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不可能確定未來是怎麼樣
請想想如果你可以確定你的未來是怎樣,那麼你活著的理由是什麼?
既然結局都一樣,你做不做不都沒差嗎?
這是違反「存在」的一種情境。
這件事情似乎是講跟沒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
但是如果你觀察很多人的行為,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並不是「真的接受」這件事情
所以既然本質上你是完全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你是怎樣的
這時候你能做的就是把你自己儘量放在一個情境,
把你的所有行為,都盡可能地和這個目標對齊
接著你要放手讓你周遭的現實就這樣發展開來
這也是很多人常說的「只要你真心想,夢想就能成真」
但我自己的認知是在於你要把自己安置在可以儘量對齊到你的目標的情境
無論是你身處的位置,你的行為,你的思考..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變動,你一定永遠走不到那個未知的結果,因為那是未知
他就像是個你永遠追不到的星星,你一直走他就會一直改變位置
隨著他的位置改變,你也會再次修正你的位置和行為
周遭的現實也會隨著你這樣的行為發展開來。
扯得很抽象,但這樣的想法可以讓你不要掉入許多人掉入的陷阱
因為你當下的目標不是在強迫自己一定可以達到100%準確的目標
你只要能讓自己可以儘量往那個我永遠捉摸不到的未來邁進對齊,在慢慢修正就好
所以為什麼你會一直放棄?
很多時候不單單只是你懶或是很會拖延而已
當然很可能你有,但那還不是最致命的
最關鍵的是你不願意接受那個未來是未知的,你希望你做了就要能達到
更可怕的是,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表現出「你希望你能預知未來」,
因為理性的人都知道未來是無法預知的
於是這時候你的感知系統就起了衝突
「我的行為表現出我不願意接受未來是未知的」vs「未來本來就是不可預知的鐵則」
這兩個衝突最後造成你的行為癱瘓,於是你就放棄了。
再來第二個很多人會掉入的陷阱,就是忘記要「持續的自我協調與溝通」
這件事情的反面就是所謂的「自己當自己的暴君般地自我批判」或是「自己忽略自己」
你要可以接受很多事情是你「現在」辦不到的。
很多時候你發現自己沒在做應該要做的事情
而你發現這件事情「物理和邏輯上」你能夠辦得到,
於是你覺得自己很廢,接著就用暴君式的方式對待自己,認為自己「應該要能辦到」
然而你卻沒想到事實上你這樣只是不願意去接受自己現在就是這麼廢的真實。
於是很多人在遇到這個情境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用兩個策略對待自己
責怪自己,當自己的暴君(同時間你也是自己的奴隸)
或是就不理自己了,直接放棄
而這兩個策略都非常地爛,你想想看當你想要別人幫你做一件事情時
你用痛罵的或是忽視他會是好的策略嗎?
確實有些人你用痛罵恐嚇的他會願意行動(當兵的教育),但我實在不推薦
何況你現在就真的是痛罵也叫不動了,何不換換另一個策略呢?
所以你必須要不斷地跟自己協商談判溝通,問自己到底怎樣才願意去做
「我想要出國旅行,下個月去歐洲旅行吧。」
「幹,不行機票很貴阿。」
「那不然改去日本。」
「日本可能可以,但可能也很貴阿,我不確定我是否能夠負擔。」
「沒查過不知道,不然先去網路上google看看有沒有便宜的機票,你有辦法上網查嗎?」
「唉唷,我不知道怎麼查耶,從來沒有查過。」
「不然這樣吧,你可以上google的網頁,然後打關鍵字『日本旅遊便宜機票』,
接下來只要查三個網頁,如果沒查到也沒關係,這樣你辦得到嗎?」
「嗯...這樣可以。」
策略執行結束,溝通談判成功,你又往這未知的未來邁進了一步。
在這邊很多人會覺得很蠢,明明要做的話也一定能夠去日本旅遊的,
為什麼要滿足於自己只要google三個網頁就好了呢?
這個原因在於你並不需要確保自己的行為一定要可能讓未來的未知一定會走到你的目標
因為未來就是未知的,他不可能一定發生,
而你要做的事情只要儘量把自己對齊在那個模糊未知的目標就好了
而當你只要讓自己開始對齊了,現實就會開始發展開來
你可能就發現原來去日本的機票在幾月之後有大特價,
或是網頁逛了逛你發現韓國妹子比較漂亮,所以你想改去韓國
而韓國的機票價格超便宜是你可以支付的,最後完成你去旅行的目標。
所以也許未來並不會是100%和你當初設定的目標一樣,
因為現實發展開來之後你的目標可能也會改變
目標改變之後你又會重新把自己重新調整一下,重新對準那個目標
這樣不斷地重複下去,最後發展出屬於你的旅程。
所以扯這麼多的重點在於
「當你發現你有想做的事情,你知道你應該去做,
但你也意識到你現在並沒有在做的時候」
那麼你就可以使用上面說的這個策略
持續地自我溝通與降低目標,直到溝通出你和你的意識都願意去做的情況,然後去做
重點在於無論那個標準有多白痴多智障都沒關係,
就算目標只是打開網頁看著別人的旅行日誌也可以
因為你已經完成了自我溝通並且往目標邁進的任務
當你每天都可以執行這樣的策略,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加進步一點
你就可以改善自我限制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