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讀版 http://orcakw.pixnet.net/blog/post/444076337
*如遇更新補充,以網誌為主
**[1]、[2]等為參考文章,不影響本篇的閱讀,網誌版有提供完整連結
****************************************************************************
文/小元
「要怎麼在一段關係裡面不去擔憂害怕某天可能將失去這段關係?」
經常是已經有男女朋友的人所提出的問題。
除了在感情上的「想太多」、「無法享受當下」之外,
這問題在生活上還有幾個常見的變化型。
諸如,「對未來感到憂心與不確定」、
「經常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不論是自認如此還是被親友這麼提醒)」、
曾經被說有「被害妄想症」等。
大抵只要會擔心未來會發生「意外」,
並且因而焦慮緊張、影響到平日生活者(此症狀似乎好發於完美主義者身上),
我想都可以適用這篇文章。
想太多是缺點,因此「不要想太多」?
我本身也是個容易想太多的人,
因此明白若只是單純地說「就不要想太多嘛~」,根本是句廢話。
且心中對那句「不要想太多嘛~」的反駁,
大概會是:「就是因為會想太多,所以才做不到不要想太多啊!(掀桌)」
可是,「想太多」,真的一無是處嗎?
在諮詢時,若我從談話中觀察到該位網友在感情上似乎有這種
「想太多、因而覺得焦慮擔心」的傾向,
我會接著問一句表面上看似與感情無關的問題,
「在生活上,會不會常有人說你是個很細心、很有責任感的人?」
網友們的答案,通常是肯定句。
會那樣問、並且通常都會得到肯定的答案,並非是我會通靈,
我的根據是基於這篇〈愛情,可以學到什麼?〉[1]裡所寫的這段,
「會在感情裡出現的每個問題,一定也會在其他生活面向出現,
因為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活也不是只有談戀愛這件事。」
會在感情上想太多、並且會為此焦慮的人,
若發揮在工作上,卻可以因為這種擔心「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而預先做好準備。
在這個狀況下,「想太多」反倒變成是優點了。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265
(圖:想太多的優點與缺點)
意外之所以令人擔心,是因為它「不可預期」的特性,
然而要怎麼要在遭逢意外仍能保持冷靜、甚至是馬上處理問題,
有賴「非意外」時的訓練與練習。
甚至有些職業,更是時刻都與意外為伍、與死神搶人,像是消防員與醫生。
天災是意外、在手術台上發生大出血是意外,飛機的一個引擎停止運轉是意外,
店裡突然出現大聲咆哮的奧客也是意外(希望這還不是常態……)。
此時運用「想太多」預先設想可能的解決之道,
卻可以被上司同事後輩稱讚是個很細心、有責任感的人。
故「想太多」的根本問題,其實是「我們該怎麼安撫自己易焦慮的心?」
讓自己「好好想太多」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259
(圖:《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畫面)
這張圖出自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是我認為很可愛、也很適合用在這個主題的一個橋段。
在主角萊莉(Riley)與父母搬新家、準備到新學校上學的早上,
圖片中這三位掌管不同情緒的擬人化角色,也在萊莉的大腦中討論新學校的生活。
從左至右,這三位分別是掌管恐懼的驚驚(Fear)、掌管快樂情緒的樂樂(Joy),
與掌管憎厭的厭厭(Disgust)。
驚驚正在翻閱的那一大壘文件,
是因為樂樂在稍早分派一個「列出今天有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工作給他,
驚驚列了哪些呢?
「最糟的情況是掉進流沙、自燃……或被老師點名。」
(Worst scenario is either quicksand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r getting called
on by the teacher.)
不只如此,在這個畫面前一點,驚驚曾朗聲問,「有人會寫流星的流嗎?」,
我猜驚驚大概是在思考若流星掉下來砸毀學校、或直接往萊莉頭上招呼,
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萊莉?
