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BIOSTAT 看板]
作者: monotones (trivial one) 看板: BIOSTAT
標題: [心得] 我的筆記經驗談 (一)
時間: Sun Oct 12 14:22:19 2008
※ [本文轉錄自 study 看板]
作者: monotones (trivial one) 看板: study
標題: [心得] 我的筆記經驗談 (一)
時間: Fri Sep 23 20:32:13 2005
前言
我從沒想過國中老師要求學生們作筆記的習慣最後竟成了我的一項利器!
筆記,說易也易,說難也難,畢竟只要有一張紙、有一隻筆、會寫字、會聽話,
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想要寫的好,寫得有用,卻沒那麼簡單就是。不知何時
,作筆記成了讀書人的必備功夫,筆記作的好總是比較吃香。最近,在 Study板
上看到有幾個作筆記方法的整理,意外發現絕大部分的招式我都已經學到了,心
想,或許我自己也能寫出一套筆記秘笈。於是乎,興起了寫「我的筆記經驗談」
系列文章的念頭。
作筆記有什麼好處
第一、減少上課打瞌睡的機會。老師講得無聊,動動手一邊動腦想怎麼寫,通常
會比硬撐來的有用多了。不過,真的太累時,還是會邊鬼畫符邊睡啦!XD
第二、加強曾經上過課的印象。只有聽是很容易忘記的,使用更多的感覺來記憶
是有效的。如果老師講了什麼「經典」,順手記下來笑笑也不錯。
第三、減少事後複習的時間。很多人,總覺得上課的這些東西讀課本就好了,不
上課也沒關係,但老師上課的內容通常是課本的精華,讀筆記通常比讀課
本有效率,而且讀自己寫的會比讀別人寫的快。這是因為別人的習慣用語
還需要花時間適應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共筆也讀不快的原因。
作筆記的準備
工 具─組一,自動鉛筆 (筆心HB) 、橡皮擦、紅、藍筆各一 (、15公分直尺)
組二,紅、藍、黑筆各一、立可帶、立可白 (、15公分直尺)
個人是建議組一,因為修正快又環保,遠比組二來的好。但如果您已經用原子筆
到非常習慣,只要不用原子筆就寫不好筆記的話(XD),那麼建議立可帶、立可白
兩項物品都要準備,大範圍的修改用立可帶,小範圍的用立可白。我時常聽到當
老師說他哪裡寫錯 (而且錯一片) 時,一堆「喀答喀答」搖立可白的聲音,然後
聞到撲鼻的刺激味,最後看到一堆人手在筆記本上搧來搧去希望它快點乾,這個
時候老師不是繼續振筆疾書,就是繼續滔滔不絕,於是一堆人錯失這一段筆記。
記得,用立可帶絕對會省下這些時間。
關於有色筆,個人認為不需要太多,很多人買了很多顏色,然後作筆記的時候想
「嗯..現在用什麼比較好?」。雖然,就藝術角度來說,這會很有樂趣,不過,
我們沒有要出書,其實可以不用花這個時間與金錢。
為什麼不用螢光筆?
第一、如果您畫錯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錯誤。
第二、螢光筆容易弄花原來的筆跡,而且也會造成螢光筆的壽命減短。
至於,為什麼15公分直尺要括號,下一個主題會告訴您。
筆記本─使用整體為硬紙板、鐵板或皮活頁筆記本,塑膠接縫的容易翻久就壞掉
,而且又很貴= = 。
使用活頁筆記本的好處在於穿插新頁數很方便,如果有時候整理很多重點空白不
夠寫,可以直接增加頁數,會比使用容易脫落的便利貼好。
另外,活頁筆記本建議用26孔B5的 (也有人建議A4) ,太大、太小都會造成攜帶
上的不便。
試著徒手繪圖
想要作筆記作得比別人快,這個功夫就要多練練了。
徒手繪圖的目的不是在畫得準,而是看得懂自己在畫什麼,以及節省時間,據我
的觀察,畫圖總是花掉多數人作筆記很多時間,如果可以加快繪圖,絕對會對作
筆記有幫助。
一、徒手繪波浪線:
畫重點的時候不需要直尺,也不需要特地買螢光筆,直接用有色筆劃線的方
法。
重點在於,指尖給筆的擺動幅度以及手腕移動的速度是否一致。
二、徒手畫直線與座標線: (特別適用於自動鉛筆)
畫圖時不需要直尺輔助,直接繪圖的方法。
重點在於,下筆的力道與手肘移動的穩定性,下筆的力道要稍大,適當的摩
擦可以造出穩定度。
三、徒手標等距:
不需用直尺算厘米數與比例,可以隨心意操作比例繪圖的方法。
重點在於,對於等距離概念的習慣程度,越習慣花的時間就會越短。
四、徒手繪圓與橢圓: (特別適用於自動鉛筆)
不需借助圓規、硬幣等工具 (省下翻找的時間),直接繪圖的方法。
重點在於,下筆的力道與對圖形曲率的感覺,同二下筆力道要稍大。
剛開始可以試著拆成幾筆完成,比方說分成四個 1/4圓,習慣之後,自然可
以一筆完成。
註:繪製其他平面幾何圖形,也是同樣的道理,如,
繪製三角形,要熟悉30、45、60、90的角度大小。
五、徒手繪製立體圖形:
重點在於,對物體的立體、透視及構成概念,一般來說學過繪畫或工圖者較
易上手。
比方說,正六面體,前後距離感會使上面及側面正方形呈平行四邊形,但彼
此平行的線段長度及傾斜角一致。
螺旋,在前方會比在後方上升的螺距要大。
半球,上方是半圓,下方是微彎的曲線。
平常多觀察課本上的幾何立體圖是會有所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