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raku (厚子)
2014-11-17 21:31:17其實這本是新買的(笑)
先說牢騷,封面設計是四邊余白加框,當初看到以為是小說,要是這部沒拿到金漫大概就錯過了。(明明是自己不看系列標題)
我不會說這是本歷史漫畫,
因為角色刻畫的明確而仔細,不是預設的、從資料截取的,而是從緊湊有致的劇情裡演繹出來的。
買辦李春生性格仔細嚴謹,精熟華人地區辦事的通路,茶商陶德勇於探險而深具理念,儼然是一介創業者的氣度。
第一個轉折
李春生與陶德相識,覺得陶德的意圖亦覺得不可行。因為當時茶葉市場已經飽和,而英國也不特別青睞烏龍茶。但陶德的想法也並非以卵投石那麼膚淺
第二個轉折
而經過一番與茶農的斡旋,一批由台灣出產的烏龍茶帶往香港,在試茶會與各家商品一同接受評比。
通過故事,可以清楚感受到商人眼中台灣的遼闊豐富,而世界的市場也就在唾手可得之處,與現代既相異又有一層似曾相似的感受。
故事發生的背景:1865,淡水。
一百多年前,其實並沒有多久。有些土地上的人遊牧個數百年,種田隨便種個幾千年的國家也不在少數。這本漫畫描繪的不是什麼灰飛煙滅、人事已非的歷史過往,裡頭的許多場景都還真真實實的留在淡水。而作者用超強的力道刻在漫畫裡面的部分,以下不負責任地來做些考據:
一、重建街
最近面臨道路拓寬的問題,不知道之後會變成怎樣。希望不會被拆掉。
http://ppt.cc/Sw2v
http://ppt.cc/eomr
二、福佑宮
http://ppt.cc/dpV9
http://ppt.cc/LkFk
三、洋行
迴廊構造像紅樓,樓梯像原地原址的牧師樓。
http://ppt.cc/6OTE
淡水紅樓
http://ppt.cc/O9ex
牧師樓
http://ppt.cc/wIIT
貼圖貼完想到在CCC上面連載時說不定都有寫了。
一些雜感
有些人會說「台漫」的畫風看不習慣,或者明明是台灣漫畫卻覺得很生澀、沒有共鳴(日常感)?
這兩點都是值得思考的
習慣是怎樣形成,而我們所謂的日常又是由什麼所建構?
是建構呢?還是被建構?
這樣說好像有點囂張,sorry ( -c_,- lll)
總之,買這本作品的時候附著初版的贈品,蠻訝異的。
因為覺得是很好的作品,所以上來分享。
該去唸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