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oger214 (我想去流浪)
2017-04-21 17:13:42※ 引述《rainonwoods (林雨)》之銘言:
: 我認為那是在「我為人人」的時候需要去考慮的「度」,也就是要拿捏你幫忙的份量,不然
: 比如說你看到天災家破人亡覺得可憐,你會決定:
: 1捐一點錢
: 2幫忙就業,安置,心理輔導等等
: 3我出錢養他們
: 怎麼看3都是不合適的方法吧!
: (除非基於想要包養他/她,但是這樣動機就不是基於惻隱之心了(*′∀‵))
: 惻隱之心→行動(義行)→合宜的方法(有度)→策略(智)
: 另一個說法是:
: 我為人人,不是為人,而是為我。
: 非洲禿鷹和饑荒受難兒的照片的故事,不是攝影師後來自殺,還是發文道歉了?(有點忘記?
: 因為良心不安是很難受的!
: 但是行動後面三個階段是需要訓練才能習慣,不然就永遠停在「感慨,同情,義憤填膺」等
: R大,所以英雄才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啊!不然他們的男/女朋友,親戚家人不就很危
: 再來,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這句話我有不一樣的解讀啦,分享一下,大概是:
: 能力越強,(對社會)責任越大(因為影響力大)
: 能力越弱,(對社會)責任越弱(因為影響力小)
: 但是不代表不用對自己負責任,也不代表能力弱是社會的責任呀!這一句話只有說能力強弱
: 而且這個責任(影響力)是偏向心態,態度上的責任,而不是物質發展的責任。就好比如果老
: 可能我比較偏向動機論:
: 我幫你,你也要幫我→利益交換
: 我幫你,不在意你報恩→惻隱之心
: 然而對於第二點,我認為這種「幫」具有優越意識,也就是說在心裡意識在高位,才比較有。
: 最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主角,都市妖系列裡面可能有?但有點忘了(九年前看的?
: 這系列討論真有趣(≧▽≦)
道德論心,法律論行。道德自我約束,法律以罰裁眾。但得說這是理想狀態。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是道德約束,本來是自我要求、自我約
束的最高境界,但我們都知道,很難辦到。
可是這種自我要求變相成了要求別人呢?事實上,這樣要求別人的情況,每天都有,不
是偶爾才出現的。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早就是常態,台灣也不例外。
基本上美國英雄電影多少都會描述這一點悲劇色彩,群體與個人的衝突,要求英雄無私
的邏輯跟悖論,多少有些反思,不過這也很少了,畢竟有點指著所有人罵的味道。
英雄的犧牲是情懷、是昇華,在普通人眼中是理所當然的吧,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