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介紹]請不吝指教小弟的中通(三)課綱

作者: youngleft (齊格飛)   2013-05-29 22:12:06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HfWnsou ]
作者: youngleft (齊格飛) 看板: historia
標題: [介紹]請不吝指教小弟的中通(三)課綱
時間: Wed May 29 22:10:47 2013
這是小弟自編的中國通史(三)指定閱讀
尚請各位板友不吝批評指教。
【齊格飛中國通史(三)各周指定閱讀】
http://siegfried777.pixnet.net/blog/post/96477529
授課範圍:
遼金元征服王朝與明清帝國。
指定教科書:
1.錢穆,《國史大綱》[修訂十五版]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34-44章。
2.伊藤道治等著,吳密察等譯,《中國通史》(台北:稻鄉,1990),〈征服王朝的時代
〉、〈傳統中國的完成〉。
9月14日 一、課程介紹;遼金元(一):征服王朝概說
1.蕭啟慶,〈北亞游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的檢討〉,中國通史教學研討會編,《中國通
史論文選集》(台北:中國通史教研會,1991),頁353-366。
9月21日 二、遼金元(二):遼
1.陶晉生,《女真史論》(板橋:稻鄉,2010),〈傳統中國對外關係的省思﹕以宋遼金
時期為例〉,頁163-181。
2.魏復古(Karl A. Wittfogel)、馮家昇(Chia-Sheng Feng)著,蘇國良、江志宏譯,〈
中國遼代社會史(907-1125)總述〉,鄭欽仁、李明仁編譯,《征服王朝論文集》(台
北:稻鄉,2002),頁1-69。
3.姚從吾,〈說遼朝契丹人的世選制度〉,黃清連編,《制度與國家》(北京:中國大
百科,2005),頁309-348。
9月28日 三、遼金元(三):金
1.陶晉生〈金代的政治結構〉,《中研院史語所集刊》41:4(1969),頁576-594。
2.三上次男,〈金代中期的猛安謀克戶〉,《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五卷 五
代宋元)》(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523-568。
3.陶晉生,《女真史論》(板橋:稻鄉,2010),〈金代末期的社會文化變遷〉,頁113-
155。
10月5日 四、遼金元(四):蒙元帝國
1.蕭啟慶,《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1994),〈蒙古帝國的崛起與分裂〉,頁1-22

2.蕭啟慶,《元朝史新論》(台北:允晨,1999),〈內北國而外中國:元朝的族群政策
與族群關係〉,頁43-60。
3.Elizabeth Endicott-West,〈元代政府與社會〉,傅海波、崔瑞德編,史衛民等譯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頁672-701。
4.蕭啟慶,〈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邢義田、林麗月編,《社會變
遷》(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253-291。原載蕭啟慶,《元代史新探》(台北:
新文豐,1983),頁1-58。
10月12日 五、明(一):明代歷史地位與制度概說
1.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1988),〈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給我們的新
認識〉,頁63-91。
2.張哲郎,〈明太祖的地方控制與里甲制〉,《食貨復刊》11:1 (1981),頁3-18。
3.林麗月,〈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邢義田
、林麗月編,《社會變遷》(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319-348。原載於《師大
歷史學報》20(1992),頁43-74。
4.于志嘉,〈明檔案的利用與明代衛所制度研究〉,《大陸雜誌》99:5 (1999),頁9-2
6。
10月19日 六、明(二):明初政治
1.吳?,〈元帝國之崩潰與明之建國〉,北京市歷史學會主編,《吳?史學論著選集(第
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頁81-138。
2.檀上寬,〈明王朝成立期的軌跡〉,劉俊文主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宋元
明清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頁329-368
3.鄭永常,《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板橋:稻鄉,2011)
,〈總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頁183-193。
10月26日 七、明(三):有明之無善政?明代中後期的政治
1.吳智和,〈「土木之變」後明朝與瓦剌之交涉—英宗回鑾前之秘辛〉,《明史研究專
刊》3(1980),頁75-100。
2.張璉,〈明代嘉靖朝宗廟禮制變革與思想衝突之討論〉,《政大歷史學報》24(2005)
,頁1-38。
3.林麗月,〈閣部衝突與明萬曆朝的黨爭〉,《師大歷史學報》10(1982),頁123-141

