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夫妻名下有三筆不動產 (A市值 > B市值 > C市值 ),打算拿B房做資產活化
遍尋各家銀行,取得最佳的條件是年息1.6%,寬限期2年,可貸8成
其中10%必須購買2年期繳的美元儲蓄險
(其實還有問到1.58%的,只是額度少50萬,要買躉繳儲蓄險)
目前的還款計劃是,永遠繳利息不繳本金,寬限期到了就申請寬限期展延
如果不行,就拿A房去其他家銀行貸相同額度去還錢,算是變相延長寬限期
就這樣反覆操作直到永遠~~ (或是達到財富自由為止)
至於貸款下來的錢將全數投資,各類標的的投資比例規劃如下
1. 10%的美元儲蓄險:還沒確定是哪一家的,等銀行推薦,視為保本
2. 10%的金融特別股:富邦、國泰、台新
視為相對保本以及立即變現還本息的資金來源
3. 70%的海外十年期公司債自組:預計至少7支,分散不同產業
信評BBB~AAA,YTM平均3.5%,標的還在看
4. 10%的ETD:預計至少2支,產業不同,YTM平均7%
先不考慮複利滾存,扣除銀行利息後的年平均期望報酬約2%多一點
家庭經濟狀況
1. 夫妻兩人每年的主動收入扣除各種家庭消費後的儲蓄,可支應至少兩年的本息攤還
2. 工作在兩年內應該是不會有變動
3. 目前準備的緊急備用金,約當於10%貸款額度,放在Richart帳戶
4. 目前的被動收入約可支應一年本息的60%
5. 目前有相當於貸款額度的現金在銀行裡 (60%美元定存和30%的台幣定存)
希望於三年內完成資產配置
(目前是買VOO, VXF, VXUS, BNDX, VGIT, REET, IAU每年再平衡
以及投資級以上債券和ETD)
我希望能穩健但提早一點達到財富自由,想問一下各位先進
這樣的借貸操作是否適當?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作者:
sagarain (HNY 2010)
2018-12-29 22:32:00看來多是美金標的而且賭的是這三年就會調整完畢 風險大概就這些吧所謂的財務自由是什麼情況?
作者:
xcatcat (xcatcat)
2018-12-29 22:52:0010%... 稍微研究一下就不會說出這種話了
是說 10%買儲蓄險吧 不是10%報酬的儲蓄險呀大家也專心看一下吧....10+10+70+10=100......
作者:
xcatcat (xcatcat)
2018-12-29 23:01:00真的耶 我是看一樓推文的QQ
還有跟貸款額度相當的現金,為什麼還要貸款?覺得房子還會繼續漲才留空房子,除非有人在住?或者直接出租也是一種選擇提醒您:貸款了一大堆金額,但卻投入期望報酬過低的組合,不是太划算...(更不說您現有的現金資產還有那麼多的比重了)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8-12-31 08:13:00記得1920大蕭條時只有政府債卷還有價值建議B直接賣掉合理吧?為何要用貸款的?大蕭條時是連房子都租不出去的喔資產配置還分1.6%給銀行想不通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8-12-31 08:34:00不過如果賭死前不會碰到大蕭條這樣做合理
資產活化其實也是開槓桿, 自己算好利差和風險才重要
貸款就是開槓桿 沒有什麼更好的做法 風險自己想清楚就好要貸款投資還不如等真的股市崩到不行了再做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8-12-31 10:32:00租金可抵貸款利率就沒問題,就怕租金下跌偏偏公司債與股市正相關也跟房價正相關
你真的很投機修正一下, 你真的很想投機, 但是又怕虧本
還有抵押品價值不足(房價暴跌)要補的風險然後花了很多時間找標的,卻對套利風險沒有了解,怪如果是想活化房產變動產,讓原有動產可移去投資應該是以活化出來的資產分散入主要的公債中才對現在的規劃其實是開個20%左右的槓桿率炒特別股跟公司債. 有點言行不一誠心推薦先讀點資產配置, 再去簽約. 或者至少重評除了10%交保護費用的儲蓄險外. 先慢慢換匯
作者:
ffaarr (遠)
2018-12-31 17:52:00主要風險就是其中一個公司債倒債吧。
我個人不會做1.3.4, 2可以提高,匯差風險Good Luck
作者:
Sana (靜止)
2017-01-01 12:42:00我不幹複雜的事兒
作者:
Sana (靜止)
2017-01-01 14:56:00請找雷洛傳
看來原PO已經自覺略懂海外投資與槓桿投資,不多言了
看來原PO已經準備好擁抱風險了 那就可以衝啦以原PO的財力就算有問題也撐的過去的
作者:
Sana (靜止)
2017-01-01 22:26:00原來風險都考慮好了,哪裡還要我們多嘴呢!Follow your heart!突破盲腸啦!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7-01-03 08:23:00債卷最大風險是升息與通貨膨脹一般大家建議50%股票50%債卷就是這原因因為股票最愛通貨膨脹像美國這種一面印鈔票一面降息的方式就是讓中產階級崩潰,導致中產階層不得不投資股債齊漲就是薪水不漲,未來會怎樣不知道原po這種方式其實也無可厚非
作者:
Gyin (Gyin)