「當最糟糕的情況你也知道該怎麼辦,就不會失去冷靜,
還能保持理智救別人、也救自己。」
(推薦閱讀:〈你可以成為更好的人──化解盧小小與沒安全感,學習溫柔體貼〉[2])
說來也巧(也有一點好笑),在我的腦海裡,也有這麼一本《緊急狀況使用手冊》,
裡頭分門別類搜集了「假設如果我遇到OOO(狀況),該怎麼辦?」的指南。
例如在生活類別的某頁,有「搭大眾運輸工具遇到車禍/火災」。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493
(圖)
在另一頁,有「在公眾場合遇到火災」。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490
(圖)
會對火災如此敏感、以及認為學習滅火器與擊破器的使用十分重要,
我想這當然是受了身為消防人員的父親所影響,
也從小耳濡目染、體認到「防災優於救災」的緣故。
這樣的環境,培養出我的危機意識,
故當某個問題出現,我不會要自己「不要想太多」,而是「卯起來用力地想」。
在基於該事故的發生機率,與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地想出自認為最佳的解決方法。
譬如說,我曾經對搭飛機無比恐懼,原因猜測是就讀國小時發生大園空難,
瞬間帶走202條人命的意外,讓我印下不小的陰影。
但某年暑假,父母已安排全家人和其他親友一起組團出國。
面對勢必要搭飛機的情況,我開始找讓自己安心的方法,以下是其中幾個方案。
1. 以私人名義去學開飛機?這是夢幻選項,但時間及金錢上不可行,
而且得先搭飛機去夏威夷(柯南哏)
2. 查過去飛機的記錄,告訴自己統計顯示,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3. 複習高中學過的白努利定律與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說服自
己此龐然大物能在天上飛,有科學根據
後來我選擇了2、3一起併行,在行前不斷以這些證據讓自己安心。
加上抱著「若機率這麼低還被我遇上,那就是生死有命、在劫難逃」的覺悟(?),
我進入了機艙,值得紀念的人生第一趟航行,就在複習飛行統計資料與物理定律中渡過。
至那之後,不能說「從此愛上在天空飛的感覺(好像航空公司的slogan)」,
但「擔心飛機失事」的焦慮值,已經可以降到我可以承受的程度。
在能力範圍內,做好自己能做、願意做的事
回到一開始的提問,
「要怎麼在一段關係裡面不去擔憂害怕某天可能將失去這段關係?」
我在前文提到的《緊急狀況使用手冊》,裡面不只有生活類別,亦有感情類別,
這頁是,「如果男友劈腿怎麼辦?」。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511
(圖)
此時運用「好好想太多」,
便可以把另一半提分手、甚至是我們自己提分手可能原因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
有可能是因為我個性太難搞、父母太難搞[3][4],
或把家庭與朋友看得比男友還重要;
也有可能是雙方在某個議題上的見解不同(特別是政治宗教),並且水火不容。
上述的情況,同時有「選擇改變自己符合對方的期待」,
抑或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這兩個選項,
這兩者並沒有誰對誰錯、誰高尚誰自私的問題,只是選擇不同、後續的代價也不同。
選擇改變自己者,代價是未來的幾十年,都得以「改變後」的生活來過;
選擇堅持自己者,代價便有可能是關係破裂,走上分手。
至於孰輕孰重,視每個人的立場與觀點而定,沒有標準答案。
最後,我想特別強調,「做好最糟的準備(以感情來說為關係的失去),
與願不願意發生」,完全是兩回事,完全!
只要機率不是0,它就有發生的可能(Murphy's Law,莫菲定律),
當事件真的發生,已經「做好最糟的準備」,才能讓傷害降到最低。
就像我萬分不願意也不想看到在小年夜看到南臺灣發生強震,
造成許多人家破人亡、面臨生離死別。
但居住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整個臺灣都是因為板塊擠壓才形成的島國,
老天可不管我的「不願意」。
因此我們也只能順勢而為,一般民眾在平時做好防震準備、
建築師與學者致力研究防震建築結構、
以及專業的救災人員在前線與後勤的人員物資該如何調度的系統等。
不過,即便在事前做了萬全準備,但真實的狀況變幻莫測,
很難完全100%按照預想的上演。
這就像考試時,不可能一張考卷發下來,上面的題目我們都見過也練習過,
但我想不會有人說,考前好好準備、熟悉題型,是徒勞的努力。
在參加某個培訓團體時,其中有一個活動我個人命名為「告別式」。
活動的開始,是整理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人事物、抽象具體皆可),
接著一件一件的「告別」。
我的三件事裡,有一項是家人(含寵物),
當帶領者請我們想像自己跟家人告別的時刻,我立刻落淚,然後大概是全體成員裡,
倒數幾個把象徵家人的物件交出去的人。
縱使早就知道身為人總有一天得一死、每個人都一樣,
但當想像變成具體的事實,那個衝擊性還是十足巨大。
這樣的「預先練習」、「想像死亡」確實不太舒服,
但當我知道事情發生時自己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不只可以降低對該事的恐懼(如面對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死亡),
更可以試著學習如何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而倘若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卻依然不盡人意時,
我只能把這交託給一些未知的力量來解釋,像是「冥冥中有其定數」或「緣份」。
然後,輕輕地放下。
祝福各位 :)
◆訂閱「小元棒球故事館」
http://goo.gl/forms/z7PqYBsc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