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ranslate17.com/article/17216
“劇透”,在很多影迷看來是個可怕的詞語,在影片上映之前,不僅導演們忌諱電影內容
被劇透,就連觀眾也非常忌諱提前獲悉劇情,怕預知了不該看的故事情節,會影響觀影快
感。所以你會發現往往“劇透”現身時,必然伴隨著“慎入”二字,不過來自美國加州大
學的一項心理研究結果卻顯示,劇透有利於提升觀者的閱讀、觀影快感,能幫助人們更好
地解讀故事,提升愉悅度。如此一來,我們往常習見的“劇透慎入”字眼是否該改為“歡
迎劇透”呢?——
新說法:劇透更有利閱讀觀影——525心理網
這項心理調查結果來自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心理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他和
研究團隊選擇了當代名家的12部短篇小說作為閱讀範本。這些作家中包括約翰·厄普代克
、洛爾·德達爾、契科夫、阿加莎·克里斯蒂和雷蒙德·卡弗等,小說型別涵蓋偵探、奇
幻、諷刺文學等範疇。然後每篇小說至少找30位受訪者,這30人中,一組人被劇透,一組
人確保在閱讀前對小說一無所知,最後得出的調查結果居然是那些被告知結局或關鍵情節
的受訪者要比完整的閱讀者更享受小說,得到更多的閱讀快感。
這樣的結論和我們以往所認同的觀念有些背道而馳,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表示:“
或許我們過於看重了懸念的作用,其實一個故事的真正魅力在於它的敘事方式和故事本身
。”這樣的理論同樣適用於觀影,美國著名電影網站編輯格曼·路西爾就表示,正因為自
己曾經在《殺死比爾》和《無恥混蛋》上映前就閱讀過影片的劇本,早已瞭解影片的故事
脈絡,所以在觀影時能夠拿出更多的精力來注意影片的畫面和演員的表演,反而幫助他更
加喜歡這兩部電影。
交鋒:劇透該謝絕還是該歡迎?
這項調查的詳細報告將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雜誌上,但是日前在聖地亞哥分校網站上釋出相關結論後已經引來熱烈討論,尤其是在視
“劇透”為洪水猛獸的中國,很難接受這樣的新觀點,“反對派”紛紛發表評論批判這一
研究報告的謬誤之處,“研究物件只有30個?樣本容量大一些實驗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ID為Chris的影迷則分析:“被劇透者是一種感受,不被劇透者是另一種感受。但是前者
永遠得不到後者的感受,但後者可以通過再看一遍來得到前者的感受。所以,我還是非常
討厭劇透!
但也有影迷對“劇透”一說產生了新的看法,影迷香草表示,好的劇透能吊人胃口,
起到很好的廣告作用。“很多人就是看了劇透才對影片產生興趣的,電影就是講故事,劇
透可以讓你知道大概講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對不對你的口味,很多影評打著‘劇透慎入’
的旗號,這其實正是利用大家的好奇心‘勾引’你去看。”
觀點:市場成熟就不怕劇透
知名影評人魏君子(微博)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劇透並不一定是洪水猛獸
,“主要還是看電影型別,因片而異。一些以懸念為賣點的電影,就儘量不要劇透,但是
一些文藝片,一些有情趣的電影,比如說剛剛拍完的《白鹿原》,就不存在被劇透的風險
,原著小說就擺在那了。還有‘哈利·波特’,結局大家都知道的,進電影院看的是情懷
、特效。”魏君子認為,在美國電影型別細分得比較清楚、產業化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出
現“歡迎劇透說”並不奇怪,“而且現在好萊塢大片大部分都是漫畫、小說改編的商業大
片,特效、場面也不怕被劇透。”
調查:國內影評“劇透”氾濫
不過放眼當下國內的影視圈,劇透是個很奇妙的現象,大量的影迷害怕看到劇透,怕
影響觀影快感,但每部電影上映之前,不管是入口網站還是各大城市的主流報紙,都會發
表一系列電影的介紹和評論,而這些連篇累牘的文章中,劇透幾乎無可避免。比如《唐山
大地震》上映前,媒體就把片中的淚點一一曝光。而《關雲長》的主辦方也早早就把過五
關斬六將的精彩情節總結成看點提供給媒體做宣傳。更有甚者在電影在開機之初就以劇本
外洩這樣的方式炒作……魏君子說:“目前國內的影評中確實存在大量劇透的畸形現象。
其實為了尊重觀眾,影評裡最好不要涉及劇透。而且目前國內電影質量本身還不能和國際
接軌,再用劇透人為地摧毀,就更不利於電影的健康發展。”
心理學家:“偽劇透”最可怕
心理諮詢專家、中國西部心理網建立者朱文波昨日也從心理學角度對劇透這一現象談
及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客觀的、必要的劇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加入了商業功利性
質的劇透和影評。“國人為什麼反感劇透?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怕自己的觀點被左右。在觀
影前如果被劇透,多多少少會被影響,尤其是這些劇透如果帶有某種操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