運蓋之前,往圓山分流轉乘的旅客就非常多,似乎沒有硬性直達臺北車
: 站,而且高公局站同時做為公車站節點(現在林口長庚也是節點了);
先講時空背景,林口往返圓山的轉乘習慣是從2012年才開始培養,
當時是因應雙北快速公車計畫通車的936、937所建立,
加上又是段次計費的市區公車,票價比里程計費低廉又有捷運轉乘優惠,
若以當時尚未移撥成966的1210,林口到北車全票要44、47、55元,
轉乘的話只要花30+12=42元就能到北車,時間也沒差多少。
: 泰山免費巴士改國光,也是以公有市場為節點(雖然後來582有多繞就是了)
582也沒有全部多繞啦,洲子洋確實也有乘車需求,
反倒是進不去北車的938真的可惜了。
: 再來就是內科通勤車,大部分會在士林、劍潭、圓山三個地方交會,我看轉三次(公車→捷
: 運→公車或公車*3)的旅客也不少
交會只是因為剛好經過,路線目的是為了服務天母與北投地區的乘客通勤。
會這樣轉乘的,多半都是有先做好資訊調查與掌握動態查詢。
: 所以轉乘本身到底是不是推力?還是說做好轉乘規劃,實際上大家也都能接受?
轉乘是推力啊,但要有足夠的誘因與條件,
候車環境、轉乘複雜度、票價、花費時間成本,這些都是因素。
但大部分成功的,應該都是在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狀態下產生,
失敗的例子也是有,例如三重接運公車站,還有近幾年產生的幾個轉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