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alter (V)》之銘言:
: 播映長達兩季的白箱終究告一段落
: 其中呈現了許多製作動畫的過程與衝突
: 像是作畫的臨時調整
: 開播後還要重修後段劇情等等
: 為的都是想要讓成品更加完美
: 劇中監督也有過因期程嚴重延宕導致作畫崩毀的黑歷史
: 不過我還是不太懂
: 普遍差評的劇情是怎麼造成的?監督跟腳本是如何討論出這種結果?
: 我認為故事的設計至少這兩人都會參與到討論,所以把他們綁在一起負責
: 是真的沒有自覺,認為自己想的劇情已經夠漂亮
: (從EXODUS跟三女兩次首播來看,有些人是忍住不會去看網路評論的)
: 還是跟平岡一樣已經失去熱忱,接到case交得出成品就夠了
: 尤其是有基本盤的作品,隨便弄都有超高銷量並達到宣傳效果,太認真有什麼用?
: 白箱中的人都抱有相當高的熱忱去製作動畫,所以製作成果都不會太馬虎
: 反而讓人好奇現在業界一堆劇情跟演出亂到不知在想什麼的動畫是怎麼來的
其實同樣的狀況常常不只出現在動畫界
電影界(像是好萊塢)和電視劇界也是常常出現這種狀況
確實就心理學上來論 很難理解為何會出現以下兩種困境:
(1)明明有一大群人卻還是會能夠把一部片拍爛 卻都沒人能踩煞車
(2)明明都把一部搞砸了 可是卻還能看到這群人搞砸第2.第3.甚至第4部作品(ry
可是這個心理學問題也是建立在對[群眾心理]和[人性正確性]的過度信任性
以及一般人行為上絕不可能隨時力求完美的前提下 所建立的錯誤區分假設
單就原創動畫來論的話 劇情會出現普遍差評
最常見的跑法就是發生了以下的事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