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ESSAGE (超MAN)》之銘言:
: 看到熊大的文章 深感折服
: 不愧是專業諮詢心理師!
: 社交焦慮是一個湛深的主題。
: 首先,社交焦慮和接近焦慮是否是同一件事?
: 我覺得本質是一致的,但有層度上的不同。
: 接近焦慮這個名詞我是從謎男方法中認識的。源於演化心理學,在穴居時期一個男人為了
: 繁殖接近女人的風險很高,有可能會被活活打死或是被放逐群居生活。當生存的風險大於
: 繁殖時,接近焦慮就演化下來成為男人的保護機制。
: 白話就是,你搭訕有死亡的風險,不搭至少不會死。
我也聽聞過這個講法,但當時聽完覺得疑點重重...(眉頭一皺)
首先我好奇的就是,是否真有學者提出這樣的理論?
依據什麼證據推論出來的呢?
(畢竟提出者總不可能穿越到穴居時期去考察XD)
然後我又想到,接近女人為什麼可能被打死或放逐呢?
哪一個穴居社會(或說文化)有這樣的情形呢?
有歷史資料或人類學考古資料能推論嗎?
印象中聽過一種說法,
如果接近到部落領袖的老婆或女兒,可能會被打死
但如果一個部落已經出現「社會階級」,
那應該會有代表階級的符號或象徵物。
例如服飾、裝飾的不同,好讓部落成員知道誰是老大(以及老大的家人)
除非那位老兄太糊ㄅㄞ/塗ㄇㄨ\,才會選錯對象而受懲罰。
另外,若要從演化理論來看
它告訴我們,「繁衍」是人類存活延續的重要目的與方式
這麼來看,人類反而不應該發展出「接近焦慮」,
因為接近焦慮會阻礙人類的繁衍。
男性害怕接近(繁衍)會危害自己生命,所以保持距離
造成即使他個人活下來,但卻不易產生後代
這樣的部落應該將逐漸凋零(大家以自己安全優先,重於繁衍)
但演化理論下的生物,應是以族群延續為優先,大於個人生存。
這樣來看,「接近焦慮」與「繁衍」、「物競天擇」是相互矛盾的。
若真有接近焦慮,這樣的人類應該已經被淘汰了才是(繁衍過少)。
而存活至今的人類,普遍上應該沒有接近焦慮(適者才能在千百年演化中生存至今)。
所以,有發現矛盾之處了嗎?
這也是為何我不用演化來解釋接近/社交焦慮的原因之一。
聊了這麼多題外話,
是想要提醒大家一件事。
我觀察到許多人都很有熱誠與強烈動機在學習
不管是吸引追求、關係經營、搭訕、聊天技巧等等
而且感覺愈來愈多板友同時吸收心法觀念與實務技巧
甚至願意踏出第一步嘗試、練習,
這是非常棒的事情,我相信大家會逐漸開拓出自己的道路。
當大家在廣泛學習時,
我鼓勵可以多元接觸,瞭解不同的理論知識、流派技巧。
但也要培養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
當你看到新的觀點、內容時,
同時也去思考是否具邏輯性?推論是否合理?有無實證證明?資料哪裡來?
當你逐漸養成思考判斷能力時,比較不會人云亦云
且會讓你對一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觀點
在聊天討論時,展現出與其他人不同之處(但不是為反而反,別誤會)
懂得思考、判斷、看待或討論事情有邏輯脈絡
會成為你的魅力,增加吸引力。
之前有些板友會來信跟我討論我的文章
提出疑問 或與他的經驗連結,這些都是很不錯的事情
也讓我有好幾次愉快又過癮的討論、交流。
: 至於 層次的不同是,我認為社交焦慮可以克服,接近焦慮永遠都不會消失!
: 另外有些男人平時社交技能就很好,一但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一樣會因為緊張而腦袋一片
: 空白。
: 搭訕時搭一般的妹和搭超級正妹的心理狀態也是完全不同。
: 所以我認為接近焦慮一個特別重要的主題。
我是將接近焦慮看成一種特殊的社交焦慮
因為搭訕或跟異性聊天,也是社交情境的一種。
: 它是搭訕的第一道關卡。也是每次搭訕要重新克服的東西。不論你搭訕經驗多豐富,多會
: 把妹,接近焦慮從來都不會消失,每一次搭訕都是新的開始。這也是為什麼搭訕這麼難這
: 麼容易放棄的原因。
: 克服接近焦慮無法從理智邏輯下手,它更像是基因裡的原廠設定。我的方法是把焦點集中
: 在處理對於「被拒絕」這件事的心理建設。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我現在比較想閒聊。
我比較樂觀,或者說重視人的「主體性」、「自主性」
不認為人類(認知情緒行為)是完全被天生基因決定的。
對於接近某個對象時有焦慮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那來自於過去經驗建構的信念、自動化思考,或是未被修通的情結等
當我們將焦點放在「人」本身時,事情就比較有改變的可能
白話點就是,我自己不太走「宿命論」或「命定說」那套。
或者即使你天生有某種限制,但還是可以改變(原廠設定還是能JB啊XD)
: 熊大推薦的「 掌握好心情」似乎很有意思,我會找時間找來看。
: 隨意閒聊幾本我看過,然後覺得對搭訕和我的信念有幫助的書。
: 「叔本華的眼淚」「當尼采哭泣」「異鄉人」
: 這三本的共同點是 存在主義 。
: 個人偏愛的哲學類型,至於為什麼我覺得對我的信念和搭訕有幫助?
: Well ...
: 那又是可以寫很長很長的心得題材了。
: Peace!
讚喔!Yalom的書很值得看。淺顯易懂的小說形式,不會生硬。
BTW,上面哩哩叩叩寫一堆完全不是針對你
相反地我很感謝你願意提出不同觀點來討論
我也忍不住聊聊自己的觀點。
也期待你之後的分享 :)
作者:
rabinson (何時無事一身輕?)
2015-03-19 11:41:00我覺得接近焦慮類似於打獵時,要接近獵物又不被發現的感覺。小心有助存活,並且緊張會刺激內分泌,提升肉體能力。
作者:
AMESSAGE (Die for your dream)
2015-03-19 12:02:00哈 熊大 好認真 感到溫馨!不過我和熊大的看法不同,我認為生存的動機絕對大於繁殖!生存是人類最基本的訴求,死了就什麼都沒了。當生存無慮時,才會進一步考慮繁殖。另外我想 穴居時代的假說,不論有沒有社會階級,都是弱肉強食的社會,你幹我的女人我要打死你!即使在今日社會也屢見不鮮。人類創造文化法律道德可以作為某種限度的保護。我看過一本演化心理學的科普書,「為什麼美女總是生女兒」探討很多演化如何影響我們心理預設機制的議題,蠻精彩的。另外 我以自身經驗來舉例 。比起社交我更喜歡獨處,但我沒有社交焦慮;我喜歡搭訕女生,但我卻有接近焦慮。我沒有遇到或聽過一個人真的實際訓練到沒有接近焦慮的。所以我才會將兩者分開。對了,我很喜歡熊大的文章,也喜歡交流,這幫助我將自己的思考推得更深入一些。thx
作者: SONGBERLIN (圍牆) 2015-03-19 13:54:00
意思是為了[避免搭訕失敗受挫]之目的而產生焦慮嗎?我個人經驗是有社交共識的場合+間接開場,就能樂在當下但在路上沒社交共識時,無論間接或直接開場都會有焦慮
作者:
AMESSAGE (Die for your dream)
2015-03-19 15:59:00恩恩^_^這議題蠻有趣的,我有另外一些想法,寫在filed大的推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