2017-01-03 09:44:00所以原PO根本不是來請教的阿...XD
你真的很投機修正一下, 你真的很想投機, 但是又怕虧本
作者:
Sana (靜止)
2017-01-01 20:42:00我不幹複雜的事兒
作者:
Sana (靜止)
2017-01-01 22:56:00請找雷洛傳
看來原PO已經自覺略懂海外投資與槓桿投資,不多言了
看來原PO已經準備好擁抱風險了 那就可以衝啦以原PO的財力就算有問題也撐的過去的
作者:
Sana (靜止)
2017-01-02 06:26:00原來風險都考慮好了,哪裡還要我們多嘴呢!Follow your heart!突破盲腸啦!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7-01-03 16:23:00債卷最大風險是升息與通貨膨脹一般大家建議50%股票50%債卷就是這原因因為股票最愛通貨膨脹像美國這種一面印鈔票一面降息的方式就是讓中產階級崩潰,導致中產階層不得不投資股債齊漲就是薪水不漲,未來會怎樣不知道原po這種方式其實也無可厚非
作者:
Gyin (Gyin)
2017-01-03 17:44:00所以原PO根本不是來請教的阿...XD
作者:
onno (ㄤ耨)
2017-01-03 22:02:00主要風險:匯損,倒債,央行利率上升。投資組合利差太小,是我不會貸款這樣投資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7-01-03 22:47:00其實建議看"智慧型資產配置"這本書,全放債卷風險比配20%股票還來的高
作者: winorlose (Limited Life) 2017-01-04 05:42:00
原PO其實考慮滿周全的 到時候思考後po個分享文教教我們感謝完整的陳述計畫跟需求,引來很多有意義的討論 : )
作者:
sagarain (HNY 2010)
2018-12-30 06:32:00看來多是美金標的而且賭的是這三年就會調整完畢 風險大概就這些吧所謂的財務自由是什麼情況?
作者:
xcatcat (xcatcat)
2018-12-30 06:52:0010%... 稍微研究一下就不會說出這種話了
是說 10%買儲蓄險吧 不是10%報酬的儲蓄險呀大家也專心看一下吧....10+10+70+10=100......
作者:
xcatcat (xcatcat)
2018-12-30 07:01:00真的耶 我是看一樓推文的QQ
還有跟貸款額度相當的現金,為什麼還要貸款?覺得房子還會繼續漲才留空房子,除非有人在住?或者直接出租也是一種選擇提醒您:貸款了一大堆金額,但卻投入期望報酬過低的組合,不是太划算...(更不說您現有的現金資產還有那麼多的比重了)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8-12-31 16:13:00記得1920大蕭條時只有政府債卷還有價值建議B直接賣掉合理吧?為何要用貸款的?大蕭條時是連房子都租不出去的喔資產配置還分1.6%給銀行想不通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8-12-31 16:34:00不過如果賭死前不會碰到大蕭條這樣做合理
資產活化其實也是開槓桿, 自己算好利差和風險才重要
貸款就是開槓桿 沒有什麼更好的做法 風險自己想清楚就好要貸款投資還不如等真的股市崩到不行了再做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8-12-31 18:32:00租金可抵貸款利率就沒問題,就怕租金下跌偏偏公司債與股市正相關也跟房價正相關
還有抵押品價值不足(房價暴跌)要補的風險然後花了很多時間找標的,卻對套利風險沒有了解,怪如果是想活化房產變動產,讓原有動產可移去投資應該是以活化出來的資產分散入主要的公債中才對現在的規劃其實是開個20%左右的槓桿率炒特別股跟公司債. 有點言行不一誠心推薦先讀點資產配置, 再去簽約. 或者至少重評除了10%交保護費用的儲蓄險外. 先慢慢換匯
作者:
ffaarr (遠)
2019-01-01 01:52:00主要風險就是其中一個公司債倒債吧。
我個人不會做1.3.4, 2可以提高,匯差風險Good Luck
作者:
onno (ㄤ耨)
2017-01-03 14:02:00主要風險:匯損,倒債,央行利率上升。投資組合利差太小,是我不會貸款這樣投資
作者:
face (你只能到此為止)
2017-01-03 14:47:00其實建議看"智慧型資產配置"這本書,全放債卷風險比配20%股票還來的高
作者: winorlose (Limited Life) 2017-01-03 21:42:00
原PO其實考慮滿周全的 到時候思考後po個分享文教教我們感謝完整的陳述計畫跟需求,引來很多有意義的討論 : )
作者: iyowayya (iyowayya) 2017-01-06 20:56:00
其實不少人這樣做,風險評估可以考慮分攤不同市場和幣別,原po 看似全押美金計價商品。現在短期債與市政公債相對比較安全。
作者: iyowayya (iyowayya) 2017-01-06 12:56:00
其實不少人這樣做,風險評估可以考慮分攤不同市場和幣別,原po 看似全押美金計價商品。現在短期債與市政公債相對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