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說明一下這個兩岸遊戲高峰論壇的事情。
因為ECFA簽定以後,
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拓展市場的廣大商機,
不過同時,大陸的廠商也因此可以過來台灣投資,
以這個為契機,讓兩岸的遊戲廠商做交流,尋找合作的機會。
以上內容,因為沒什麼有趣的ACG點,
所以就不多說...
就我的感覺來說,這一次的會談比想像中的有趣。
原本預想中都是單純的"生意人"的眼光去看遊戲產業的,
很意外的在台灣以及大陸有少部份的廠商,
會以"藝術價值"與"玩家視點"的角度去切入主題。
但是無論用哪一種角度去切入,
在台灣與大陸這兩個地方做發展的遊戲都只有一套結論,
"武俠" + "網路遊戲 or 網頁遊戲" + "商城 and 練功地獄"。
很多人對台灣這種業界環境感覺很失望,
因為缺乏了原創性與突破性,
而且這樣造就一群台幣戰士的網路遊戲環境也是大家所厭惡的。
但是事實上在會談中會聽到一件事情,
就是這一套只有台灣跟大陸人會吃,到歐美去是會被排斥的,
因此台灣人將遊戲代理到國外去的時候會中規中矩的,
而台灣與大陸的玩家文化被定了一個名詞名詞,叫做"速食文化"。
所謂的"速食文化",
就是玩家只要對於遊戲有一個不爽就不玩,
並不會去發掘遊戲的價值與樂趣,
反而就直接轉往其他遊戲中尋找樂趣。
這樣的想法對資本主義的想法來說,
是一個相當正常的想法,但是情況更糟。
舉例來說,一款很好玩的網路遊戲,
玩家可能不小心因為一時LAG結果就被怪打趴了以後,就直接放棄不玩。
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而常常聽到有人怪是廠商伺服器沒搞好。
但是在很多狀況在短時間無法解決的情況底下,
廠商必須要尋找一套可以短時間又高效率可以回收金錢的方法,
炒短線的經營手法就這樣產生了。
很多人總是覺得同樣的遊戲日服的經營方式就是比較有長遠性,
但是反過來說為什麼台灣自己的玩家沒辦法長久的去支持一款代理的好的遊戲。
支持是一個關鍵,
誰會花錢買帳,自然的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經營模式。
所以台灣到現在來說的遊戲環境到底是誰造成的?
在版上時常會看到有人對台灣ACG業界絕望,
要說怪記者怪政府還是怪大環境或是地太小?
事實上這些廠商都不會提到這些問題,
因為在台上的台灣公司們基本上都是在台灣就活很好的,
更別說是有個股王網龍在那邊...
反而大陸地再大,在台灣成功的遊戲過去也有失敗的,
玩家文化才是遊戲廠商所注意的關鍵,
而玩家的文化是誰在主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