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 失蹤人瑞

作者: stupidduck ((0‵◇′0) Ψ)   2010-10-20 20:40:50
根據《創世記》,人類始祖亞當儘管犯了罪,給趕出伊甸園,還是活到九百卅歲
的高壽。……
【失蹤人瑞/王道還/聯合報/2010/08/20】
根據《創世記》,人類始祖亞當儘管犯了罪,給趕出伊甸園,還是活到九百卅歲
的高壽。他的七世孫活得最長:九百六十九歲。後來造物主大概因為人有色慾,而地
球容不了太多人,就為人壽設了限:一百廿年。巧的是,東方古籍〈養生經〉藉黃帝
之口開示的壽限,也是一百廿年。
但是在廿世紀之前,沒有一個社會平均壽命超過五十,絕大多數還不到黃帝所謂
「下壽」八十的一半。難怪自古就有人追求長生。
然而長生術總涉及難以學習、更難以實踐的訣竅。求仙煉丹就不說了,看來中規
中矩的告誡,都似乎違反人性。例如竹林七賢之一嵇康所說的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
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反而可能讓人覺悟今朝有
酒今朝醉的痛快。甚至年輕人慷慨歌燕市的豪邁,也可能出自對於年老體衰、生趣全
無的恐懼。
論老年:從不惹人厭到炫耀
東方與西方雖然對於人壽的上限有一致的結論,羅馬演說家西塞羅的名篇〈論老
年〉,東方倒沒有類似作品。西塞羅旨在駁斥對於老年人的偏見;那時他六十出頭,
有資格倚老賣老。但是西塞羅支持共和、政治失意,心境苦多樂少,論證以守勢為主
,例如「對老年我無所責備」。
到了十六世紀,柯爾納羅(Luigi Cornaro)才將西塞羅的觀點鋪張揚厲成老年
的頌歌。柯爾納羅比西塞羅大氣,也許是他寫作時已八十三歲。一開始他就指出長壽
是服侍上主之道。因為人過八十便可擺脫肉慾,於是遠離淫邪罪惡,既年高又德劭,
最適合與神同行。九十五歲那年,他宣稱自己正在同時享受人間、天上的人生:高壽
的人才有油盡燈枯、無疾而終的福份。
柯爾納羅是有福份的人。在文藝復興巔峰時期,他出生於義大利文化、學術名城
巴度亞,活到九十八歲,有機會目睹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菲爾的傑作,自己的著
作也成為「繼承古典、注入新生命」的典範。至於他熱衷推薦的養生秘訣,歸納後只
有八個字:節制飲食、規律生活。與嵇康的告誡一樣,談何容易。
不修行也長壽
現代人大多能合理期望活到七老八十。可是透過各種管道傳播的養生之道,只要
是免費的、出自善心的,仍然與嵇康、柯爾納羅的建議合拍。有趣的是,科學證據支
持節制飲食:無論線蟲、猴子,嚴格限制每日攝取的熱量,都能延長壽命。老化的生
物學,以及與老人健康似乎有關的再生醫學,如幹細胞生物學,成了受尊敬的領域。
二○○六年八月廿五日,日本京都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教授山中伸彌,發表將已
分化的細胞轉化為多功能幹細胞的技術,為幹細胞生物學開啟了新頁。到目前為止,
山中已得到國內外十個科學大獎,其中以美國的拉斯克(Albert Lasker Award)獎
最受人矚目:得獎者接近一半後來得到諾貝爾獎。
但是,近來關於日本失蹤人瑞的新聞,卻讓我們警覺到一個殘酷的現實:高齡老
人的處境。
公元兩千年是人類人口史的分水嶺:全球老年人的數目超過年輕人。這是史無前
例的局面。五年前,日本成為世上第一個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佔五分之一。從來沒
有一個社會有那麼多老人!十年後,就是我們了。
我們需要現代版的〈論老年〉勾畫願景。日本的失蹤人瑞,提醒我們的也許是:
高齡老人最需要的是人的關懷,而不是物—不是老人年金、也不是老人科學。
引自︰http://udn.com/NEWS/main.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