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hnny10724 (閃電風暴)》之銘言:
: 我以前學日文時 很白目?的向某位研究近代史的日本老教授問過類似的問題
: 那位教授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管怎麼打 只是早輸晚輸的問題
: 工業力差太多了 美國把工業轉成戰爭狀態後 產能遠超過日本
: 就算日本初期幾個決策錯誤不曾發生 在更巨大的優勢下也會被數量給壓制
: 更何況過一兩年 美國不僅是數量全面壓制 連科技也全面壓制了 怎麼打??
借用一下這篇
最近因為看艦隊的關係,都在複習太平洋戰史,其實後者才是原本的目的
看一看才發現日本根本輸得理所當然
: 後來我自己查了一下 當時日本海軍存在幾個嚴重問題
: 1. 火力效率最大化理論不受重視 影響到交戰時的作戰效率
: 2. 毫無戰損管制和風險管理的概念 導致很多船死得很冤 反觀美國的船像殭屍一樣 orz
這裡可以從珊瑚海跟中途島看
日本的航母都是命中幾顆炸彈,後來延爆;對大型船來說,火災是致命的殺手
美國發現,航母的送油管線很容易在攻擊中變成死亡引信
後來都能在攻擊前在管線內填充二氧化碳
日本四艘航母都是中彈,然後火災無法控制後被放棄
對比一下中途島的約克鎮號,吃了兩波炸彈還可以拖回珍珠港
要不是被日本潛艇多補幾顆魚雷,搞不好幾個月後約克鎮號又生龍活虎…
: 3. 船隻結構跟不上時代進展 一方面是受到公約影響 另一方面是科技力與工業力不足
: 4. 艦載機性能不夠強 因為引擎科技力與工業力不足
: 5. 鍊油技術落後幾個世代 因為科技力與工業力不足
: 6. 科技力與工業力不足
: 7. 科技力與工業...
這大概就是科技樹點得不夠快
本來海軍一直想用夜戰彌補空軍的不足,到了後面美軍有了雷達,情勢整個逆轉
零式一開始很威,新飛機出來就被當狗打
: 以下略 反正就是各種科技力和工業力不足
: 戰後日本有在反省 前陣子無聊看看日本軍事工業的強項 一堆都在彌補二戰的弱勢 =.=
: 後來我問了中國戰場呢??
: 他說那是日本武士刀vs中國長刀的世界...........orz
日本陸軍那時是很強的輕步兵,依賴機動、大規模刺刀衝鋒、近戰來對付中國軍隊
而中國火力過於貧弱,擋不住這種攻擊;東南亞的殖民地也是類似
可是戰場換到太平洋上,對手是火力強大的美軍,這種戰術就居下風了
甚至不是後期的問題,從第三集突然大紅的威克島戰役就有這問題
在最後的登陸戰上,日軍傷亡比美軍多了10倍
大部分的部隊只帶簡單的槍支跟為數不多的子彈,在海灘上根本無法和美軍對射
同樣的情境換到塞班島跟瓜達康那爾也是如此
簡單引一下wiki 的資料:
--
丸山的部隊對由切斯特·普勒中校指揮的第7陸戰團第1營及
羅伯特·霍爾指揮的第164步兵團第3營之陣地進行了多次不成功的正面進攻。
美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霰彈射擊對日軍「帶來了可怕的大屠殺」
--
狹小的海島讓輕步兵的機動發揮不出來,硬衝的結果變成用人肉和美軍強大的火力對換
到了後期硫磺島跟沖繩,不再用過去這種打法,才讓美軍付出重大的代價
: ※ 引述《godivan (加藤家的惠是我的!)》之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