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woear (藍色大門)》之銘言:
: 1.以前金古當紅的年代
: 非運動類娛樂選擇少
: 有看書當嗜好的人比現在多很多
: 現在光各國電影跟美日韓劇也是很多經典
: 影響力比小說還驚人
: 2.網文並非沒有金庸級數的作者
: 但是金庸不用日更3000時不時來個爆發拼月票
: 底下也沒一堆小白噴作者劇情走向跟角色好壞
: 3.初版金庸也是一堆贅字冗詞 還有一些莫名的角色
: 當初有幸在舊書店收到一套 裡面不通順處甚多 還多出很多後來被刪掉的角色
: (沒錯 金庸很愛書裡角色越來越多 他訪談有說)
: 聽老板說報紙連載版本更是零零落落
: 修改再版後
: 金庸小說的神作之名當之無愧
: 網文沒機會改版重寫 除非...
回一篇好了。
金庸修訂作品不是他成為當代最佳武俠小說作者的原因。個人有幸,
除了少數短篇外,看過金庸其他的初版小說,雖然後來並沒有去比對
改了哪些地方,但就後來所見知,改動最大的就天龍八部和倚天屠龍
傳這兩部,天龍八部連載版結構比現在零亂的多,但人物描寫和劇情
功力猶然傑出,倚天屠龍是直接砍掉和前後劇情關聯都不大的冰火島
一段。但就算只以連載版論,個人認為,金庸仍足以成為最好的武俠
作者,除此之外,如果古龍有機會修訂,也許有機會相提並論。
其實在古龍全盛時期,聲勢是超過金庸的,當時他的作品、由他作品
改編、由他掛名編劇的電影,近乎部部賣座,所以出版商也才願意捧
著錢讓古龍預支稿費,因為實在太紅,幾等同人形印鈔機。
金古在當時的盛名,不純然是當時娛樂設施缺乏之故,當時的娛樂是
沒現在多樣,但不是缺乏,光說電影院,民國60年代台灣電影院數量
全台將近1000多家,之後一路衰落,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全盛期的一半。
而電視雖然只有三台,但對觀眾的吸引力也絕非現在可比。
古龍因為後來種種因素,作品的品質和產量都衰落,金庸作品又在台
解禁,出版商(遠景)大力宣傳,甚至出了一整套數量還超過作品本
身的專門討論、研究金庸作品的叢書來造勢。再加上影劇作品的助威,
金庸武俠霸主的地位自此再無動搖。
武俠小說文類的興起,應該說是其思想和形式符合當時人的喜好,並
不是全因當時人的娛樂不足。就算到了現在娛樂多樣化的年代,網路
小說依然佔據一片天。武俠也好,現代網路小說也好,都是屬於通俗
文學的大類,會跟著當代人的喜好而變化,跟不上的就逐漸淡出市場,
無關好壞,環境變化使然而已。
當時的武俠雖然不用日更3000字,但因為報紙連載是主要媒體,也是
要日更500-1000字的,作者太忙(如古龍之類),或是實在寫不出來,
斷更也不是沒可能,反應不好一樣會被腰斬,這和現在的網路小說大
同小異,但沒像現在這麼直接面對讀者的反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