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全球通膨、政府打房,首購族怎麼辦?大家

作者: Sojourn (偏激狐狸)   2021-11-15 13:10:32
順著討論講一點幹話。最近投資理財話題戰不完,買房的戰買股的,選股的酸買ETF的,
台股的瞧不起美股的,副委託的嫌海外券商的。
投資理財和財務計畫本來就是一種專業,而且是很個人化的專業,很難有廣效的最佳解,
不然有錢人何必需要財富管理服務?我們又何必討論資產配置?
既然理財是個人化的事情,給解答應該更偏向個案分析,而不是試著去爭論標準答案。就
同樣財務狀況的兩個人,如果一個工作會調動一個不會,適不適合買房的答案就會有很多
不同。與其一直爭論會不會漲,能根據工作型態、風險承受能力、未來財務展望來回答才
比較有幫助。
個人很贊同daze利用學術理論把複雜的行為決策用效益來模型化的效果。我個人是花了很
不少的錢來買房,除了看好房地產以外,額外居住空間所能提供的身理心裡健康是很難套
進模型裡的。簡而言之,住大房或是出國旅遊的「爽」是很難量化的,或許人的休息和陪
伴家人的充電感可以隱形的增加自己未來的健康或是創造力。這個財務模型分析是看不出
來的。
要做自己人生理財的效益分析,自然而然最重要的變數就是你自己。在搞清楚自己想要而
重視的東西是什麼之前,再好的模型都沒有用。你願意為了居住空間而犧牲時間嗎?執行
life cycle investing,而犧牲了金流的彈性甚至影響到轉換跑道追逐夢想的機會你能接
受嗎?未來你想留下什麼給孩子,犧牲自己只求他幸福是你要的嗎?開槓桿放入高風險高
報酬的資產,卻在波動時影響心情而和家人吵架,損失的東西如何計算?模型說買股報酬
大於地產,但是人在挑自助房的心力通常遠大於買股的功課,這樣選出的標的是否仍可用
模型套用也是另一疑問。
與其上來問買房還是買股好,不如先弄清自己的最佳效益在哪。人貴自知,不了解自己是
投資路上很常被忽略的事情。錯誤的問題只會有錯誤的答案,
邊沁說「伸手摘星者常忘腳邊鮮花」,我認真覺得大家應該多花一點時間觀照自己的內心
,有些東西就會有答案。
作者: t781226 (ㄎㄎ)   2021-11-15 13:40:00
作者: Idiopathic (最常見的疾病原因)   2021-11-15 14:42:00
非常贊同 買房確實對一部分人有身心健康的好處就跟有的人覺得買好車能有身心健康的好處一樣同意分享自己的看法就好 否定別人其實不是件好事互相分享 然後自己決定採用哪種資產配置 不是很好嗎?
作者: buji (卜基)   2021-11-15 15:35:00
贊同。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但還是值得交流想法
作者: chien703 (舞風)   2021-11-15 16:40:00
買不買房和住大空間應該沒有衝突
作者: chicchockk (問君能有幾多愁)   2021-11-15 17:27:00
資產配置的前提在於財務目標 推
作者: Ithinkthink (不說話)   2021-11-15 17:33:00
大推
作者: slchao (slam)   2021-11-15 21:19:00
謝謝分享,忽然發現我把自己的價值觀,直接套用在別人身上了,自我反省中
作者: tomap41017 (絕夢)   2021-11-15 22:13:00
贊同
作者: Intension (心感)   2021-11-15 22:36:00
互相尊重討論彼此選擇的優缺點,作出讓自己安心的選擇就好
作者: lic88 (lic88)   2021-11-15 23:18:00
好文章
作者: HaiBrother (海哥)   2021-11-16 00:09:00
推最後一段
作者: Furella (Furella)   2021-11-16 07:28:00
推這篇
作者: favorite5340 (已讀就已讀阿)   2021-11-16 09:49:00
作者: seekforever (sadnessflower)   2021-11-16 11:14:00
作者: awss1971 (令狐沖)   2021-11-16 11:21:00
之前已經推過...原則就是把錢(資源)放到最有效率的地方+符合自己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先認識自己,wj/ t;6x96gji 有能力投資+清楚自己先買房or投資優先對一般人來說擁有自住房是非常合乎社會價值的做法,但也因為是一般人,買房後通常也導致後續能投資的資金&時間不足,人生就是一直不斷地取捨請忽略上面推文...之前已經推過...原則就是把錢(資源)放到最有效率的地方+符合自己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先認識自己,簡單說,對一般人來說先擁有自住房是合乎社會價值的做法,但也因為是一般人,買房後通常也導致後續能投資的資金&時間不足;有能力先投資者績效較好,所以買房可以不是優先or必要品,認識自己&不忘初衷,人生就是一直不斷地取捨
作者: mfcke (drive)   2021-11-16 12:52:00
社會科學人多說了算 所以我說至少有一間自住
作者: buji (卜基)   2021-11-16 13:20:00
多一間不行嗎?