4.梁方仲,《梁方仲經濟史論文集》(北京:中華,1989),〈釋一條鞭法〉,頁229-24
4。
11月2日 八、明(四):明帝國的內外危機
1.林麗月,〈「擊內」抑或「調和」─試論東林領袖的制宦策略〉,王建文主編,《政
治與權力》(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369-390。原載於《師大歷史學報》14(19
83) ,頁35-56。
2.吳?,〈晚明「流寇」之社會背景〉,北京市歷史學會主編《吳?史學論著選集(第一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頁481-494。
3.鄭永常,《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板橋:稻鄉,2004),〈倭寇
之亂與新貿易框架的建構:澳門與月港〉,頁185-231。
11月9日 九、期中考試
11月16日 十、清(一):滿族崛起與明清易代
1.王鍾翰,《王鍾翰清史論集(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關於滿族形成中
的幾個問題〉,頁124-140。
2.莊吉發,《清史論集(二)》(台北:文史哲,1997),〈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的過
程其意義〉,頁277-302。
3.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台北:聯經,1997),〈明清之際士大夫對
生死難易的比較〉,頁137-160。
4.陳國棟,〈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邢義田、林麗月編,《
社會變遷》(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349-366。原載於《新史學》3:1(1992),
頁69-94。
11月23日 十一、清(二):清代的歷史地位與漢化問題
1.羅友枝(Evelyn Rawski)著,張婷譯,〈再觀清代—論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劉鳳雲、劉文鵬編,《清朝的國家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北京: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2010),頁1-18。
2.何炳棣著,張勉勵譯,〈捍衛漢化:駁伊芙琳‧羅斯基之“再觀清代”(上)〉,《清
史研究》2000:1,頁113-120。
3.何炳棣著,張勉勵譯,〈捍衛漢化:駁伊芙琳‧羅斯基之“再觀清代”(下)〉,《清
史研究》2000:3,頁101-110。
4.王鍾翰,《王鍾翰清史論集(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清代八旗中的滿
漢民族成分問題〉,頁141-180。
5.葉高樹,〈「滿族漢化」研究上的幾個問題〉,《中研院近史所集刊》70(2011),頁
195-218。
11月30日 十二、清(三):清代政權的鞏固方式
1.葉高樹,〈參漢酌金:清朝統治中國成功原因的再思考〉,《師大歷史學報》36(200
6),頁154-190。
2.王鍾翰,《王鍾翰清史論集(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清代民族宗教政
策〉,頁822-845。
3.劉錚雲,〈鄉地保甲與州縣科派─清代的基層社會治理〉,黃寬重編,《中國史新論
‧基層社會分冊》(台北:中研院‧聯經,2009),頁373-421。
12月7日 十三、清(四):清初盛世
1.黃進興,〈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觀」〉,陳弱水主編,《思想
與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245-270。原載於《中研院史語所集刊》58:
1(1987),頁105-132。後收入黃進興,《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台北:
允晨,1994),頁88-124。
2.吳志鏗,〈清代前期薙髮易服令〉,《師大歷史學報》23(1995),頁169-202。
3.莊吉發,《清史論集(十)》(台北:文史哲,2002),〈德治‧法治‧文治─從奏摺制
度的沿革論盛清諸帝的治術〉,頁1-34。
4.陳熙遠,〈皇帝的最後一道命令─清代遺詔製作、皇權繼承與歷史書寫〉,《台大歷
史學報》33 (2004),頁161-213。
12月14日 十四、明清社會變遷
1.徐泓,〈影響明清社會流動的因素:何炳棣著《明清社會史論》譯註(五)〉,《東吳
歷史學報》27(2012),頁149-224。
2.祝平一,〈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
《中研院近史所集刊》68 (2010),頁1-50。
12月21日 十五、明清資本主義萌芽與商品經濟
1.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台北:谷風,1986),〈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
資本概述〉,頁1-56。
2.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一)》(板橋:稻鄉,2003),〈明清經濟發展並論資本
主義萌芽問題〉,頁17-34。
3.張彬村,〈明清兩朝的對外貿易政策:閉關自守?〉,吳劍雄編,《中國海洋發展史
論文集(第四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84),頁45-59。
4.邱彭生,〈明清訟師的興起及其官司致勝術〉,《歷史人類學學刊》7:2(2009),頁3
1-71。
12月28日 十六、明清士人文化與城市生活
1.李孝悌,〈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課題〉,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
台北:聯經,2005),頁1-35。
2.李孝悌,〈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正統與異端之辨〉,郝延平、魏秀梅編,《近世
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上冊)》(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1998),頁83-102。
3.劉翠溶,〈明清時期長江下游地區都市化之發展與人口特徵〉,梁庚堯、劉淑芬編《
城市與鄉村》(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247-285。原載於《經濟論文》14:2(19
86),頁43-86。
4.檀上寬,〈明清鄉紳論〉,劉俊文編,高明士、邱添生、夏日新譯,《日本學者研究
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二卷 專論)》(北京:中華,1992),頁453-483。
1月4日 十七、明清思想轉折
1.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76),〈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
,頁87-119。
2.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76),〈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頁12
1-156。
3.古偉瀛,〈談「儒耶交流」的詮譯〉,《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2004),頁289
-304。
4.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陳弱水《思想與
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164-211。原載於郝延平、魏秀梅編,《近世
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上)》(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1998),頁3-52。
1月11日 十八、期末考試
作者: wing2000 (天空中的星塵)   2013-06-17 22:43:00
明朝加本明史新編,然後鄭永常跟張璉的不用看了明代可再加徐泓的,海外貿易可看全漢昇資本主義萌芽,黃宗智跟余英時是經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