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xian (litMager)》之銘言:
: 其實大家都知道歷史小說最擅長的就是張冠李戴,
: 但是魏延系列文下面有許多人認為
: 若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陳壽)
: 那司馬懿情何以堪?
: 但個人認為這樣的想法其實是被小說家洗腦的,提出來與大家討論閒聊,並非引戰:
: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於治軍嚴明,兵器改良以及陣法,
: 然而他的戰績似乎是乏善可陳
: 回憶蜀國的許多重要勝戰諸葛亮扮演的都是內勤或是安定後方的腳色罷了
: 像是赤壁之戰主要為外交
: 四郡也是安定荊州
: 益州之戰好幾年也都是後勤
: 漢中等等也非他的功勞
: 等到北伐時成果也是寥寥可數,耗盡國力
: 但是看到這邊可以發現,諸葛亮的內政能力應該是無人出其右了
: 蜀地貧瘠,國家積弱,但是能夠不斷北伐,
: 失敗後又撐了好幾年,都是他墊下的基礎。
: 再來是他用兵的習慣,可以看出是個非常穩健的人,
: 沒有什麼突襲,奇謀等方式,大部分都是平穩出擊兵分多路
: (題外話,他的北伐路線似乎是想要拿下涼州來取代失去軍事重鎮的荊州。
: 個人也認為就算真的直接打長安風險太大,拿下了又如何?)
: 私以為陳壽的評價不為過
不太會排版 傷眼請見諒
我個人認為諸葛亮的內政能力是三國中最為優秀的
夷陵之戰蜀國敗北後,國內僅剩3萬兵保衛疆土
蜀國隨時處於亡國危機
而諸葛亮馬上重新於吳國和談並訂下盟約,專心內政
僅憑5年就讓蜀國恢復元氣可以北伐5次讓魏國壓力沉重
諸葛亮死後,他的弟子姜維還可以不斷北伐
由此可知諸葛亮的內政能力非常優秀
優秀到令人可怕
至於諸葛亮的北伐方針,如果用一個形容
那就是「穩」,穩上加穩
我個人認為這跟三國後期「人口流失」有些關係
蜀跟吳能在國力上能長年與魏國相抗衡的主要因素
在於北方自黃巾之亂後戰事連綿不斷
人民往戰事較少的南方逃亡
造成蜀和吳國力往上提升不少
畢竟有人才能幫你種田、納稅跟打仗嘛
但是,自從曹操穩定北方後
那些本來在南方的人民開始返回原本的家鄉
這個問題在三國末期最為嚴重
這也導致蜀跟吳國力不斷往下衰落
而諸葛亮的用兵方針如前面說道,就是穩
諸葛亮不希望有士兵無謂的被犧牲掉
因為蜀國承受不起一次大量的犧牲
而就魏延的想法就比較積極
與其慢慢等死不如拼命一搏(子午谷奇謀)
當然,諸葛亮跟魏延的想法都沒有錯
但就結果論來說,諸葛亮他失敗了
因為魏國有司馬懿早看穿諸葛亮的想法
既然你諸葛亮要穩穩地攻那我司馬懿就穩穩的守就好了
但不否認的是,諸葛亮的內政在三國無人能出其右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我想應該有不少錯誤吧(汗)