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害】包裹給付,無法真實反映成本與特色。
不論扎一針還是全身十處損傷,竟然一律等價包裹給付。
這會造成跟醫院DRG一樣的結果,助長「推虧錢病例、拆分申報」歪風。
試想,一個車禍摔傷的患者,單次治療需要耗時半小時、藥膏需用四五塊、另有多處
開放性傷口需換藥,一般院所會忍痛吃下來還是想辦法推走? [經驗談:要吃下來!]
西醫外科系在門診照料傷口,也是賠本生意,但人家有包裹或限制給付嗎?
低價劣質藥膏與高價藥膏對申報結果皆相同,藥廠願意花錢開發好藥品嗎?
【第二害】姑息虛報偽報,助長金主提款
一大堆限制成長手段的理由都是「不肖院所會虛偽申報」。
正本清源之道應該是要『嚴查嚴打』而不是反過頭限制守法者。
【第三害】配合健保署「穩定點值」政策,抑制成長、打壓服務量
雖然中醫師執業人數看起來已經很多,然而其實並未充分普及。
例如強制進入同一療程申報以節約診療費,造成中醫服務量嚴重低估。
軟土深掘,療程未結束想看內科竟然還層層約束,奴性誇張到竟然是爭取60次療程
開藥限額而不是爭取廢除限制。
簡單說,只有中醫總額對患者有這麼多限制,別以為患者不會怕麻煩、改看西醫。
==========================================================================
小犬吠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