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要貼很長 乾脆發文
https://goo.gl/3MV4m7
夢溪筆談 卷十一 官政一
凡師行,因糧於敵,最為急務。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遠。余嘗計之,人負米六斗,卒
自攜五日幹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曰: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盡。
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二人餉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
八日,則一夫所負已盡,給六日糧遣回。後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並糧。若計復回,止
可進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後五日並回程,日食四升並糧。三人餉一卒,一去可三
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減一夫,給四日糧。十七日,三人食
,日六升。又減一夫,給九日糧。後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並糧。計復回,止可進十六
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後十一日並回程,日食四升並糧。三人餉
一卒,極矣,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
難復加矣。放回運人,須有援卒。緣運行死亡疾病,人數稍減,且以所減之食,準援卒所
費。運糧之法,人負六斗,此以總數率之也。其間隊長不負,樵汲減半,所餘皆均在眾夫
。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負之米,又以均之。則人所負,常不啻六斗矣。故軍中不容冗食,
一夫冗食,二三人餉之。尚或不足。若以畜乘運之,則駝 負三石,馬騾一石五斗,驢一
石。比之人遠,雖負多而費寡,然芻牧不時,畜多瘦死。一畜死,則並所負棄之。較之人
負,利害相半。
這是沈括無戰損的設想
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1民伕配1士兵可來回9日 去程18日 耗六斗米 + 5日乾糧約1斗
2民伕配1士兵可來回13日 去程26日 耗一石兩斗(12斗) + 5日乾糧約1斗
民伕吃完糧食還要給點糧派他回去
以一人兩升來算 派去9日遠的地方來回 就要耗費平常的2倍 ...
這還是一切完美的狀態 比如軍需官沒大斗換小斗 糧食沒壞...
另外用牲畜運輸並沒想像中完美 因為有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