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回rabinson的問題:
一直在講給予價值/內在自信/活在當下/自我富足,但是目標就是無法達成啊,
一直講那些不就只是自慰而已?
1. 活在當下/內在自信不是讓你達到目的的工具,它們就是目的本身
不是因為你想要完成目標,有人告訴你,靠著有內在自信,就可以完成目標,
所以你要去發展/找尋/練習內在自信
這種想法是把內在自信當成工具,求職求偶的工具,目的是得到女人/得到工作
但其實內在自信不是工具,它就是目的本身
它是一種生活態度,或說人本來就應該如此活著,一種過活的理型
只是剛好有內在自信的人,他所散發出來那種對生命的熱情可以感染人,
所以工作/女人/各種好事容易被他吸引,自動就會吸附過來
人看到了這樣的現象,容易輕率地建立起因果關係
以為內在自信是因,達到目標是果
但是不是的,內在自信就是內在自信,其他被它吸引而來的只是附加
2. 你為什麼要追求那些目標?
你為什麼要工作? 你為什麼要女人?
廢話,我要賺錢/我要吃飯/我要活啊 廢話,我要幹砲/我要做愛/我要傳宗接代啊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任何的工作只要有錢、能讓你過活都可以做啊
任何人,只要有對的身體構造,或是生殖能力,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啊
所以問題是
你為什麼要這份工作? 你為什麼要這個女人?
因為錢多/事少/離家近/名頭好聽... 因為正/身材好/年輕/賢慧/善良...
這些形容詞是哪來的?
它們都不是內生的,它們都是評價,都是社會給的
也就是說,你所設定的目標,你以為是你想要的,
但其實是社會給你的,社會要你去追求的
為什麼要為了滿足別人而追求那些目標?
為什麼要為了滿足社會期待而追求那些目標?
然後追不到,又倍感痛苦
也許你會問,如果那些目標不是我真正的目標,那我真正的目標是什麼?
或是,人就是社會的動物,我們怎麼可能遠離社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擺脫社會評價呢?
所以才要用力想,努力找,時刻警醒啊
蘇格拉底的名言,至今刻在多所大學門上的字: Know Thyself (認識自己)
這是人生永遠的課題,每次想起這兩個字,都覺得很奇異
字面上聽起來很淺,但其實字義深不見底
論理簡單,實踐困難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