作者: mfcke (drive)   2021-11-16 14:21:00
所以我說至少 ㄎㄎ
作者: Intension (心感)   2021-11-16 17:18:00
不用把自己價值觀套別人身上,個案判斷
作者: tnarthur (終結的彼方 雪色的你)   2021-11-16 18:57:00
你們要不要在一起
作者: mfcke (drive)   2021-11-16 18:59:00
沒興趣跟這種刷存在人格廢話 整天跟屁蟲 不敢發一篇自己的
作者: Intension (心感)   2021-11-16 20:08:00
又有人對號入座了,看不懂本文的意思理解能力有問題的人還是待在房版好了,同溫層比較多本文意思就是大家依自己的個性與能力去安排資產配置,沒有正確答案,不用一直鼓吹自己觀點最正確,想互相攻擊的可以去房版或股版。我也發過股房比較的,有人說出違心之論贊成我的觀點呢,真是不斷打臉自己
作者: lrm549 (洛恩 a.k.a sirius)   2021-11-16 21:17:00
推本文 大家回或推文講破嘴 實際還是看個人自己人生自己負責
作者: greencue (追夢綠)   2021-11-16 22:32:00
推 大家沒必要文人相輕
作者: Akulamaru (Akula)   2021-11-17 00:34:00
贊同此篇,最基本的家中有房或無房,考量點就完全不同家中有房的人還可以想說房價太高買不如租最後都有一條退路是搬回家住,但是如果家中無房四處漂泊多年,或許就會覺得無論如何都願意把錢拿去換一個不用再搬家的人生
作者: mfcke (drive)   2021-11-17 02:59:00
我跟上面t大講話 誰理你這憨包
作者: Intension (心感)   2021-11-17 07:08:00
沒有穩定現金流的,把所有積蓄拿去買房可能最後也是被法拍,總之按本文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個案判斷,有人不能理性討論只能攻擊也代表自己層次有多低,世界觀有多狹隘而已作財務的重大決定前還是好好獨立思考,不要被社會價值觀綁架,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不反對為了剛需或生活品質買房,但如daze大在另一篇提的,"自住房佔超過50%以上的資產還是好好考慮。"年輕人可能會喪失很多機會成本
作者: mfcke (drive)   2021-11-17 17:21:00
嗯嗯 你好像很在意 顆顆 回一堆可以說一下你多厲害?
作者: fox875566 (fox9527)   2021-11-17 19:54:00
我住公園算住大空間嗎
作者: quaketw (O_O)   2021-11-17 21:56:00
作者: rup4 (蔻妮)   2021-11-17 22:18:00
推人貴自知!
作者: shorty696820 (虹彩弟弟)   2021-11-18 12:14:00
作者: Intension (心感)   2021-11-18 16:38:00
看不懂本文意思的可以走了,比較沒有意義,善用自己優勢個性去安排,沒有獨立思考就跟風不是好事要一直洗腦別人自己價值觀的是擔心沒有人接盤嗎?如果真的很厲害早就賺夠了,別人一輩子買不買又有什麼關係
作者: mfcke (drive)   2021-11-20 15:04:00
刷?
作者: tnarthur (終結的彼方 雪色的你)   2021-11-20 17:43:00
你們真的很好笑XDDD
作者: Intension (心感)   2021-11-21 10:53:00
刷?反正說不過就只會像鸚鵡一樣重複
作者: auntfish (autfish)   2021-11-22 20:16:00
作者: niuniu0202 (niu niu)   2021-12-26 16:31: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